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幽门螺杆阳性慢性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门诊进行诊治的50例幽门螺杆阳性慢性胃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为A组和B组,A组只给予三联疗法(即使用雷贝拉唑药物、克拉霉素药物以及阿莫西林药物来进行治疗),B组在三联疗法服用两个小时后,再给患者服用双歧杆菌胶囊。对比两组患者不良现象的产生情况、被有效治疗的情况以及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在不良现象的产生上,A组产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5例(占比为20.00%),B组产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4例(占比为16.00%),两组在不良反应的产生上不存在差异(P值大于0.05);在被有效治疗的情况上,A组总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为19例(占比为76.00%),B组总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为24例(占比为95.00%),两组在总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上存在差异且显著(P值小于0.05);在6个月之后的复发情况上,A组复发的例数为4例(占比为16.00%),B组复发的例数为1例(占比为4.00%),两组在复发情况上存在差异且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在幽门螺杆阳性慢性胃病的治疗上,相比较常规只施展三联疗法而言,在三联疗法上还同时给予双歧杆菌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被有效治疗的例数,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的复发现象,在安全性也具有一定的保障,该联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联疗法 双歧杆菌胶囊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病 治疗有效性
  • 简介:1课堂设计胃病的发生非常的普遍,很多学生在不自觉中也受到胃病带来的痛苦,为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较详细地了解传染性胃病,达到预防的目的。这节课除了解决基础知识以外,还要重点培养学生对资料处理、分析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课前作了资料的收集和筛选。以往学生在收集资料后会出现下列问题:A.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关注的是找资料,而不会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更不会如何引用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有关的知识内容。

  • 标签: 中等教育 拓展课 医学知识教育 教学设计 “胃病与幽门螺杆菌”
  • 简介:大量研究表明,胃粘膜幽门螺杆(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老年胃病病人幽门螺杆感染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性 胃病 幽门螺杆菌 细菌感染 HP 慢性胃炎
  • 简介:目的了解幽门螺杆(HP)在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对经胃镜、病理检查和HP检查的1245例慢性胃病(CGD)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除复合性溃疡(COPU)HP检出率为55.6%外,其他CGD患者HP检出率为30.8%~36.6%。结论HP的存在与CGD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慢性胃病 患者 相关性 HP 幽门螺杆菌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幽门螺杆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幽门螺杆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根除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根除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12.50%,对照组患者为2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根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使幽门螺杆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得以改善,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阳性慢性胃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我院收治并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84例,所有患者经证实H.pylori感染,并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每组42例。结果序贯治疗组Hp根除率为92.9%(39/42),治愈率为95.2%(40/42),标准治疗组Hp根除率为71.4%(30/42),治愈率为85.7%(36/42),两组Hp根除率、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6/42)、19.0%(8/42),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d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较标准三联疗法安全有效,其费用-效益比更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 Hp的抗性越来越强,目前常用的西医药物已经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因此必须寻找有效的药物来进行抗 Hp感染的药物。根据流行情况,目前出现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每年都在上升,而幽门螺旋菌是最重要的致病菌,因此,完全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治疗感染性胃病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医的治法,应当以清热活血,理气化瘀为主,与西医的疗法相比,中药具有较高的根除Hp概率,且毒副作用较少,不易产生抗性,与传统四联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疗效。为使病人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本文从相关概述入手,分析中医理论下的幽门螺杆感染性胃病的具体情况,进而详细阐述中药临床治疗幽门螺杆感染性胃病的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中药 幽门螺杆菌 胃病 临床观察 四君子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确诊为幽门螺杆感染性胃病的 4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的常规方法。结果:在患者转阴率、产生过敏的比率、泛酸及胃痛缓解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幽门螺杆感染性胃病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比较突出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医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就主要分析研究了中药在幽门螺杆感染性胃病当中具体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从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32名检测患有幽门螺杆结合感染胃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得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后,使用随机划分的方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66人,其中对照组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自身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惊人的95.45%,对照组的幽门螺杆感染的治疗有效率仅仅为77.27%,在本次实验的过程当中发现实验组的有效性其自身是明显超过对照组的,并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使用中药治疗幽门螺杆在感染性胃病当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值得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中药治疗 幽门螺杆菌 感染性胃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抗幽门螺杆感染治疗后幽门螺杆感染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一科收治的97例慢性胃炎患者,男54例,女43例,年龄(41.78±5.64)岁,年龄范围为25~63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48)和联合治疗组(n=49)。单药治疗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治疗组在单药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和呋喃唑酮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胃黏膜评分,胃泌素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幽门螺杆感染转阴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3.9%(46/49)]高于单药治疗组[79.2%(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黏膜评分及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评分[(1.59±0.26)分、(0.69±0.12)分]及胃泌素水平[(100.82±9.48)ng/L、(78.42±6.40)ng/L]低于治疗前[(2.36±0.46)分、(2.39±0.44)分,(132.94±12.65)ng/L、(132.89±12.75)ng/L],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TNF-α、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24.74±2.95)pg/ml、(17.89±2.58)pg/ml]、TNF-α[(32.76±4.54)pg/ml、(28.49±3.49)pg/ml]、IL-8水平[(35.94±5.27)pg/ml、(27.48±4.14)pg/ml]低于治疗前[(27.76±3.86)pg/ml、(27.79±3.84)pg/ml,(42.94±5.65)pg/ml、(42.89±5.75)pg/ml,(46.82±5.89)pg/ml、(46.76±5.98)pg/ml],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幽门螺杆感染转阴率[100%(49/49)]高于单药治疗组[77.1%(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采用抗幽门螺杆感染治疗后能够改善治疗效果,提高幽门螺杆感染转阴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慢性胃炎患者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门诊幽门螺杆阳性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到我院门诊就诊的幽门螺杆检查为阳性的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然后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根除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阳性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