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张艺谋导演的《活着》由这部小说改编拍摄而成。从叙事学的故事情节、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活着》小说与电影两种叙事形态迥然不同的艺术魅力。

  • 标签: 《活着》 叙事理论 叙事艺术
  • 简介:回族作家李进祥从开始创作农村题材的作品,到不断拓展创作领域即进入城市题材的写作,已逐渐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叙事风格,即在平实的描写过程中,往往出现某种戏剧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均为小说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同时,李进祥小说叙事中还存在着一种幽默风格,是对生活审视之后的超然、达观的表现。

  • 标签: 小说风格 乡土 幽默 城市题材
  • 简介:当代女性小说中有关“人工流产”的文学叙事,展现了部分女性独特的生命感受及其文化境遇。这类叙事从生命本体出发,揭示出女性在事件中空前孤独的生命焦虑,及由此可能激发的生命自主和性别自觉意识;同时也书写了与其性别身份密切相关的生命关怀精神。流产叙事从一个特定的方面映现出传统性别文化的深层制约机制,张扬了突破既有文化规范、反抗传统性别观念对女性生命力压制的精神。

  • 标签: 流产叙事 性别意识 生命观 性别文化
  • 简介:英雄与历史:以民间叙事为根基——明代章回小说论略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史上,明清两代出现的众多章回小说,无疑最值得夸耀。时至今日,所谓“四大小说”或“六大小说”,仍非章回体莫属。可以说,在二十世纪初西方小说大量涌入中国以前,章回小说拥有最广泛的读者,也取得...

  • 标签: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民间叙事 长篇小说 小说家
  • 简介:小说本体论的认识究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序,可以从对'小说何为'与'何为小说'的回答中来衡量,这是一个方面的两个问题,牵涉到小说的功能、内容、形式,以及作家的问题,只不过出发点不同,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其实就小说的存在而言,二者是一体的。就中国的情况来说,从班固到金圣叹,从金圣叹到梁启超,小说何为与何为小说的问题在中国自己的语境里似乎已经得到了理论的解决,不是吗?金圣叹和梁

  • 标签: 小说小说
  • 简介:本文以历史叙事理论资源的辨析出发,从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围绕事实与虚构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对挑战的回应。以及历史叙事研究的可能等三个方面,着重对历史叙事乃至教育历史叙事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做出必要的理论阐述。

  • 标签: 叙事 历史叙事 话语 事实
  • 简介:吴江以水和桥著名。清康熙《吴江县志》称当时吴江的桥梁“以数千计”。至清末,有名可查的桥有503座。据1935年统计,吴江共有桥1194座,其中唐桥2座、宋桥8座、元桥11座、明桥114座、清桥409座、民国桥梁447座、年代不明者203座。后因战乱,许多桥梁被毁,至1985年文物普查尚存各类石桥260余座.

  • 标签: 吴江 叙事 虹桥 文物普查 桥梁
  • 简介:<正>历史的回顾“新小说派”涉足法国文坛是五十年代中期的事。当时,崭露头角的一批新小说作家,从边门进入出版界,借助几个近乎第二流的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的得意之作:象罗布——格里耶的《橡皮》(1953)、《窥视者》(1955)、《妒忌》(1957);比托尔的(《途经米兰》(1954)、《时间的支配》(1956)、

  • 标签: 新小说派 格里耶 五十年代 萨洛特 小说家 窥视者
  • 简介:彭德怀元帅出身极为贫寒,幼时因交不起学费,只能到姨父的私塾就读。即便这样,农忙季节他还得帮助母亲干农活,只能雨天去上学。八岁时,母亲病亡,襁褓中的幼弟饿死,为了养活两个更加幼小的弟弟,他不得不辍学,砍柴换米糊口。由于对读书兴趣很浓,他常在晚上温习读过的旧书,并借阅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包公案》等小说。这样的经历,对彭德怀的志向、思想、感情、性格以至鉴赏习惯和阅读兴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譬如,他对通俗化描写底层群众生活状态的文学作品,就一直非常喜欢。他当年对出版《小二黑结婚》的积极支持,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 标签: 彭德怀 小说 赵树理 元帅 文学作品 调查研究
  • 简介: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有一种独特的对小说进行评论鉴赏的传统文学批评方式,叫做评点。这里所谓'评点','评'即指评论,指评者就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描写书写评语,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点'则指圈点,它是古人阅读欣赏时的一种习惯:凡遇有在他认为是妙笔神文、精湛独到之处,便在旁边加上圈点,以示这是应该细细体味的地方。两者虽然方式不同,

  • 标签: 阅读欣赏 艺术描写 评本 庚辰本 评点派 金圣叹
  • 简介:<正>这个介入的题目是受了阿城本人1991年3月寄给我的一封信的启发,他对我是这样说的:早先,笔记小说(essaiounote)在中国十分发达。在某些阶段,它的地位几乎与散文平起平坐。后来,自1949年以来,甚至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散文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可以这么说,半个世纪以来,尤其自1949年以来,散文经历了它的“黄金时代”,以鲁迅为代表。这一阶段,文化人差不多个个写过杂文(zawen)。同时,短篇小说同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种飞跃的原因之一得力于西方小说的翻译——小说在中国的地位很低,所以,人们称之为小说(“menuspropos”或“discoursmineurs”,据安德烈·莱维的译法)。长篇小说(longmenuspropos)这一术语里有一个矛盾。所以在中国出现了与传统章回小说不同的小说。然而,我认为,中国并不存在任何为西方术语接受的小说。我想,这是因为,中国文学传统基于诗,而散文,文学传统则基于《史记》,司马迁的《史记》、笔记、话本、章回小说,(《史记》是具有文学特点的各种描写的开端,已不再是历史传统。)所以,目前,小说(甚至长篇小说)的写作是可能的,但不是“长”小说。然而,笔记这一文类消失了。这是我想写笔记小说的理由之一。1984年,我开始一段一段地写些我的《遍地风流》,差不多在1985年,杭州?

