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价值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也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西方的普世价值论以价值的个体性代替共同性、一元性取代多元性;习近平的共同价值论则强调个性与共性、自身一元与世界多元的有机统一。基于这种统一,各国倡导“共同价值”以解决人类社会的“共同威胁”,满足共同需要、实现共同利益,也就不会构成国家价值安全威胁。价值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立足共同价值,尊重不同价值体系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实现多元价值体系的和谐共存。维护国家价值安全并不仅是关心自身安全,也须在尊重价值的个体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强调共同性,强调世界各国围绕共同利益以实现共同安全,遵循“彼此尊重,平等相交”“合作共赢,共生共荣”“共建共享,权责共担”的行动准则,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 标签: 共同价值 价值安全 国家安全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历史上的客观派美学和主观派美学分别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角度出发,力图对美进行定义,要么认为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要么认为美是主体的主观感觉,但最终都在相互的责难中走向了失败。其实,"美"是妙不可言的。如果非要对美进行言说,那也只能是价值式的描述,不能是定义式的规范。关于美的价值描述可以从否定与肯定两个维度来完成。从否定的维度来看,美是超越性的;从肯定的维度来看,美是存在性的。

  • 标签: 主观 客观 超越性 存在性
  • 简介:众所周知,归纳是一种科学方法;共识则是哲学中所用的一种粗略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些近似,有很多人认为二者是指同一件事物,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本文的目标之一是要指出这个错误,其次是要说明共识并不理想,乃是因为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情况下不得已而用之的粗略办法。下面第一节讨论"归纳"。第二节讨论价值理论。

  • 标签: 价值理论 归纳 科学方法
  • 简介:<正>张岱年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著文认为,价值的第一层含义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除此之外,价值还包含对需要的层次和需要的主体进行评价的问题。从不同需要之间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来看,整体的需要高于个人的需要;从人所异于禽兽的特有的需要来看,精神的需要高于物质的需要。人类的价值应该就人类与其他物类的比较而言,自我的价值应该就自我与别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人类的关系而言。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真、善、美,其中真是认识的价值,善是道德的价值,美是艺术的价值。关于个人的价值可分为两层意义,一是个人的社会价值,即能在一定方面满足社会的需要;

  • 标签: 个人的社会价值 需要的层次 张岱年 《中国社会科学》 德力并重 最高价值
  • 简介:解决经济活动中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冲突,谋求两者的和谐与协调之途,是经济伦理学的基本任务。、人的生存方式与活动方式、经济活动的主观目的性和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的客观制约性和有限性的矛盾性,是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对立的历史根源;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则是其认识论根源。这种对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最为尖锐、紧张。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伦理学的繁荣则要求经济主体必须谋求两者的有机统一。两者统一、整合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经济伦理:“考虑整体的经济价值”,即经济价值的创造行为要有兼顾道德价值的创造行为,经济决策要有兼顾他人和社会的需求和顾虑。在解决两者的冲突、保持和谐与合作方面,它是一种合适的经济伦理。

  • 标签: 经济价值 道德价值 对立 统一
  • 简介:在政治哲学的价值体系中,政治正义作为证成理想政治体的存在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统摄着平等、自由、民主等其他政治范畴的价值导向,是当代政治哲学的道德理想和价值目标。政治正义的价值导向是对平等和自由两大基本价值原则的道德诉求,也是对当代政治社会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反思和回应。同时,政治正义作为最高价值理念,也在以其价值导向和功用丰富着当代政治文明的内涵。

  • 标签: 政治正义 道德理想 价值导向 价值功用
  • 简介:原初的道德与宗教处于混沌一体之中。二者分化以后,宗教以其特殊方式提供道德规范的神圣性、道德理想人格的完满性与社会正义的至善性;在宗教信仰的特殊形式中蕴含着对真之笃信与对存在终极性关切的道德价值精神,并为道德规范提供价值合理性根据。

  • 标签: 道德 宗教 价值
  • 简介:休谟认为道德价值在于人的品质,个体的品质是其行为的原因,只有出于品质的行为才具有必然性,才具有道德价值。美德的价值来源于其愉悦性和效用。美德的愉悦性指向人的心理体验和幸福,美德的效用则指向社会的公益和社会秩序。休谟所论美德价值的两个来源实际上区分了两种道德形式,一种是主要与自然美德相关的美德伦理,一种是与人为美德或正义相关的规则伦理。休谟关于美德价值的分析,大体上是基于常识道德的立场,同时也以实践为基础,这为当代伦理学理论尤其是美德伦理学的定位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 标签: 休谟 美德的价值 愉悦 效用 美德伦理学
  • 简介:西方价值哲学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日本,受到学者哲人的重视。其中,牧口常三郎不仅吸收了西学思想,并结合当时日本的社会背景,对价值问题提出自己原创性的观点。他的价值论思想,一方面可视为价值哲学在日本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其独特的思想成果。

