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脑刺激治疗对脑瘫患儿的功能恢复。方法对在我院治疗康复的4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21例)和小脑刺激治疗组(24例)。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量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小脑刺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WeeFIM评分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小脑刺激对脑瘫患儿的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 标签: 脑性瘫痪 小脑电刺激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和观察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同时刺激小脑,并与4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10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常规药物加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脑梗塞 电刺激 小脑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刺激小脑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随机分为2组,50例接受电刺激小脑治疗(治疗组),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在病后第4天进行刺激小脑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2组治疗10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变化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提高(P〈0.001),并发症明显减少,治疗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7.52d,对照组为29.46d。结论刺激小脑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

  • 标签: 电刺激小脑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刺激小脑顶核治疗颅脑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为颅脑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脑外科2013年以来34例颅脑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治疗,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脑外科只接受其他物理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二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经颅磁刺激刺激小脑顶核治疗颅脑术后患者疗效优于一般物理治疗。

  • 标签: 经颅磁 电刺激 小脑顶核 颅脑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小脑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小脑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多奈哌齐5mg,睡前服用。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价研究结果。结果两组治疗持续4周后,治疗组在提高MoCA及MMSE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小脑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针刺 醒脑开窍 小脑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取我院2017.02到2019.01时间段内诊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药组47例、联合组47例。即单药组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联合组使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刺激治疗,比较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74%,单药组则为80.85%,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单药组炎症因子水平、NIHSS评分、BI评分明显较差于联合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使用神经节苷脂、慢性小脑刺激治疗方式,可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增强NIHSS评分和BI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慢性小脑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取我院 2017.02 到 2019.01 时间段内诊疗的 9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药组 47 例、联合组 47 例。即单药组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联合组使用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刺激治疗,比较患者治疗疗效。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5.74% ,单药组则为 80.85% ,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单药组炎症因子水平、 NIHSS 评分、 BI 评分明显较差于联合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使用神经节苷脂、慢性小脑刺激治疗方式,可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增强 NIHSS 评分和 BI 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慢性小脑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除个别报告外,国内外绝大多数作者(包括本文作者)均常规采用正极在上、负极在下的沿脊柱长轴的纵向刺激法(以下称“纵向正置法”),即他们相信包括脊髓在内的下行传导应是阴极兴奋(Pfluger极性法则,1859)。鉴于学术会议上对此曾有争论,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河南省人民医院 极兴奋 极性法 超强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nucleusstimulation,FNs)对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一段时期,对反复心悸为主诉就诊的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且曾给予1种或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者45例,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每次治疗40min,每周2次,每位患者治疗15次左右。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FNS治疗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的有效率分别为80.0%、76.9%、81.5%、87.1%和82.9%;FNS治疗后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评分降低,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NS治疗能有效改善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悸、失眠、头昏/头痛、胸闷、乏力等症状。

  • 标签: 小脑顶核电刺激 心律失常 症状
  • 简介:顽固性癫痫除了药物和颅内手术治疗外,目前国内外开展了慢性小脑刺激术治疗(简称CCS),我院采用J—63型小脑刺激的安置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性2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手术过程及脑波动态简介如下:CCS治疗术其手术过程为: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术,在小脑表面两侧放置两片小电极作为刺激电极,其连接导线经皮下隧道由右颈部引入右锁骨下皮下组织内,并与埋藏在该部位内的接受器相连,脉冲发生器小盒子是置于体外,其天线在接收器上,刺激讯号经接收器作用于小脑表面,刺激器有多挡调节,可按所需之频率、波宽、幅宽、调整参数,发出之刺激讯号经接收器作用于小脑表面(见图所示)。

  • 标签: 慢性小脑刺激术 顽固性癫痫 脑波 接收器 刺激器 开颅术
  • 简介:背景:使用不同强度、频率及时间的刺激作用于人体,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目的:观察体表脉冲刺激对小鼠心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用BL-420F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提供刺激电源,对3组昆明小鼠分别予以不同电压、不同时间、不同频率的体表刺激,然后观察Ⅱ导联心电图、小鼠得全身反应与局部变化。结果与结论:≤10V的刺激对小鼠心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未出现心律失常;电压≥15V时,刺激可使小鼠心率减慢,停止30min后心率恢复正常;电压≥35V时,小鼠出现心率减慢和心律失常,并且停止刺激后心率不能恢复正常;电压〉75V后,小鼠出现室颤。电压为10V时,脉冲刺激时间和频率变化对小鼠心活动影响不显著。说明脉冲刺激对小鼠心活动的影响主要由所用电压高低不同引起,电压≤10V时对小鼠心活动无影响;脉冲刺激时间与电场频率对小鼠心活动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脉冲电刺激 修复重建 移植 Ⅱ导联心电图
  • 简介:摘要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手术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可逆、安全性高、长期疗效显著的优点。DBS手术的麻醉方法包括局部麻醉、清醒镇静、监护下麻醉管理(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MAC)、睡眠-清醒-睡眠(asleep-awake-asleep, AAA)麻醉和全身麻醉,目前关于该手术麻醉管理的研究较少。文章就DBS手术的麻醉管理进展进行综述,介绍DBS手术的适应证、实施过程,总结麻醉方法、麻醉用药、围手术期管理、并发症防治。DBS手术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的选择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指导DBS手术的麻醉管理。

  • 标签: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 麻醉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简介:1声联合刺激出现背景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手术的研究方向应该与植入者更高的要求一致。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语言显著依赖音调,精细听力的缺乏降低了语言的感知能力,植入者无法获得精细听力,如对音调的细微感知能力,便无法同常人一样去欣赏音乐。

  • 标签: 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 声刺激(Acoustic Stimulation) 电刺激(Electric Stimulation)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系统康复锻炼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于该院入院诊治的脑瘫患儿共87例进行研究,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n=44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实施系统康复锻炼治疗、研究组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育商变化情况、运动发育指数,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发育商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的运动发育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时点运动发育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79.0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临床中脑瘫患儿实施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系统康复锻炼治疗,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发育水平提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刺激 小脑顶核 系统康复 脑瘫患儿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小脑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0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分为TMS组和假刺激组,TMS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侧小脑经颅磁刺激治疗;假刺激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假刺激。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ing Test, WST)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cale, SSA)评分、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Penetration/Aspiration Scale, PAS)分级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WST、SSA和P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4周后两组的WST、SSA和PAS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1),且TMS组WST、SSA和PAS较假刺激组明显偏低(P <0.05)。结论 小脑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手段安全有效,能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避免误吸,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无创性脑刺激 脑梗死 吞咽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接受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失眠症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脑仿生刺激治疗)和参照组(常规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睡眠状态与参照组相比均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对失眠症患者采用脑仿生刺激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缓解失眠症带来的负性效应,值得推广。

  • 标签: 失眠症 脑电仿生电刺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压疮是当今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社区和家庭中也较常出现。传统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皮瓣移植、负压疗法、伤口敷料治疗和其他的物理、生化、生物工程等手段。随着对疮面愈合进一步的认知及理疗理念在医学中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通过电刺激的方式治疗压疮在国外已日趋成熟。本文就刺激治疗压疮的最新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外学者就压疮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 标签: 压疮 电刺激 疮面愈合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6期
  • 机构:发表于国际杂志《PLoS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曼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40位志愿者进行研究,揭示了电刺激如何加速伤口的愈合。皮肤伤口愈合较慢一直是全球科学家们研究的一大挑战,每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都会花费10亿英镑来治疗那些患慢性创伤的患者,比如下肢或糖尿病溃疡等,一旦伤口无法愈合就会变成慢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