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甘草甘草是中药甘草中的主要黄酮类成分,前者归属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后者归属为查耳酮类化合物。本文利用体外人源Caco-2细胞单层模型进行甘草甘草的肠吸收研究。通过双向转运研究,对两个化合物在该模型的渗透性进行评价,并借此预测其在人体的肠吸收机制。采用HPLC-UV方法测定化合物的浓度,并计算相关渗透参数。甘草甘草的表观渗透系数分别为(5.40±0.16)×10^-7和(8.69±0.15)×10^-7cm/s。虽然甘草甘草为两个不同类型的化合物,但均为吸收较差的化合物,吸收程度与糖基密切相关。从吸收时间、浓度依赖性上判断2个化合物主要吸收机制均为被动扩散。

  • 标签: 甘草苷 异甘草苷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肠吸收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肝炎使用甘草酸镁和复方甘草治疗的效果。 方法:根据 2014年 9月至 2015年 12月我院的 103例慢性肝炎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51例使用复方甘草治疗,研究组 52例使用甘草酸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患者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两组的 ALT、 TBIL、 AST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 PA有所上升,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研究组患者的 ALT、 TBIL、 AST比对照组低, PA比对照组高,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临床中慢性肝炎患者接受甘草酸镁及复方甘草治疗的效果突出,甘草酸镁比复方甘草更加优秀,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 肝炎;甘草酸镁;复方甘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肝炎患者接受甘草酸镁和复方甘草治疗的效果。 方法:根据 2014年 9月至 2015年 12月我院的 103例慢性肝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51例使用复方甘草治疗,研究组 52例使用甘草酸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 95%, 5%无效,对照组的有效率是 80%, 20%无效,两组的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对照组有 2例不良反应,经治疗均好转,研究组无不良反应病例。 结论:慢性肝炎患者接受甘草酸镁及复方甘草治疗的效果突出,甘草酸镁效果优于复方甘草。    [关键词 ] 肝炎;甘草酸镁;复方甘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肝炎使用甘草酸镁和复方甘草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的103例慢性肝炎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1例使用复方甘草治疗,研究组52例使用甘草酸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患者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的ALT、TBIL、AST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PA有所上升,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ALT、TBIL、AST比对照组低,PA比对照组高,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中慢性肝炎患者接受甘草酸镁及复方甘草治疗的效果突出,甘草酸镁比复方甘草更加优秀,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炎 异甘草酸镁 复方甘草酸苷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肝炎降低转氨酶疗效。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慢性肝炎患者60例,进入研究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共两组,每组25例),一组观察组实行甘草酸镁治疗,一组对照组实行复方甘草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期间乏力、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肝炎患者的治疗,甘草酸镁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转氨酶水平,价值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异甘草酸镁 慢性肝炎 转氨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酒精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复方甘草甘草酸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54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复方甘草的方式治疗,实验组则给予其甘草酸镁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ALT、AST、TBIL水平分别为(32.82.1)U/L、(35.17.4)U/L、(18.01.1)umol/L,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低,二者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双下肢浮肿2例,停止用药后自愈。结论在酒精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甘草酸镁的治疗效果优于复方甘草,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酒精性肝炎 复方甘草酸苷 异甘草酸镁
  • 简介:目的分析甘草炮制方法对甘草以及甘草酸的含量影响.方法:对甘草采取不同的方法炮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的炮制条件下的甘草当中甘草以及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甘草在不同的炮制条件之下,甘草酸与甘草回收率均〉96%,回收率相对较高.当中,甘草应用25%蜜灸并于60℃下进行60min烘焙时,甘草酸与甘草含量均相对最高,分别为2.02%与1.72%.结论:甘草应用25%蜜灸并于60℃下进行60min烘焙方法相对简单且可靠,同时重现性更好,可对甘草质量进行控制控制.

  • 标签: 甘草炮制方法 甘草酸 甘草苷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同一批甘草药材,连续批量生产成3批炙甘草,对蜜炙前后,其甘草甘草酸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nm。结果:批量生产得的炙甘草甘草甘草酸的含量均有明显损失。结论:《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炙甘草甘草的含量限度与甘草药材的限度一样,均为≥0.5%,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批量生产 炙甘草 甘草苷 甘草酸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罹患皮肤扁平苔藓的患者临床中采用维A酸软胶囊联合复方甘草片治疗的结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内,就诊的扁平苔藓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模式,将患者均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羟氯喹片,实验组患者口服维A酸软胶囊联合复方甘草片治疗,经比对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67%较比对照组86.6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扁平苔藓 异维A酸软胶囊 复方甘草酸苷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茵兰益肝胶囊中甘草酸及甘草含量的测定进而建立对该药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茵兰益肝胶囊中甘草酸及甘草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甘草在0.0816~1.3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酸单铵盐在0.1342~2.6848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线性关系良好,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 标签: 甘草酸 甘草苷 含量测定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复方甘草的临床新用途。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5月到2012年5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玫瑰糠疹以及药物性肝损害患者126例,每一类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服用复方甘草,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4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当中,有效率为95.2%;在42例玫瑰糠疹患者当中,有效率为92.9%;在42例药物性肝损害当中,有效率为100%。结论复方甘草的不良反应少,应用广泛,依从性较好,有独特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临床应用 新用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方甘草的临床应用。方法:以“复方甘草”“临床应用”等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索文献。结果:复方甘草被广泛应用于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带状疱疹、皮炎湿疹、白癜风等疾病的治疗。结论:复方甘草在临床应用广泛,尤其是肝病和皮肤病方面更是常见,并且疗效显著。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临床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方甘草的临床应用。方法:以“复方甘草”“临床应用”等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索文献。结果:复方甘草被广泛应用于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带状疱疹、皮炎湿疹、白癜风等疾病的治疗。结论:复方甘草在临床应用广泛,尤其是肝病和皮肤病方面更是常见,并且疗效显著。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临床应用 综述
  • 简介:按上述方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的含量,甘草酸和甘草的回收率实验结果,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分别对甘草甘草酸对照品溶液进行扫描

  • 标签: 含量研究 测定甘草 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利用微波、加压和加热回流三种方法提取甘草中的皂并比较三种提取方法对皂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回流提取的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最高;微波提取的提取速率最高,但提取率较低,会造成原料的浪费。因此采用加热回流能得到较高的提取率,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容易操作,节约原料,节省溶剂,具有实际的工艺参考价值。

  • 标签: 甘草皂苷 微波 加压 加热回流 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