  • 标签: 价值哲学 牧口常三郎 创价教育学
  • 简介:人类社会不存在无价值的政治。政治伦理的产生,正是根源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价值选择。从政治伦理的发生看,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对政治实质和政治形式的价值分析、对“政治是什么”与“政治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取向、对政治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的抉择,是政治伦理发生和建构的基础和前提。

  • 标签: 政治伦理 价值前提 政治实质 政治形式 实质价值 形式价值
  • 简介:加强公共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是为公民个人品德成长培育良性的德育生态;二是减少或避免因公共生活摩擦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三是能改造国民素质中的劣根性,培养国人的公共责任意识。

  • 标签: 公共文明 和谐社会 德育生态
  • 简介:政治对于政治主体而言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的双重价值,政治价值是政治对政治主体的肯定性价值和应然意义。政治价值具有多维内在构成,它对政治社会的进步、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政治价值 政治发展 政治文明
  • 简介:公共管理的价值表达是指公共管理的精神追求与价值立场。本文从目的论和方法论双重视角,切入公共管理的历史进程,梳理公共管理所指与能指的价值所在。一是通过考察从"效率"到"公共善"的管理目标的演进,从价值论视角澄明现代公共管理不同于传统行政管理、新公共管理的目的论倾向;二是通过考察从权威"统治"到公共"治理"的管理方法的更替,从方法论视角彰显现代公共管理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的价值论意义。无论是管理目的还是管理方法,现代公共管理的价值表达都呈现浓浓的"公共性"。

  • 标签: 价值表达 公共管理 公共性
  • 简介:<正>“当兵要当吃亏兵,一生能吃亏为人民。”这是胡耀邦同志在为沈阳部队的题词。这里,提出了—个富有人生哲理的重要问题,即怎样处理和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坚持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提高社会风尚,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什么是“吃亏”呢?“吃亏”就是为了他人的或民族、阶级、社会的幸福而作出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动机是出自善良的义务感和责任心,是为了成全非我而牺牲自我的一种道德选择;这种行为的基本要求是贡献,其实质是不计较个人私利。所以我们说,吃亏的行为是道德的,是为他人谋幸福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所应有的人际关系,是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大大提倡和广为宣传的一种道德精神。

  • 标签: 道德价值 人与人 共产主义道德 人际关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无产阶级
  • 简介:政治妥协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解决政治生活冲突的主要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妥协,对于政治生活而言,是一支调解的润滑剂,追寻的是双方互利共存。它的价值内涵具备工具性价值、精神性价值和调和性价值,是实现个体权利的重要保障,是解决冲突的重要调节机制,是实现自由民主的基本方法,其伦理底线是适度妥协,伦理基础是独立平等的主体性,伦理条件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性。

  • 标签: 政治冲突 政治妥协 价值属性 伦理价值
  • 简介:在当代,价值冲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在更为广阔、更为深远、更为复杂的意义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如何来看待价值冲突?这不仅是一个关涉价值冲突有无价值价值冲突的效应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事关对价值冲突的双重效应如何调适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冲突问题,弄清价值冲突的含义、效应与调适等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标签: 价值冲突 人类社会实践 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 价值立场 冲突问题
  • 简介:舍勒何以要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价值王国?这要从舍勒价值伦理学的产生谈起。舍勒是现象学价值伦理学的创立者,他的价值伦理学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并且还引入了情感因素。舍勒正是在前人的理论上,批判和继承了康德伦理学,借鉴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才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伦理学,而舍勒价值王国的创立,就是为了帮助大众认识他的价值伦理学。

  • 标签: 价值伦理学 王国 康德伦理学 情感因素 现象学 创立者
  • 简介:传统价值观是典型的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立场上的人种主义价值观。它错误地理解了价值关系的本质并割裂了客观世界的事实关系与价值关系的统一,是极其片面、错误与不合理的价值观。物道主义价值观是建立在物道主义世界观立场上的物道存在主义价值观。它是正确地反映万物彼此之间的事实关系和价值关系及其二者统一关系的价值观,是全面、正确与合理的价值观,是对传统人种主义价值观的颠覆和超越。

  • 标签: 价值观 物道主义 物道存在主义 物道-物种主义 人种主义 颠覆和超越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相似相融是中国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因,它增进了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心理相容、情感共鸣,而关注这种相似相融的宗旨却在于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价值观进行深刻改造和现代提升。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现代转换确立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也在价值观层面上直接改造和提升中国传统价值观,赋予中国传统价值观现代内涵、先进性和无产阶级属性,促进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从传统走向现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传统价值观 现代转换
  • 简介:道德相对主义既非一个独立的学术流派,亦非某一时代的道德思潮,而是伦理思想史上长期出现的一种思想倾向。学者们围绕道德相对主义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在充满敌意、对立和冲突中推动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发展,由此产生了众多的道德理论。当代学者不再拘泥于知识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研究,而是转向发掘道德相对主义的多样性与情境性的特点,进而重视道德相对主义在不同实践领域中的重要价值

  • 标签: 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多样性 论争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