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些年来,在桑蚕种母蛾微粒检疫中,显微镜观察样本时,视野里所能看到的微粒孢子的数目很少、孢子密度极低。据研究认为,当样本中的微粒孢子数目在3~10^3N.bmL-1以下时,镜检到孢子的概率接近于0。因此桑蚕种母蛾微粒检验存在着因样本所带微粒孢子数量极少而镜检不到的事实。为了防止漏检,提高检出率,我们创新无毒样本复检技术,该技术从2008年开始应用于三级原种的母蛾微粒检疫,效果显著。2012年的复检结果统计,原原种复检检出率是0.10%,原种复检检出率是0.23%。

  • 标签: 三级原种 无毒样本 微粒子病 复检
  • 简介:文章以“微粒间作用力”之《化学键》的课堂教学为例,从能量观和微粒观方面进行了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教学设计。

  • 标签: 观念建构 化学教学 化学键
  • 简介:一、代前言(关于新以太粒子物理的观点理论和意义的对话)乙:不久前我看过您的一本大作《新以太介质物理》,最近听说您又有新作,可为真实。甲:没错。最近我的新作名称为《新以太粒子物理》。

  • 标签: 粒子物理 以太 物理学 教材
  • 简介:华人女科学家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传感器,可以将检测级别提高到10nm,并实现逐一计数。研究人员表示,该传感器有望检测出更小的粒子、病毒和小分子。当谐振腔中产生拉曼激光光束,它可能会遇到一个环形圈上的粒子,比如病毒微粒。这条光束会先分成两束,之后两条激光束会作为彼此的参照,从而形成一个自参考(self-referenced)传感模式。我们身边时时刻刻存在着约1nm大小的纳米颗粒。

  • 标签: 新型传感器 纳米微粒 检测 激光光束 女科学家 研究人员
  • 简介:德国和美国的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奇异的新型粒子,他们称之为"量子滴"。这种粒子的行为有点像水滴。他们将它描述为一种准粒子,因为它是一些更小型粒子的混合体。

  • 标签: 混合体 粒子 物理学家 奇异
  • 简介: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在硅片上制备铜纳米粒子,发现反应方法、铜源等条件均会影响铜粒子的形貌及成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卿)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变铜源可以控制铜粒子的形貌变化,而通过此法得到的铜粉产物纯净但有团聚现象发生,另外铜源不同制备的铜粒子结晶度也不同。

  • 标签: 硅片 溶剂热法 铜粒子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了临床输液过程中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人员管理,严把质量关,净化空气,严格配药和输液操作规程,正确穿刺瓶塞,合理用药,以预防和减少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防止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输液 微粒污染 防范
  • 简介:目的测试纳米微粒在磁场导向下对微血管的栓塞效果。方法利用壳聚糖和Fe3O4磁流体合成顺磁性纳米微粒,利用体外模拟微血管观察磁粒在磁场下的凝聚,然后将纳米微粒静脉注射入大鼠并在脑区放置磁场.取脑组织后通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微血管栓塞情况。结果制得的顺磁性纳米微粒混悬液呈黑色,无絮状物或沉淀。电镜下测量微粒的平均有效粒径为15.3nm。其在外加磁场下能在体内外微血管内发生凝聚,栓塞微小血管。结论利用顺磁性纳米微粒进行磁靶向微血管栓塞是可行的,这可能成为一种治疗浅表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新方法。

  • 标签: 血管栓塞 纳米技术 磁靶向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糜微粒血浆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的影响并提出科学、简便的处理方法,为实验室准确测定血红蛋白、提高血常规结果准确性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年间我院住院病人标本中肉眼可见脂浊的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并剔除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共计标本100份,分别对该原标本和经过离心(垂直离心机3000转/1分钟)处理后的乳糜微粒血浆,用BC-53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手动全血模式测定HBG,得出相应数据;对上述每份标本的两次测定血红蛋白值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并得出校准后的HBG值和MCH值。(校准后的血红蛋白=原标本血红蛋白值—乳糜血浆测得的血红蛋白值/(1—原标本HCT值);MCH值=(HBG×100)/RBC,由实验室软件系统自动计算;对原测值的HBG、MCH和校准后的HBG、MCH分别与同一病人输注脂肪乳前的历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原标本HBG、MCH均明显高于输注脂肪乳前HBG、M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校准后的血红蛋白、MCH与输注脂肪乳前HBG、MCH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上述计算公式校准乳糜微粒血浆HBG结果,能够准确消除乳糜微粒对仪器法测定血红蛋白的影响,能够对其进行准确校正。

  • 标签: 乳糜微粒血浆的血红蛋白浓度 原全血血红蛋白浓度 原全血HCT 校准公式
  • 简介:介绍了时序逻辑单元和组合逻辑单元发生单粒子效应的机理,以反熔丝型FPGA芯片ActelA54SX32A为实验对象,设计了3种典型的链电路系统。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HI-13串列静电加速器上采用Br离子对电路进行辐照实验,在频率为20MHz的条件下,3个链电路的翻转截面分别约为3.268×10-3cm2,7.449×10-4cm2和3.988×10-4cm2。实验结果验证了在0.22μm工艺条件下,时序逻辑单元比组合逻辑单元更加敏感,并且在包含两者的电路中,组合逻辑单元会屏蔽部分单粒子效应。最后,针对电路中不同逻辑单元,给出了两种加固方法。

  • 标签: 时序逻辑单元 组合逻辑单元单元 单粒子效应 翻转截面 重离子实验 加固设计
  • 简介:复合场通常是指重力场、电场和磁场的总和,高考题目中经常出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问题.1近几年高考题分析近几年高考物理题中一般出现电、磁场错开的复合场,一般分2种情况:一是空间上错开,二是时间上错开.空间错开的比较多,而且每年的区域也都不同.

