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探索秦之徭制度,必须弄清秦民之起役止役年龄和征发项目及期限。起役年龄,云梦秦简《编年记》本已提供了确凿依据,即所载“喜”的傅籍年龄。但因计算方法不同,目前史学界却有十五岁,十六岁,十七岁三说。笔者赞同十七岁之说。据秦简《编年记》载,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秦王政元年(公元前二四六年)“喜傅”。傅,男子到了服役年龄的登记手续。《汉书·高帝纪》:“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服虔日:“傅音附。”师古曰:“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服音是。”知“始傅”年龄即起役年龄,而从《史记·秦始皇本纪》

  • 标签: “月为更卒” 戍卒 徭役 汉书 骑士 屯戍
  • 简介:绿纱铜(钴)矿床一直缺乏对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本文对与化密切相关的热液矿物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碳、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220~500℃)、中高盐度(27.40%~42.60%NaCleq)、中等密度(0.79~1.17g/cm3)的特征,成矿环境为低压(2.0~8.0MPa)环境.同沉积初始富集阶段的成矿流体为含海相碳酸盐的岩石组合的变质脱水,晚期流体为变质流体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并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参与.热液中的碳早期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提供,晚期为岩浆和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共同提供的.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存在三种端元,即高盐度、高温的岩浆流体(>25%NaCleq,>400℃),高盐度、中高温的变质流体(>25%NaCleq,200~400℃),低盐度和中低温的大气降水(<10%NaCleq,150~300℃),流体混合是矿区金属沉淀的重要机制.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碳-氢-氧同位素 流体混合 绿纱矿床 中非铜(钴)矿带
  • 简介:338铀矿床位于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东部,矿区内NWW和NNE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矿床位于硅化带和基性岩脉(辉绿岩)交接部位,矿体严格赋存于基性岩脉内部或其边缘部分。金属矿物以沥青铀矿和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方解石和(微晶)石英为主,蚀变作用发育,主要类型包括碱交代、硅化和赤铁矿化。沥青铀矿U-Pb年龄为125Ma,86Ma和79Ma,反映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H、O同位素研究表明,前期和成矿期成矿流体的δ^18OH120=1.4—6.6‰,δDH2O=-65~34‰,反映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幔流体组成。矿脉中方解石的δ^13C=-8.5~-3.1‰,反映化剂∑CO2来自地幔。上述特征表明,地幔流体在338铀矿床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幔流体 铀成矿作用 矿田 基性岩脉 U-Pb年龄 沥青铀矿
  • 简介:文章基于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及成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分析了安庆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建立了田形成的成岩成矿作用模式。

  • 标签: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成岩成矿模式 铜矿床
  • 简介:这四个字,主要是看在“戊”(音务)字里边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来区别的。可以这样记:以“戊”(音务)为基础,加“点”变成“”(音述),加短“一”念“戌”(音须),加长“一”读“戎”(音荣)。

  • 标签: 记法
  • 简介:儒者之论,鲜不贵义而贱利1,其言非道德教化则不出诸口矣。然《洪范·八政》2:

  • 标签: 儒家 道德教化 中国 历史
  • 简介:定量地测量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的含量对于解决矿床成因和探讨成矿流体的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单个包裹体激光显微探针拉曼光谱法、包裹体显微光谱分析法和包裹体群的化学成份分析。前两种方法可以对包裹体(或单个包裹体)中的气体、液体和固体进行定量分析,在国外发展比较迅速,我国还几乎是空白,个别学者作过尝试,但由于分析标准和仪器水平等

  • 标签: 真空爆裂法 成矿元素 矿物包裹体
  • 简介:洪亮吉,江苏常州人,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乾隆五十五年以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曾任编修、贵州学政等职。洪亮吉一生坎坷.在嘉庆四年曾因上书言事被遣到新疆伊犁,这次经历使洪亮吉声名远播,也使他在诗文创作上达到了顶峰,他讴歌边疆的诗文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赞扬.

  • 标签: 洪亮吉 见闻 诗文创作 乾隆 嘉庆 他在
  • 简介:清朝封禁东北之主旨是力图保持八旗的生活习俗与骑射传统,将东北建设成为控驭全国的战略基地。为解决封禁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大批罪犯被遣东北,这种做法表面上与封禁政策相悖,实质上与封禁政策的战略意图殊途同归。遣罪犯为执行封禁政策提供了保障,同时也给东北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鉴于此,清朝使统治者不断调整流放政策,减少或停止向东北遣流人,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东北开禁埋下了伏笔。

