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恶性综合的临床病症进行分析,这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病症,致死率较高,涉及多种药物,误漏诊的概率比较高,及时诊断同时干预措施,作为改善病症的主要措施。

  • 标签: 恶性综合征 误诊 分析方法
  • 简介:摘要1例因"喘鸣3个月,加重伴气促1个月余"的3月龄患儿及1例因"反复咳嗽、喘息半年,加重20 d"的12月龄患儿住院治疗,经过肺部CT血管成像、心脏彩超及气管镜检查,诊断为无名动脉压迫综合(IACS)。IACS是引起婴幼儿反复喘鸣或喘息的重要原因,其常被漏诊。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双管型脊髓纵裂患者脊髓栓系综合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行手术治疗的双管型脊髓纵裂T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手术后观察和3个月~5年的随访发现,手术的总有效率可达91%,尤其是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恢复最为明显,术后恢复似乎与术前病程无关。结论:双管型脊髓纵裂合并TCS的患者一旦确诊,无手术禁忌症就应尽早手术。只要手术操作细致,大多患者症状可缓解,不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并发症。

  • 标签: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纵裂 回顾性分析 手术后观察 手术禁忌症 神经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利用肌电图技术,分析探讨儿童脊髓栓系综合相关脊髓、神经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脊髓栓系综合患儿临床及肌电图资料,按年龄分成~6个月组及>6个月组,于术前1~3d,接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Fw)、H反射(Hr)、同芯针肌电图(EMG)检测.统计各检测项目和各年龄组异常发生率,并比较之间的差异.结果MCV检测异常率60.20%,SCV为8.16%,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9.4918,P<0.01),MCV、Hr、Fw、EMG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x2=0.2842,P>0.05).异常形式为波幅下降,传导速度及潜伏期正常.提示神经根性病变,轴突变性.>6个月组异常率明显高于~6个月组(x2=8.4633,P<0.01),提示随年龄增长,病程延长,异常率增升高.结论肌电图在了解儿童脊髓栓系综合的病变范围,制定疾病程度和预后评估的判断标准,指导康复治疗等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两例收肌管压迫综合的诊断和治疗,探讨收肌管压迫综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该科收治的两例收肌管压迫综合患者的诊治经验,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点。结果两例患者通过手术,术后取得良好效果,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4~7个月,移植血管再狭窄率小于20%,均无复发。结论收肌管综合较为罕见,术前的明确诊断以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收肌管综合的关键。

  • 标签: 收肌管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SMACS)合并胡桃夹综合(NCS)的CT血管造影征象,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SMACS合并NCS患者108例为病变组,另随机抽取同期行CT血管造影检查SMACS、NCS症状阴性者108例为正常组。在VR像上分别测量腹主动脉(A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夹角,在轴位图像上左肾静脉通过SMA与AA夹角层面测量左肾静脉内径(a)及SMA与AA距离(D1),在肾门层面肾静脉最宽处测量左肾静脉内径(b),计算b/a比值,在十二指肠通过SMA与AA夹角层面测量SMA与AA距离(D2)。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诊断临界值及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AA与SMA夹角、a、D1、D2均为正常组大于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2、3.554、12.864、13.330,P=0.000、0.001、0.000、0.000);b、b/a均为正常组小于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0、-7.975,P=0.005、0.000)。AA与SMA夹角、a、D1、D2该四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8、0.904、0.999、0.994,诊断临界值分别为34.05°、3.45 mm、5.07 mm、6.93 mm,敏感度分别为92.7%、92.7%、100%、97.6%,特异度分别为96.2%、77.4%、98.1%、98.1%。结论CT血管造影可直观反映AA与SMA夹角、AA与SMA距离、左肾静脉内径及其与十二指肠受压情况,对SMACS合并NCSD的诊断有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胡桃夹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8.10-2015.10期间的33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的有14例,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在61.2岁(50-81岁).受伤原因主要为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事故伤,也有牵引按摩损伤.受伤机制主要为颈椎过伸型损伤.所有病人常规进行X线摄片和MRI检查.11例行保守治疗,3病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1例,后路手术2例.脊髓损伤采用ASIA评估.结果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病例14例存在不同程度脊髓受压.脊髓致压因素为颈椎间盘突出的11例,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的2例,后纵韧带骨化的1例.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型的9例,四肢型的5例.伤后6个月改善率为63.5±8.6%.伤后12个月随访10例仍存在双手的麻木或疼痛感,伤后24个月随访7例仍存在双手的麻木感.结论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病例多数存在脊髓受压.脊髓致压主要因素为颈椎间盘突出.神经功能障碍以上肢型多见.手术治疗的疗效较好,但多数病例预后仍残留双手感觉功能障碍.关键词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机制治疗中图分类号R6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98-02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性,20岁。主诉左侧下肢麻木、腰背部间断性疼痛6个月,于2009年9月10日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下肢麻木.腰背部疼痛,长时间坐位或身体屈曲时症状加重。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 成年人 病例报告
  • 简介:恶性综合(neurolepticmalignantsyndrome)是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委员会现已收到阿立哌唑(aripiprazole)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共145例,其中恶性综合15例,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肌肉强直、大量出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动过速,以及肌酸激酶增高。该反应通常发生在用药后数日至数周内,其中有些病例为氯氮平或奥氮平治疗期间加用阿立哌唑。

