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踝肱指数和影像学表现等,采用Forgaty导管取栓、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结果:37例中单纯取栓12例,置管溶栓8例,取栓+置管溶栓5例,取栓+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2例,取栓+PTA+支架术8例,溶栓+支架术2例,成功率100%.肢体疼痛麻木缓解、皮温变暖34例(92%).疗效为优22例(59%),良好10例(27%),一般2例(5%),不良3例(8%).1例腘动脉瘤溶栓后缺血加重截肢,2例取栓后第1足趾干性坏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7例失访,余术侧肢体均无缺血复发症状.结论: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取栓 导管溶栓 腔内治疗
  • 简介:目的用三维壁面剪应力(WSS)空间分布图初步观察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颈动脉窦部斑块周围WSS的空间分布。方法选取20例AIS颈动脉窦部单个斑块(斑块所致面积狭窄≤50%)患者。应用PHILIPS公司iU22彩超仪(L9-3线阵探头)行颈动脉窦部超声检查,采集颈动脉窦部斑块周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动态图,应用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脱机分析斑块周围选定的3个WSS观察区域(顶部和斑块斜坡近心端、斜坡远心端)的WSS分布情况,并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AIS患者颈动脉窦部斑块周围顶部的WSS均值[(5.75±0.15)dyne/cm2]高于斜坡近心端[(3.05±0.19)dyne/cm2]和斜坡远心端[(3.01±0.15)dyne/cm2](P<0.05),双侧斜坡间WSS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WSS空间分布图能可视化、准确定量分析AIS患者颈动脉窦部斑块周围区域的WSS。

  • 标签: 三维壁面剪应力空间分布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窦部 斑块周围 壁面剪应力
  • 简介:目的: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位置,评估狭窄的程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
  • 简介:目的描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肌微血管损伤在心肌灌注显像(MPI)中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学特征与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3例T2DM患者分为2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组(狭窄<50%)35例和CAG异常组(狭窄≥50%)68例。对2组病例分别进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乙腈(MIBI)静息MPI(R-MPI)和硝酸甘油介入MPI(NTG-MPI),并应用ECToolbox软件对显像结果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R-MPI共检出灌注稀疏256个节段,其中CAG正常组75个节段,CAG异常组181个节段(χ2=8.90,P<0.01)。NTG-MPI共检出灌注稀疏426个节段,其中CAG正常组137个节段,CAG异常组289个节段(χ2=1.09,P>0.05)。CAG正常组反向再充填62个节段,占30.7%(62/202);CAG异常组反向再充填145个节段,占32.7%(145/443);两组相比,χ2=0.26,P>0.05。CAG正常组患者R-MPI总评分(SRS)、N-MPI总评分(SSS)、SRS与SSS差异值(SDS)与CAG异常组相比,t值分别为7.57、7.74、7.46,P值均<0.01。103例T2DM患者中,SDS<0者57例,占55.3%;SDS>0者39例,占37.9%;两者相比,χ2=6.32,P<0.05。无论是SDS>0还是SDS<0,CAG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t=5.46、7.92;P值均<0.01)。结论NTG-MPI中心肌缺血节段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T2DM患者冠状循环微血管损伤程度。

  • 标签: 糖尿病 硝酸甘油 放射性核素显像
  • 简介: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无创性反映活体组织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病理改变情况。本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就DTI的成像原理及其在CIS的超早期诊断、准确定位、病情进展的评估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卒中
  • 简介:我院自2003年7月~2005年7月采用介入溶栓疗法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28例,疗效显著,并应用整体护理理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护理方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整体护理 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及CT征象.方法:对39例早期ANFH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或下肢不适,髋关节活动受限,纵向扣击痛(+),"4"字实验(+).股骨头主要CT征象有:①股骨头内骨小梁紊乱、模糊、扭曲、硬化;②股骨头内出现囊状软组织密度影,出现"新月征";③股骨头皮质轻度塌陷,表现为皮质成角、台阶征.结论:CT检查对ANFH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颅高压的临床、CT及CTA影像学表现。方法:采用GE750HD-128螺旋CT对25例急性颅高压患者进行CTA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MPR、MIP、VR重建。结果:广泛性肺挫伤并感染7例、气管支气管纵隔瘘并两肺严重感染6例、4例重症肺炎、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重度脑损伤、1例溺水;急性颅高压引发原发性脑死亡10例、深度昏迷15例。头颅CT平扫呈广泛性脑组织密度减低及脑室、脑池、脑沟变浅或消失;3例脑内血肿、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原发病变。结论:临床可根据高颅压脑死亡的CTA影像表现指导临床进行疾病诊治。