  • 标签: 短篇小说 笔记小说 《棋王》 《史记》 长篇小说 章回小说
  • 简介: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意思大概是说,一个时代的文化状况与当时的社会兴衰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在历经数十年的经济大潮的冲击与挟裹下,我们每每感叹当下的文坛,

  • 标签: 乡村叙事 叙事散文 东乡族 作家 文学 《文心雕龙》
  • 简介:“元佑学术”不仅体现了北宋蜀学、洛学、朔学三大学派的某些相同的经学思想,而且辐射到了文学、史学、制度等多个文化层面,是元佑党人用来排斥“荆公新学”、废弃熙丰新法的理论依托。绍圣以后,“元佑学术”遭致严厉禁锢,也成了“绍述”新党排斥政敌的一个专门术语。南宋士大夫在反思北宋覆亡的历史过程中,却以一种过於偏执的认同,以及简单的二分法和柔性叙事的手段,展开了以“元佑学术”为判断标准的历史叙事:并将“元佑学术”视为宋代进入“后三代”的重要标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从“元佑学术”的形成与被禁,到“元佑叙事”的展开,均与朋党之争息息相关,典型地体现了宋代士大夫优劣杂陈、得失参半的政治文化性格。

  • 标签: 元佑学术 元佑叙事 朋党之争 政治文化性格
  • 简介:《豆棚闲话》是一部叙事手段独特而高明的话本小说。与以往的话本小说不同,其叙述者是明确的个人,因此也使叙述具有个性化色彩;其叙述过程中叙述者发生了转换,因此产生了对话的叙事方式。而对话的叙事方式使《豆棚闲话》的叙事充满了不确定性,即有不同的声音却没有固定的或者是主导的看法。而作者正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观点,重新审视一些约定俗成的问题。这种反省精神和明清之际思潮相一致,且领时代之先。

  • 标签: 《豆棚闲话》 叙事学 话本小说
  • 简介:<正>1988年,联邦德国著名蒙古学W.海西希教授的新作《蒙古英雄史诗叙事资料》一书问世。这是德意志研究会专题研究项目十二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威斯巴登出版.以十六开本上下两卷问世的这本书共936页,所收集的材料基本包括了1987年上

  • 标签: 蒙古英雄史诗 资料 母题 研究项目 蒙古学 重要成果
  • 简介: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重新反思历史、审视现实、展望未来成为知识界和学术界的一种“时尚”。在世界史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1990年代和本世纪的头十年里,全球史的思想和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承认”。⑤然而,“何谓全球史”依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 标签: 全球史观 历史叙事 民族主义 全球化时代 90年代 学术界
  • 简介:民间叙事诗属于口承语言民俗的范畴,它是以叙事和塑造人物为主的口头韵文样式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为主要目的。在我国丰富的口承语言民俗宝库中,民间叙事诗如颗颗明珠,闪烁着该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表达着民众的呼声,传唱着民间的心声。

  • 标签: 民间叙事诗 爱情叙事诗 花儿 回族 学分 语言民俗
  • 简介:小说至唐始一大变,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尤其是从六朝志怪中演变出来的唐传奇,无论在叙述的技巧还是在篇制的长度上,都已远非前此的小说可比,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但小说的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主要表现在创作过程上。如果说经过(文心雕龙》、(诗品》等有意识的文学赏鉴,唐代诗歌已经更加注重个人创作的风格,那么小说却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集体创作的模式,仍然主要是产生于文人的采集故实。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源于道听途说的文类,文人小说的撰作一般情况下都要经历从讲说到编录的两个过程,其中大多都是当时文人聚谈的产物,在这一点上,唐代小说与魏晋六朝小说是一样的。

  • 标签: 唐代文人 玄怪录 唐代传奇 《太平广记》 唐代小说 唐人小说
  • 简介:<正>一、“人类处境”小说两次大战之间,整个世界异常混乱,战争的幽灵在人间徘徊;世界性经济危机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处境下,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人类而担忧,而探索。马尔罗、赛利纳、圣·戴克斯絮佩里、贝

  • 标签: 新小说 法国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尔罗 知识分子 创作手法
  • 简介:回顾20世纪的文学史和教育史,可以发现:不少优秀的作家、诗人,包括鲁迅、茅盾、老舍、曹禺以及冰心、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等等在内,都曾投身教育,恢弘文术,启迪后进,惠流遐迩;有的还涉笔教苑,留下生动精美的诗文。与这些语言艺术大家不同的是,叶圣陶在中国新文学的诞生、成长期,于精研教术、诲人不倦之时,又把旺盛的创作精力投向教育领域:他把自己在这方面经过长期观察、深入了解得来的素材进行冶炼,塑造典型,从而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中国教育界的真实景象。这些作品对当时中小学基础教育陈旧观念和腐败现象的剖视,以及其中所反映、流露出来的作者关于教育改革的呼唤、追求、思考和忧虑,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形象教材。这些作品的流传也十分广泛,不少篇章从二、三十年代开始就多次选人海内外的教材,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它们启发、教育了好几代的中国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对于其中许多人的认识真理,追求光明,踏上进步的途程,都产生了不可泯灭的影响。

  • 标签: 教育小说 叶圣陶 中国新文学 近现代教育史 教育工作者 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