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心肌灌注显像评估万爽力治疗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接诊的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 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万爽力治疗,同时联合钙通道阻滞剂、 β阻滞剂或长效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对比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对患者进行运动试验以及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万爽力治疗后患者的运动时间、耗氧当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心肌灌注显像缺损计分运动显像低于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万爽力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明线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提高运动耐受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心肌灌注显像 万爽力 稳定劳累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心肌灌注显像评估万爽力治疗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使用万爽力治疗,同时联合钙通道阻滞剂、β阻滞剂或长效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对比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对患者进行运动试验以及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万爽力治疗后患者的运动时间、耗氧当量明显高于治疗前,心肌灌注显像缺损计分运动显像低于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万爽力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明线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提高运动耐受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心肌灌注显像 万爽力 稳定劳累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评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RestMPI)、心肌磁共振显像(MRI)和超声心动图(Echo)测定左室大小的相关性,分析RestMPI中左室大小与缺血程度、缺血面积是否相关。方法:分析121例于住院1周内行RestMPI、MRI、Echo三项检查的患者,分别测定左室大小。将MRI、Echo分别与RestMPI检测结果比较,行直线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结果RestMPI横径、长径均较MRI、Echo所测左室大小偏低。RestMPI横径与MRI、Echo所测左室大小呈正相关(r=0.873,P〈0.01;r=0.867,P〈0.01);RestMPI长径与MRI、Echo所测左室大小呈正相关(r=0.868,P〈0.01;r=0.850,P〈0.01)。经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RestMPI与MRI、Echo所测左室大小均有等价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缺血程度、缺血面积与左室横径均呈正相关(r=0.631,P<0.01;r=0.642,P<0.01),与左室长径均呈正相关(r=0.632,P<0.01;r=0.641,P<0.01)。结论RestMPI与MRI、Echo对评估左室大小具有等价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中的缺血程度、缺血面积与左室大小相关。

  • 标签: 静息心肌灌注显像 磁共振 超声心动图 左室大小
  • 简介:摘要目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核素显像阴性常提示良好的预后,然而,在有持续心绞痛的患者中,很难确定哪些患者有必要进一步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排除心肌核素显像的假阴性情况。本研究目的分析心肌灌注显像阴性但有持续心绞痛的患者同时合并冠脉严重狭窄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心肌核素显像阴性的患者118例,所有患者均在六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PI采用心肌17分段法对心肌血供做定性评价;CAG按常规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70%为严重狭窄,左主干(LM)狭窄程度>50%定义为严重狭窄。结果118例患者,平均年龄62±11岁,43%为女性。其中存在冠脉严重狭窄的患者33例(28%),这些患者中60%为单支血管病变。通过分析多项临床独立因素,包括年龄、身高、体重、BMI、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既往PCI史,得出以下结论MPI阴性的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严重冠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患者(OR2.6,95%CI1.3-5.2)、年龄增长(OR1.9,95%CI1.2-3.5)既往PCI史(OR2.3,95%CI1.0-4.3)以及临床典型心绞痛症状(OR2.6,95%CI1.5-5.2)。结论年龄的增长、男性患者及典型心绞痛症状是MPI阴性患者可能存在严重冠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这类患者大多数都是单支血管病变。