  • 标签: 急性颅高压 CTA 影像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2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实施循证护理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生存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生存率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疗效的评价.方法:观察中药治疗前后60例(72髋)ANFH的MRI表现,比较不同病因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72个髋关节)早期ANFH经中药治疗后,MRI示58个髋关节积液消失,20个骨髓水肿消失,39个&quot;双线征&quot;消失;另有5个髋关节在MRI复查时未见明显变化.外伤所致早期ANFH的治疗结局优于非创伤性患者(P〈0.05).结论:MRI能客观、有效地评价中药治疗ANFH的效果,中药治疗因外伤所致早期ANFH效果优于非外伤因素.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中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患者的CT及MRI。结果:21例均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晚期(Ⅲ、Ⅳ期),其中14例为双侧坏死,7例为单侧坏死。12例累及单侧髋臼,9例累及双侧髋臼。结论:CT及MRI诊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累及髋臼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髋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方向与常用诊断措施,CTP全脑灌注成像的效用作出研究。方法:研究在我院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具体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8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32例,均实行CTP全脑灌注成像,依据检查结果,将所有研究人员划分为良好组(80例)、不良组(52例),将各组患者过程中的梗死核心区灌注参数与脑卒中评分进行评估。结果:良好组在过程中rMTT、rTmax低于不良组,rCBV、rCBF高于不良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良好组在过程中对脑卒中的阶段性改善成效及患者的总体预后评价,均高于不良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CTP全脑灌注成像可有效对缺血性脑卒中准确评估,从而确保后续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可以被广泛推广。

  • 标签: CTP全脑灌注成像;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观察溶栓、抗凝治疗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1 例肺栓塞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及肺动脉造影确诊。 21 例患者均行肺动脉造影确诊,对其中不属溶栓适应症的 8 例给予肝素抗凝治疗,属溶栓适应症的 9 例行静脉溶栓加抗凝治疗,对其中血液动力学差的中 / 大块肺栓塞 4 例行肺动脉内导管碎栓、吸栓加肺动脉内尿激酶溶栓再加术后抗凝治疗。以临床、化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及肺动脉造影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院外误诊率高达 77.8% ,尿激酶溶栓加抗凝治疗组 13 例,总有效率为 63.2% 。根据本组有限病例观察溶栓效果与栓塞面积未见差异,而与发病开始到溶栓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 P<0.05 )。肝素抗凝 8 例, 1 例无效。结论:应提高肺动脉栓塞的警惕性,减少误诊率。尿激酶对急性大块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溶栓时间窗越靠前疗效越好;对有溶栓适应症的患者应优选溶栓治疗。

  • 标签: 肺栓塞,血栓溶栓疗法,尿激素
  • 简介:急性脑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脑出血与脑梗死仅靠临床症状不易鉴别,随着低场MR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增多,很多脑卒中患者首诊选择了MRI.现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脑出血的低场MR表现,以探讨低场MR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急腹症之一,发病急骤,临床过程凶险,是当前胰腺外科的难点之一。近年来,SAP发病日趋增多,上升至15%~30%,若诊治不及时或不得法,死亡率可高达40%~70%,24-48h内发生休克或多脏器衰竭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SAP有别于其他外科急腹症,如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消化道穿孔等,如果能及时、合理地治疗,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可逆转,死亡率可降低到10%以下。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持续动脉灌注 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转归情况。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08例急性胃出血患者,两组患者均行内镜手术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4例。对照组择期手术,观察组行急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44%,高于对照组的 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恶心、呕血、便血及腹部灼烧感改善时间分别为 [( 2.45±0.34) d、( 1.98±0.37) d、( 2.26±0.44) d、( 1.65±0.88) d],较对照组的 [( 4.56±0.54) d、( 3.98±0.61) d、( 3.19±0.56) d、( 2.98±0.14) d]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止血时间为( 2.76±0.61) d、住院时间为( 6.63±1.20) d,短于对照组的( 4.97±1.54) d、( 8.65±2.55)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胃出血患者应用急诊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择期手术治疗,能有效、迅速控制出血,缓解疾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急性胃出血 急诊手术 保守治疗 止血时间 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证实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MRI表现。12例均行MRI平扫,2例加行增强扫描。结果:10例脊髓后索及侧索受累,双侧对称;后索单独受累1例;MRI未见异常1例。病变表现为带状或斑片状等T1长T2信号,STIR为高信号。2例行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MRI能很好地显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

  • 标签: 脊髓小脑变性 维生素B12缺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随着低场MRI在县市级医院的普及,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而实际为脑出血行MRI检查的患者日益增多。脑出血的MRI表现不仅与出血的时间有关,而且与机器的磁场强度相关。已有文献对高场MRI的脑出血表现描述较多,低场MRI的脑出血表现虽然也有论述,但各家描述不尽相同。本文旨在通过对本院最近3年偶然发现的27例急性脑出血病例的MRI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低场MRI特征。

  • 标签: 低场磁共振 急性脑出血 诊断
  • 简介:目的:利用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测量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血流量(CBF),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方法:收集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示高信号证实为急性、亚急性脑卒中19例,其中急性脑卒中(发病〈3d)6例,亚急性脑卒中(发病〈2周)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ASL及MRA检查,经图像后处理得到CBF图,选取ROI测量灌注异常区的CBF值,根据镜面对应原理测出对侧相应区域的CBF值,在DWI上勾画梗死灶的形状并测量其面积大小,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对血管MRA作出诊断。结果:19例脑卒中病灶侧和健侧平均CBF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7例ASL示病灶范围大于DWI上的范围。结论:3D-ASL不仅能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定性、定位诊断,还能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有望成为脑血管病的常规定量检查方法,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和诊断。

  • 标签: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脑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