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早期的诊断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发热患儿127例,均为随访后确诊为幼儿的患儿,对患儿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症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儿临床症状以发热、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咽部充血为主,同时可伴随咳嗽、流涕、腹泻等症状。结论幼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可以淋巴细胞为主可作为早期诊断指征。

  • 标签: 幼儿急疹 早期诊断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幼儿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探讨幼儿的护理措施,减少对幼儿的损伤。方法护理措施有卧床休息、对高热的处理、皮肤的护理、饮食营养、一般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幼儿对患儿的损伤,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发生幼儿的患儿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有效减少并发证的发生。

  • 标签: 幼儿急疹 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幼儿护理方法。方法本文选择了88例从2013年9月—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患儿,对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护理情况。结果患儿在接受护理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均消退,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或是后遗症,效果良好。结论幼儿是儿科常见疾病,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婴幼儿消除皮疹,恢复正常体征。

  • 标签: 幼儿急疹 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的年龄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4例临床确诊为幼儿的小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中116例为1岁及1岁以内的小儿,占93.55%;其中4个月,6个月,8个月,1岁发病患儿较多,全年散发。所有病例均有发热,起病较;临床表现可伴咽部疱疹或溃疡,咳嗽,腹泻,枕部、耳后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前囟隆起,惊厥等。其中75例应用抗生素;102例输液治疗。抗生素及非抗生素治疗,输液及非输液治疗平均热程及皮疹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幼儿好发于1岁以内的小儿,尤其应注意易发幼儿的患儿年龄为4个月、6个月、8个月及1岁这几个年龄段。多以突起高热,热退出为主要临床特征。早期可有咽部疱疹或溃疡、枕部、耳后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前囟隆起、咳嗽、腹泻、惊厥等。抗生素及输液治疗不能缩短病程。

  • 标签: 幼儿急疹 年龄特点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改变。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发热患儿,通过回顾性诊断分成上呼吸道感染组(n=62)与幼儿组(n=58),在入院第1d、第3d及第5d抽取患儿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幼儿组患儿入院第3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淋巴细胞绝对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P>0.05);幼儿组患儿入院第1d和第5d的血常规与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第3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上呼吸道感染组(P<0.05)。结论:幼儿在出前会大量消耗中性粒细胞,出后中性粒细胞会逐渐恢复正常。

  • 标签: 幼儿急疹 中性粒细胞 血常规
  • 作者: 舒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人民医院舒艳孩子发高烧,好不容易降温了,孩子的身上又出现了疹子,这种情况吓坏了很多妈妈,其实这种疾病就是小儿急疹,十分常见,而且并不严重,采取有效的家庭护理即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幼儿发热期外周血象特点及临床表现,供早期诊断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间就诊的幼儿患者临床表现及外周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年龄发病情况。结果幼儿发病高峰在5-8个月龄组,前驱期末梢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有不同程度降低,热退出期逐渐回升,全身中毒症状轻。结论血象及临床可早期预见疾病,以避免滥用抗生素。

  • 标签: 幼儿急疹 外周血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幼儿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42例幼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观察、治疗方法以及随访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后均痊愈,复诊后均未出现并发症。讨论 儿科医生应加强对幼儿认识,争取早 诊断、合理治疗,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减轻患儿家属焦虑,合理使用卫生资源。

  • 标签: 幼儿急疹 早期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增高在幼儿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份至2014年2月份发热的幼儿,分为单核细胞增高组与单核细胞正常组,比较两组与幼儿间的关联。结果单核细胞增高的发热幼儿发生幼儿的比例为76.19%,,而单核细胞正常的发热幼儿发生幼儿的比例为25%,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为10-15%的发生幼儿几率最高。结论在二岁以内的单纯发热的患儿中,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可用于早期诊断幼儿

  • 标签: 单核细胞 幼儿急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临床确诊为幼儿的小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中45例为1岁以内的小儿,占83.33%。为全年散发。所有病例均有发热,突起高热者49例;悬雍垂根部两侧对称性疱疹、红色斑丘疹或溃疡45例;腹泻35例;枕部、耳后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28例;前囟隆起19例。其中29例应用抗生素;30例输液治疗。抗生素及非抗生素治疗,输液及非输液治疗平均热程及皮疹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幼儿好发于1岁以内的小儿。全年散发。以突起高热,热退出为主要临床特征。早期可有悬雍垂根部两侧对称性疱疹、斑丘疹或溃疡;腹泻;枕部、耳后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前囟饱满等。抗生素及输液治疗不能缩短病程。

  • 标签: 幼儿急疹 临床特征 早期诊断 对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幼儿发热期外周血常规结果及临床表现。方法:筛选本院于2020.01-2021.06儿科收治50例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及实际临床表现。结果:发热第一天、发热第三天、出期血常规结果,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均与病程存在相关性,其中,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伴随病程延长呈明显升高趋势,中性粒细胞计数伴随病程延长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大部分患儿在疾病早期均未出现明显症状,高热出现后第一天,仅有2例(4.00%)发生咽喉充血情况,12例(24.00%)伴有鼻塞流涕症状,10例(20.00%)伴有呕吐症状,6例(12.00%)伴有腹泻症状,上述症状、体征均比较轻微。高热第三天,16例(32.00%)发生咽喉充血情况,14例(28.00%)软腭部出现红斑,20例(40.00%)伴有鼻塞流涕症状,15例(30.00%)伴有呕吐症状,10例(20.00%)伴有腹泻症状,上述症状较高热第一天出现加重。高热末期、出前期,16例(32.00%)出现刺激性干咳。50例幼儿,平均发热时间为(2.48±0.61)天,17例(34.00%)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治疗,33例(66.00%)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7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儿平均发热消退时间为(1.92±0.58)天、平均皮疹消退时间为(1.54±0.49)天,33例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儿平均发热消退时间为(2.01±0.62)天、平均皮疹消退时间为(1.63±0.5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发热期外周血常规结果、临床表现在疾病不同阶段存在一定差异,重视、加强幼儿发热期外周血常规结果及临床表现检测与观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幼儿急疹 发热期 外周血常规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尔立[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治疗幼儿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儿内科门/急诊确诊为幼儿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患儿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未使用任何药物,仅使用物理降温;实验组应用特尔立皮下注射。对两组患儿连续进行外周血象分析,检测其白细胞总数(white blood cells,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退热、出时间明显缩短(t值分别为43.51和47.25,P值均<0.05);但皮疹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t=0.88,P>0.05)。血常规显示实验组WBC、ANC在应用rhG-CSF后第3 d和5 d时明显高于对照组(WBC:F值分别为17601.31和32040.11,P值均<0.05;ANC:F值分别为20526.57和31701.91,P值均<0.05)。结论特尔立通过快速提高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值,达到缩短患儿病程的作用,且临床安全有效。

  • 标签: 幼儿急疹 粒细胞减少症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