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DNA(ctDNA)是液体活检代表性指标之一,近年来在肿瘤诊治中的价值备受关注。ctDNA临床研究涉及的方向包括伴随诊断、疗效预测、预后判断、耐药监测、免疫治疗等。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ctDNA逐渐从基础走向临床应用。本文回顾近期ctDNA临床研究进展,介绍新的观点及研究思路,探讨ctDNA临床研究瓶颈及前景。

  • 标签: 循环肿瘤DNA 肿瘤 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检测技术灵敏度的不断提高,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的应用领域逐渐从晚期肿瘤拓展到早期肿瘤。近期,ctDNA在实体瘤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应用尤其受到关注。MRD检测在实体瘤复发风险评估以及治疗指导方面都展现出了重要的意义。然而,各研究中采用的MRD检测策略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本文回顾了ctDNA在实体瘤MRD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MRD检测技术及应用方面的挑战,旨在推动ctDNA在实体瘤MRD检测中的临床转化与规范应用。

  • 标签: 循环肿瘤DNA 微小残留病 实体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循环肿瘤DNA (ctDNA)与肿瘤组织DNA检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同时探索影响两者一致性的因素。方法纳入 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65例,收集患者的ctDNA及组织基因检测结果、临床病理信息、治疗情况等。分析ctDNA与肿瘤检测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6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位年龄61(28~84)岁,男102例,女63例]均接受了血浆ctDNA检测,ctDNA中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7.30%、2.42%、6.06%及9.70%。其中128例患者接受过组织基因检测,组织中KRAS、NRAS、BRAF、PIK3CA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0.47%、2.34%、7.03%及3.13%。血浆ctDNA与组织DNA检测KRAS/NRAS/RAF/PIK3CA基因突变的总体一致率为62.50 %(Kappa=0.200,P=0.023)。单因素分析发现,初诊未治组以及肝转移组中基因检测的一致性较高[OR 95%CI为0.206(0.043~0.985),P=0.048],而肺转移组中的一致性较低。结论血浆ctDNA与组织DNA检测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存在一定的差异,抗肿瘤治疗以及肿瘤转移部位可能是影响不一致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循环肿瘤DNA 基因突变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NG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突变的性能验证,评估NGS、微滴式数字PCR(ddPCR)和超级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uper-ARMS)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入组75例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就诊的NSCLC患者。采用NGS检测标准品、25例初诊未治疗患者的血浆cfDNA、以及血浆中掺入血红蛋白(0.5 mg)、胆红素(0.5 mg)、脂肪乳(0.5 mg)、肠球菌基因组DNA(gDNA)和大肠埃希菌gDNA的自制混合标本,以验证NGS平台的空白限、分析灵敏度、精密度、准确性及分析特异性。采用ddPCR和NGS检测75例NSCLC患者的cfDNA突变,比较两平台的突变阳性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比较两平台对于cfDNA突变丰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在75例患者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12例进行血浆super-ARMS平台的检测,比较NGS、ddPCR与super-ARMS的检测一致性。结果NGS平台对血浆cfDNA突变检测的空白限为0.00%;敏感度为0.2%;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均为100%;准确性为100%;检测结果不受血浆内源性血红蛋白、胆红素、甘油三酯或外源性DNA干扰影响,分析特异性好。75例NSCLC患者血浆cfDNA 的ddPCR平台和NGS平台的突变阳性率分别为61.33%、60.00%,完全一致率为89.33%。NGS与ddPCR均检测出突变的51个位点的突变丰度呈正相关(r=0.984,P=0.001)。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的12例NSCLC患者血浆中,NGS、ddPCR与super-ARMS三平台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的共7例,包括2例野生型,5例突变型。结论NGS平台经验证可用于NSCLC患者cfDNA突变检测,ddPCR、NGS、super-ARMS对血浆cfDNA的突变检测各有优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液体活检 循环游离DNA 下一代测序 微滴式数字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种肿瘤干细胞(CSC)标志物(EpCAM、CD133、CD90和CD24)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中的表达及其在HCC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共5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HCC组织和其中29例术前外周血样本,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或qRT-PCR检测HCC组织或外周血CTC中EpCAM、CD133、CD90和CD24的表达,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获取临床资料(包括肿瘤直径、肿瘤数量、卫星灶、血管浸润、肿瘤包膜完整性、Edmondson分期、BCLC分期和肝硬化等)以及生存时间,比较4种标志物在HCC组织和外周血CTC中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EpCAM、CD133、CD90和CD24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33/50)、18%(9/50)、60%(30/50)和56%(28/50),在外周血CTC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16/29)、38%(11/29)、31%(9/29)和59%(17/29)。HCC组织中CD90表达水平与肝硬化发生呈正相关(P<0.05),CD133表达与患者5年存活率呈负相关(P<0.05)。外周血CTC中EpCAM和CD24表达水平与患者Edmondson分期密切相关(P值均小于0.05)。HCC组织CD133阳性的患者生存时间低于CD133阴性的患者(P<0.05);HCC组织或者CTC中EpCAM任一阳性的患者生存时间低于双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而实验患者的外周血CTC中CD90单阳性的患者生存时间低于CD90双阴性/双阳性或HCC组织单阳性的患者(P<0.01)。结论根据4种CSC标志物在HCC组织和外周血CTC中的不同表达特征可组合判断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提供参考信息,其中HCC组织中CD133表达可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组织样本和血液样本检测可提供多样化检测的需求。

  • 标签: 肝细胞癌 循环肿瘤细胞 EpCAM CD133 CD90 CD24 预后
  • 简介:摘要CD155(PVR/Necl-5)是一种细胞黏附分子,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CD155通过调节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黏附;或与免疫细胞上的DNAX辅助分子-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和CD96相互作用,影响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在多种类型肿瘤细胞上均检测到CD155表达上调,且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肿瘤患者生存的生物标志物。CD155及其相应受体有望成为免疫疗法的新型靶点,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极大潜力。本文将从CD155基本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诊断、预后和免疫治疗等方面对CD155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CD155 肿瘤 肿瘤逃逸 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