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超声应用在高血压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时间段设置为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选择观察患者为我科诊断为高血压肥厚伴心力衰竭31例,并且分成一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二组,对比两组采用心脏超声诊断结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与晚峰值流速比值、左心室舒张内径、心房内径比较,一组是53.85±5.33(%)、14.39±1.64、52.99±5.60(mm)、49.53±5.08(mm),二组是70.23±7.11(%)、5.27±0.76、40.31±4.37(mm)、25.80±3.19(mm),(t=5.636,p=0.010),结果有差异。(2)一组患者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后,病程一级、二级、三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与晚峰值流速比值、左心室舒张内径、心房内径有明显差异,(t=5,323,p=0.017)。结论:心脏超声应用在高血压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能够准确诊断并且能够判断患者病情,因此该种方法诊断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心脏超声 心力衰竭 左室肥厚 高血压
  • 作者: 朱琳 余更生(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是一种罕见且病因不明的心肌病,以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的隐窝为主要病理表现,是儿童三大心肌病之一。LVNC存在多种不同的遗传模式,如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线粒体遗传等。一些编码肌节或细胞骨架蛋白的基因突变也被证明与LVNC相关。作为一种合并了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心脏综合事件,LVNC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尽早完善遗传学检测,对直系亲属进行筛检,对高危患者密切随访,早期处理各项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改善预后。

  • 标签: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肌病 小梁形成 致密化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肥厚伴心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肥厚伴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心脏彩超诊断,观察患者诊断结果,分析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58例患者心脏彩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1%、50.00%,98.21%和100.00%。结论:在高血压肥厚伴心衰患者诊断中,给予患者心脏彩超诊断的价值是较高的,所以在患者诊断中可推广该项诊断技术。

  • 标签: 心脏彩超 高血压 左室肥厚伴左心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就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肥厚伴心力衰竭(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with left heart failure;HLVH-LHF)患者的价值实施研究。方法: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本院的32例HLVH-LHF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32例,前者纳入观察组,后者纳入对照组,为其实施心脏彩超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对比收缩末、舒张末内径以及短轴缩短、射血分数,观察组指标水平均相对较高,对比差异强烈(P<0.05)。结论:将心脏彩超作为HLVH-LHF患者的诊断检查手段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可清楚显示、评估患者心脏状态,临床参考价值较高。

  • 标签: 心脏彩超 高血压左室肥厚 左心力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频发右流出道室性早搏对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就诊的有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正常、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右流出道室性早搏(≥1 000次/24 h)的50例青年患者作为室性早搏组,50名青年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静态和24 h心电图作为频发右流出道室性早搏的诊断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脉冲多普勒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模式测量舒张功能指标,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与多普勒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舒张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室性早搏组E峰减速时间较长[(203.2±22.9)ms比(192.4±16.1)ms,t=-2.730,P=0.00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较低[(10.3±2.8)cm/s比(11.9±2.9)cm/s,t=0.748,P=0.010],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与Ea的比值(E/Ea)较高(6.6±0.8比6.0±0.4,t=-0.775,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室性早搏组Ea与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的比值(Ea/Aa)较低(1.02±0.33比1.11±0.30,t=1.466,P=0.1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a)未见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24 h室性早搏总搏数与Ea(R=-0.686)和Ea/Aa(R=-0.654)呈负相关,与Aa呈正相关(R=0.431)。进一步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频发右流出道室性早搏[Exp(B)=2.070,P=0.002]是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之一,即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发生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是健康受试者的2.07倍。结论频发(≥1 000次/24 h)的右流出道室性早搏可导致青年舒张功能下降。

  • 标签: 青年人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室功能,左 超声检查,多普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彩超技术在高血压肥厚伴心衰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3月间收治的52例高血压肥厚伴心衰竭患者(观察组)与同一时期的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实施心脏彩超检测,总结两组受试者的影像学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测,评估心电图检测结果与心脏彩照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两组受试者的心脏功能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受试者的心脏功能参数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心电图与心脏超超技术的检出率情况,心脏彩超技术高于心电图技术(P<0.05)。结论:心脏彩超技术满足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要求,具有更高的疾病检出率,应该成为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心脏彩超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力衰竭 心电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逐渐增多,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衰竭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该病患者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质量降低、心功能减弱,以左心疼痛、气促、心梗、气喘等为主要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因此,临床必须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以便及时发现疾病,给予治疗措施,维护其生命安全。心脏彩超是临床诊断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衰竭的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患者心肌组织及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本研究旨在探究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衰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左心衰竭 心脏彩超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以钱江新城中心区域品质提升规划研究为例,基于目前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和趋势,探索了新城品质提升的发展要求,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参考国际城市品质提升的发展历程和启示,对钱江新城中心区域未来品质提升的目标、路径、策略和措施进行了思考。