  • 标签: 恶性综合征 阿立哌唑 严重不良反应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恶性综合患者的护理。方法我科于2016年收治了一例抗精神病药致恶性综合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积极给予治疗和护理,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高热护理、安全护理等。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患者未发生窒息、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服药,生活能够自理,出院时体重增加2Kg,每天睡眠8小时以上。结论对于恶性综合患者,护理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患者的精神症状,动态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正确的处理,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以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恶性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恶性综合是1960年法国医生Delay首次报道,临床主要表现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的持续高热、肌肉僵硬、意识障碍、植物神经紊乱和心血管系统等症状,是精神科、急诊科遇到的一种罕见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20%-30%。早期识别、早期治疗是减少恶性综合死亡率的关键,为提高诊治和护理水平,现将我们收治的12例恶性综合的情况报导如下。

  • 标签: 恶性综合征 抗精神病药物 临床特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AM)与格林-巴利综合(GBS)重叠综合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机制。方法随机将本院于2014年4月~2017年2月接收的20例患有格林-巴利综合和急性脊髓炎重叠综合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并由参与本次研究的工作人员全面分析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效果。结果该重叠综合以中青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以25岁左右为主),且可能与前驱感染或接种疫苗(90.00%)等引发因素的高暴露率息息相关。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多以肢体无力(90.00%)、感觉障碍(80.00%)、感觉障碍平面(70.00%)、尿潴留(60.00%)等较为常见。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急性多发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有15例(75.00%),急性多发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有5例(25.00%),还有10例(50.00%)患者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此外,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免疫治疗预后良好10例(50.00%);预后较差8例(40.00%);2例患者死亡(10.00%)。结论GBS/AM重叠综合的临床表现呈现出多样性,GBS与AM共有的临床特征与症状以及脊髓影像学检查均有利于临床对GBS/AM重叠综合的诊断。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 急性脊髓炎重叠综合征 对称性肢体无力
  • 简介: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患者腔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2月共19例髂静脉压迫综合患者行髂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显示左髂静脉狭窄15例,闭塞3例,右髂静脉狭窄1例。结果全部病例行腔内介入治疗均成功,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9例下肢肿胀患者症状于术后14d内完全缓解,4例患者下肢溃疡创面愈合或缩小。随访3~44个月,19例患者均行双功能彩色超声检查,其中8例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均提示髂静脉通畅,支架无移位。结论髂静脉压迫综合的腔内介入治疗近、中期效果好,通畅率高,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 标签: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静脉造影术 扩张术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的X线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方法级特征。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或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活动后加重。上消化道双重造影显示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受阻,表现为纵行“笔杆”压迹。右侧位或俯卧位症状可缓解。结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应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减少对本病的误诊。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十二指肠 笔杆征
  • 简介:摘要髂静脉压迫综合又称Cockett综合,因髂静脉内外因素引发的管腔狭窄或阻塞所导致的一系列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肢静脉高压,如下肢肿胀、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等,甚至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及经久不愈的溃疡。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如B超(多普勒)、CT、磁共振静脉成像、静脉造影(DSA)等,越来越多的髂静脉压迫患者被发现。DSA检查可作为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的金标准。一旦诊断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应积极处理。目前,腔内介入治疗可作为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的有效手段。本文对髂静脉压迫综合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个简要综述。

  • 标签: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