  • 标签: SPECT/CT,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脑血流灌注显像法进行术前与术后的检测。结果患者在手术之后双侧大脑前动脉、中动脉与后动脉供血区域脑血流灌注量比术前脑血流灌注量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够增加患者脑血流灌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流灌注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肌灌注成像应用于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彩超检查及心肌灌注成像诊断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率。结果彩超诊断率为88.57%,明显比心肌灌注成像97.86%更低(P<0.05);单支病变LVEDD明显比多支病变更低,而LVEF明显比多支病变更高(P<0.05)。结论心肌灌注技术扫描快、成像清晰,应用于心肌梗死中诊断率较高,适用性强,值得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心肌灌注成像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延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5年3月份到2016年3月份收治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这些患者的再灌注治疗延续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分析,患者的再次灌注延续时间延迟,患者对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同。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前期延误,需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家属知识宣教。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治疗时间 延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对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就诊,明确诊断为AMI急性期且具有PCI适用征的83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PCI及西医相关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后心肌灌注分级(TMP)、PCI术后90d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每搏输出量(SV)及左心室射血体积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中医综合治疗组TMP2~3级患者37例,TMP0~1级患者4例,对照组分别为29、13例,中医综合治疗组TMP2~3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住院期间心功能指标LVEDV、LVESV、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90d,对照组LVESV、SV、LVEF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同组住院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LVEDV与住院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PCI术后90d的LVEDV、LVESV、SV、LVEF等心功能指标(122.47±38.45)、(66.07±20.20)、(75.01±18.12)mL,(52.84±6.07)%均明显优于同组住院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LVESV、SV、LVE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7.45±17.31)、(67.03±15.49)mL,(48.25±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PCI治疗前后中医疾病机制变化,在PCI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可以更明显地改善AMI患者心肌灌注情况,缩小心肌梗死灶,改善心功能。

  • 标签: 中医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心肌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采用三七总皂苷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TMP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一个月与术后一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三七总皂苷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前血小板平均容积水平与术后心肌灌注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急诊PCI治疗的94例AMI患者,并根据其术后MBG分级分为良好组(MBG等级为3级)及不良组(MBG等级0-2级),比较其治疗前血常规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良好组患者治疗前MPV及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不良组(P<0.05),而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与不良组基本一致(P<0.05),且MPV及白细胞计数是急诊PCI心肌灌注效果较差的预测因素。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患者MPV及白细胞计数越高的患者心肌灌注效果越不理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 心肌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和心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对83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成综合治理组41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使用了PCI及西医相关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增加了中医中药治疗,对两组的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心功能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的TMP2~3级患者比例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PCI术后90天,两组心功能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PCI治疗心肌梗死基本后,使用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情况,改善心功能。

  • 标签: 中医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心肌再灌注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更准确判定AMI及早期实施对AMI的干预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随着AMI后病情的进展,NT-ProBNP与BNP也随之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中NT-proBNP水平对AMI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前后pro-BNP的演变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Pro-BNP 再灌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症再灌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其对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急诊连续收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196例,分为五组稳定心绞痛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未干预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30例、急诊溶栓开通组38例。测量入院或干预后120分钟内的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其浓度。结果五个研究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与溶栓后未开通组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与急诊溶栓开通组的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诊断准确率为84.44%。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的再通,心肌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明显增高;以脂肪酸结合蛋白为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准确性较好,有望成为判断再通的临床指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再灌注 心肌梗死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骨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灶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核素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分析影像特点并判断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使用核素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的定性准确率为92.0%,定位准确率为100%,诊断的效果较好。结论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灶的效果较好,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病灶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诊断的准确率高,并且能够快速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 诊断 分化型甲状腺癌 骨转移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显像对腹部肿块的诊断价值及误漏诊原因。方法对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94例腹部肿块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显像诊断94例腹部肿块中与经手术及或病理证实的各类肿块比较,本组超声诊断与手术及或病理对照符合率为93.02%。结论超声显像在诊断和鉴别腹部各类肿块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应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动态观察,综合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漏诊。

  • 标签: 超声显像 腹部肿块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mTc-MDP断层融合骨显像较全身骨显像对颈椎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且临床最终诊断明确的颈椎退行性变患者19例、转移瘤患者97例,并对其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颈椎骨断层融合显像进行分析。结果颈部断层融合显像对于颈椎转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5.6%(75/97)和83.6%%(97/116),全身骨显像在对颈椎转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明显低于颈部断层融合显像,分别为77.3%(75/97)和78.4%(91/116),P<0.01。结论对临床怀疑颈椎病变的患者同时行全身骨显像及颈椎断层显像,可进一步提高颈椎病变的检出率,亦有助于对颈椎良恶性病变的定性。

  • 标签: 颈椎 单光子 断层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3月胸痛中心成立之前救治175例,将随机分为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痛患者护理流程,观察组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及院内死亡率.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按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高于对照组(P<0.03),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3).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3),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3).结论实施再灌注救治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痛中心 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