  • 标签: []钱江新城 中心区域 品质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确诊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315例,将其分为标准降压组和强化降压组。对于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通过增加或减少药物,对于尚未治疗的患者开始降压治疗,在3个月内将血压调整至目标值(标准降压组血压控制在130~150/<90 mmHg,强化降压组血压控制在110~130/<80 mmHg),均随访24个月。经过24个月降压治疗后,排除降压治疗期间失访、血压未达标或图像质量差者26例,共纳入289例,其中标准降压组148例,强化降压组141例。另选取同期7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群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在基线位和24个月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D-STI获得左心室整体内层、中层、外层心肌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比较基线位和24个月时各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应变参数。结果①基线位时标准降压组、强化降压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舒张末期内径(LVEDD)、质量指数(LVMI)、相对壁厚度(RWT)、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大于对照组,GLS-endo、GLS-mid、GLS-epi小于对照组(均P<0.05);标准降压组与强化降压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应变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降压治疗24个月后,标准降压组LVEDD、E/e′及强化降压组IVSD、LVPWD、LVEDD、LVMI、RWT、E/e′小于基线位,强化降压组IVSD、LVMI、RWT小于标准降压组(均P<0.05)。③降压治疗24个月后,标准降压组及强化降压组GLS-endo、GLS-mid、GLS-epi大于基线位,强化降压组GLS-endo、GLS-mid、GLS-epi大于标准降压组(均P<0.05)。结论①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力学受损,收缩功能减低;②降压治疗后心肌力学明显改善,强化降压治疗心肌力学改善程度大。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斑点追踪 高血压 降压 心肌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冠心病(CHD)非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二维应变定量参数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接受PCI治疗的102例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为PCI组,另按同期、年龄匹配原则选择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技术测量采集PCI组(入院时、术后14 d)和对照组靶冠状动脉灌注区心肌节段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和应变率(SR),评价PCI组患者术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PCI组入院时靶冠状动脉灌注区心肌节段LS、RS、CS和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PCI组术后14 d时LS、RS、CS、应变率较入院时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PCI组入院时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PCI组术后14 d时LVEDV、LVESV、LVSV、LVEF值较入院时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可改善冠心病非心肌梗死患者靶冠状动脉灌注区心肌节段的LS、RS、CS、应变率以及左心室功能。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非心肌梗死冠心病 二维应变技术 定量检测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舒张功能障碍(diastolic dysfunction,DD)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舒张功能的评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功能诊断十分重要。舒张功能的主要评估方法包括心脏微导管术、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其中,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的整体和局部功能定量、血流动力学分析等方法在舒张功能评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就心脏磁共振舒张功能评估的主要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脏磁共振成像 舒张功能障碍 保留射血分数性心衰 应变评估 血流动力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行瓣膜置换术的170例大左心室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早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心功能分级。结果患者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术后死亡率为5.29%(9/170)。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LVEDD、TRPG明显降低,LVEF、LVF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NYHA III级、IV级患者明显减少,NYHA I级、II级患者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左心室瓣膜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满意,围术期死亡率低,且术后重构、心功能明显改善。

  • 标签: 体外循环 左室瓣膜置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肥厚患者诊断中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方法 共计抽取7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心电图诊断以及Conrnell电压标准分为非肥厚组以及肥厚组,患者均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入我院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使用心电图诊断以及Conrnell电压标准进行诊断,以分析左心室肥厚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心电图诊断的特异性高于Conrnell电压标准,敏感性低于Conrnell电压标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诊断以及Conrnell电压标准均可作为左心室肥厚的诊断标准,相比较来看Conrnell电压标准的操作更加复杂,敏感性相对更强,而心电图国内标准的操作方式更加简单,但是敏感性相对较低,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合的诊断方式,确保提升诊断准确率以及安全性。

  • 标签: 心电图诊断 Conrnell电压标准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