  • 标签: 清代 东北封禁 流人 流放政策
  • 简介:会礼为先秦宾礼之一,指会合军队讨伐叛逆之礼,其实质是一种军事会盟。求鼎铭文记载了商代的会礼,对于探讨会礼的史实,考察典籍记载会礼的真实性具有较大价值。铭文中,"会"指会礼,"会西方"指会同西方诸侯,"省"指军事征伐,"求"指带领军队参与会同的职官。铭文内容为王命宜子与一方诸侯会同军队以行征伐,与典籍记载的会礼相合。此外铭文中的"省"为"九伐"之一,与典籍记载中会礼的目的为行"九伐之法"相合。这说明商代已经存在成型的会礼,且与典籍记载的周代会礼有一致之处。

  • 标签: 会礼 军事 会盟 戍求鼎 九伐之法
  • 简介:<正>自从南朝以来,边塞征的题材便逐渐为诗人所注目,成为吟咏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以鲍照、吴均、卢思道、杨素、骆宾王、陈子昂等在这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但还没有条件足以形成一个诗歌流派.到了盛唐,由于边塞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到边塞立功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考试而进身容易得多,于是大批文士投身戎幕,奔赴边塞,再加上盛唐那种

  • 标签: 征戍诗 统治者 边塞战争 科举考试 诗歌流派 陈子昂
  • 简介:摘要: 流体机械强度计算是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方向)的专业课程,是后续毕业设计的有效辅助工具,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以水力计算等提供的载荷为初始条件,研究流体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期合理确定零件的结构、尺寸及相互联接方式等。流体机械强度计算课程理论性较强,要求具备一定的数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固体力学以及机械设计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可用于指导最初的结构设计,满足不同类型泵的可靠性设计要求。因此,教学中需要同时兼顾知识的继承性与先进性,尤其如何在卓越计划背景下构建与工程教育相衔接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 标签: 流体机械 流体动力工程
  • 简介:清代姚际恒、方玉润认为《小雅.采薇》中有既归之词,方遣又不可逆料归期,以及"一月三捷"的事实,又有情景交融的景色描写,因此断定非"遣役"之诗,提出"役还归"说。然而结合宋代朱熹《诗集传》与段昌武的《毛诗集解》,可知清之前人早已论述了采薇以计时、役期固定、三捷是约言、雪景是预设等。因此姚、方二人的论证仍值得反思,他们的说法有助于从艺术境界上理解《采薇》,然而一旦涉及诗作的创作背景及内容时,就显得漏洞百出。

  • 标签: 采薇 戍役还归 遣戍役 毛诗集解 诗集传
  • 简介:明代名臣张狲著《鹤楼集》自明末行世以来,数百年久不为外间所知,学者往往以佚籍目之,孤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本文对《鹤楼集》版本进行考证,并就集中戌客诗的文化价值略作阐述。

  • 标签: 张翀 鹤楼集 戌客 诗贵州
  • 简介:东山台将士墓群是东山明清两代戍边将士为保卫台湾而远渡大洋、抛头颅、洒热血,共御外侮、保家卫国的真实历史见证。从其历史意义、涉台关系和保护利用进行论证,以达到保护好这一重要的涉台文物,发挥涉台文物在爱国主义教育、对台宣传乃至祖国统一事业中的作用

  • 标签: 东山戍台将士墓 墓葬文化 保护与利用模式
  • 简介:林则徐遣新疆期间,并没有屈服于逆境,在祖国西陲生活中,仍然关注祖国和民族的命运,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筹边思想。林则徐筹边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视塞防、发展屯垦和关心民瘼三个方面,就是关于新疆的军事建设、经济建设和民生建设。在清政统治每况愈下的社会环境下。林则徐的筹边思想虽然不能完全实现,但还是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林则徐 筹边思想 塞防 屯垦
  • 简介:摘要:新型流体机械在流体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新型流体机械的分类、重要性、优势特点和具体应用领域。新型流体机械通过提高效率和性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以及解决流体工程挑战,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关键支持。其高效能、可持续性和自动化智能化特点使其在工业、农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广泛应用。这些新型流体机械技术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管理。

  • 标签: 新型流体机械 流体工程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得到了高度重视,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不仅可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关系到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电能表是计量电能的专用仪器,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准确度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及时地找出电能计量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对此实施改进的对策,是目前电力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 标签: 电能计量 准确性 误差 方法研究
  • 简介:运筹帷幄,防敌突袭,把人心向准备打仗上凝聚杨勇身经百战,深谙韬略。从得知自己将要戍守西域,又见“三北”军区人事布局阵势异乎寻常,很快便意识到毛主席已经未雨绸缪,准备打仗。毛泽东对战争可能发生的预判能力,同时代的军事家难以望其项背。几十年的亲身经历让杨勇相信,“要准备打仗”,是毛主席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判断。作为一个战略方向的指挥员,他必须抢在战争发生的前头,立足早打,熟悉情况,尽快进入角色。

  • 标签: 杨勇 将军 天山 国际国内形势 亲身经历 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