  • 标签: 带电粒子 复合场 运动 高考物理题 考题分析 重力场
  • 简介:针对粒子群算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覆盖优化中算法稳定性较差,后期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最优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扰动混沌的粒子群(AdaptiveDisturbanceChaotic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简称ADCPSO)的覆盖增强算法。一是在覆盖范围中应用改进的混沌Tent映射对粒子初始化,提高了种群的求解质量和算法的稳定性;二是采用非线性递减的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自适应操作;三是根据一定概率对粒子位置进行扰动更新,避免粒子陷入局部收敛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稳定性好,提高了网络覆盖率。

  • 标签: 粒子群覆盖优化 改进的混沌Tent映射 稳定性 自适应操作 扰动
  • 简介:建立了微米级颗粒物在静止流体中运动的物理模型和几何模型,通过分析颗粒物的受力情况,得到其运动速度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微粒在静止流体中的运动速度是微粒物理属性(密度、粒径)和流体物理属性(密度、黏度)的函数,其运动包括加速段和匀速段,固液密度比大,其输运速度更快。根据该结果,结合菲克定律的经典表达式得出了净输运颗粒通量进而得出颗粒物的输运系数表达式,结果表明:微粒在静止流体中的输运系数是浓度、速度的函数。小颗粒物的输运现象较大颗粒更强烈。通过全息光学实验系统建立实验模型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良好。

  • 标签: 微尺度 粒子 沉降 输运过程 输运系数 全息光学实验系统
  • 简介:带电粒子在一般复合场,即电场和磁场中运动问题的研究趋于成熟,而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和表面这种特殊复合场中运动研究还是空白。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推导出带电粒子在磁场和表面附近的运动方程,探究哈密顿运动微分方程的解并用计算机对特殊运动轨迹进行了模拟,可以使其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和表面附近的运动情况。

  • 标签: 哈密顿量 磁场 表面 数值模拟
  • 简介:本文介绍了肿瘤热疗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磁热疗,磁性纳米粒子材料在热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热疗 磁热疗 磁性纳米粒子
  • 简介:为了了解齐齐哈尔市大气细粒子PM2.5单颗粒的形貌、组成及粒度分布特征,选取齐齐哈尔市大学校园和商业市中心两个采样点,针对春季和秋季大气中PM2.5单颗粒,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配带X射线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对其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粒径分布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此地区PM2.5颗粒分为4种类型,即烟尘集合体、飞灰、矿物颗粒和未知颗粒,分别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炭等燃料燃烧及地壳扬尘。其中春季烟尘集合体数量最多,秋季由于燃煤以飞灰为主。来源于地壳扬尘的矿物颗粒以硅铝酸盐类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此地区大气中PM2.5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约90%小于1.0μm,属大气细粒子。其中烟尘集合体平均粒径大于矿物颗粒,飞灰平均粒径最小。

  • 标签: 环境学 PM2 5 微观形貌 元素组成 粒度
  • 简介: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价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安全性,深入地研究了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其中的应用。首先,讨论了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改进方法;其次,研究了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评价方法;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同时,对改进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模型和传统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风险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模型更为安全。

  • 标签: 改进粒子群算法 改进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模型 安全评价
  • 简介:目的:空气是医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医院内环境尤其是手术室及患者集中地区的空气净化程度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对医院空气进行常规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所在。但是传统的空气细菌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细菌培养,耗时2~3d,结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荧光粒子计数器在空气细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检验科采血室作为实验点,使用荧光粒子计数器对空气中生物粒子数进行动态监测,同时与撞击法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计算生物粒子数和细菌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结果空气中生物粒子数与细菌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89);非就诊时间空气中的细菌数≤500cfu·m^-3,其他时间均超过该数值,不符合国家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荧光粒子计数器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生物粒子数,推测其细菌数,有望实现空气细菌的动态监测。

  • 标签: 生物粒子数 细菌数 空气细菌监测 荧光粒子计数器 撞击法
  • 简介:介绍了一种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循环的方法的制备碳纳米粒子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了表征.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大小分布在(2.5±0.3)nm区间,而且其晶格间距为0.33nm左右,完全符合石墨的晶体特征.荧光光谱显示,该粒子在456nm具有稳定的可见光发射,其荧光量子效率达到了0.11.此外还考察了纳米碳颗粒的电化学发光性质,结果表明,该粒子在电化学发光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化学 氧化还原循环 荧光碳纳米粒子 量子点 电化学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