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致远(约1250年-1324年),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姓名香贯满梨园”,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被尊称为“曲状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 标签: 戏剧人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致远 散曲家 关汉卿 郑光祖
  • 简介: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他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戏剧人物 《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 中国戏曲史 世界文学史 中国人民
  • 简介:白朴(约1226年-1316年)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陨州(今山西河曲县附近)人,终身未仕。元代杂剧家、曲作家、文学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 标签: 戏剧人物 元代杂剧 河曲县 文学家 关汉卿 郑光祖
  • 简介:一、何为形体戏剧①有一种极具特色的演剧流派在本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引发广泛的瞩目,这就是形体戏剧。毫无疑问,形体戏剧强调演员的身体表现,并以此为主体融合了更为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段。我们试着为形体戏剧归纳定义,也许这并不是明智和准确的。

  • 标签: 归纳定义 勒考克 阿尔托 雅克 当代舞 美学思想
  • 简介: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也是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古老戏剧”。戏曲能够在现代中国“老树发新芽”,与中国戏曲人“推陈出新”的戏曲发展理念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戏曲与时代同步,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艰难历程。在传统戏曲现代化的进程中,起源于苏北、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淮剧,在现代戏创作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剧种建设日益提升,淮剧也由此成为“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剧种”。

  • 标签: 戏剧美学 现代戏 中国传统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 “否定之否定” 剧作
  • 简介:摘要在其一生中,莎士比亚创作了38部戏剧,它的作品是世界文学界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关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戏剧、长诗甚至是他本人的身世的争议不断。最热门的争议便是戏剧,有学者甚至认为莎士比亚戏剧事实上是出于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而非莎士比亚本人。本文将对莎士比亚戏剧争议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 标签:
  • 简介:形体戏剧自上世纪50年代在欧洲形成并发展以来,便在欧美及世界各地流传。运用人类最直接最纯粹的表达方式——身体语言、外在的情绪加上面具与戏剧形式进行有机融合,以动作为主体替代语言表现局限的形体戏剧(PhysicalTheatre),在国际戏剧界已成为业界颇具时尚的戏剧表演形式。尽管他的演剧形式内涵是那么丰富,令观众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与角色共同来完成他们的舞台创造,

  • 标签: 语言表现 身体语言 甲子园 孤独症 北京人艺 复体
  • 简介:游戏,表演,戏剧——很多时候,对我们儿童来说,这三个词语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与创梦谷儿童戏剧工作室的老师们,就这样玩出了名堂。他们玩着戏剧表演,玩着美工劳作,玩着玩着,一部童话剧就获奖了!孩子们创作了一部童话剧——《玻璃人》玻璃人和棉花人是好朋友。

  • 标签: 童话剧 玻璃人 就这样 梦谷 国际大奖 罗浩
  • 简介:2015年12月23日23点21分,深受中国和世界乐坛敬爱的金湘先生逝世,享年80岁。中国音乐界都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中国国家大剧院于24日发表第一篇祭奠文章《金湘,永远守望于"日出"》。12月29日上午10点,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沉恸哀悼著名作曲家金湘教授"告别仪式,各大音乐协会、歌剧院、音乐学院敬献花圈,各地作曲家、理论家、表演艺术家等200余人奔赴仪式现场送别,笔者泣写悼文和挽联:"戏剧人生先生金钟鸣千古,中华交响后继杏坛永垂青!"

  • 标签: 金湘 中国国家大剧院 《原野》 世界乐坛 中国歌剧 金钟鸣
  • 简介:本文对女学者苏琼的《跨语境中的女性戏剧》一书进行了简评与导读,认为这部新著在尝试建构中国女性戏剧史,并以其对中国女性戏剧史的挖掘与梳理,加入到中国女性文学史书写的行列之中。此书钩沉出一幅女性话剧曲折的生成、流变图景,从女性的视角补充了20世纪中国戏剧与现代性的关系。。

  • 标签: 文学史 女性戏剧 现代视野
  • 简介:为了进一步推进戏剧学术研究,倡导学术伦理与学术规范,促进戏剧学术期刊的交流合作与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中华文化圈内六家重要戏剧学术刊物于2015年11月21日在上海戏剧学院宣告成立“中华戏剧学刊联盟”。

  • 标签: 上海戏剧学院 中华文化圈 联盟 学刊 公告 集约化发展
  • 简介:会馆始见于中国明清时期.当时公开演戏的场所很少,大部分戏剧演出都是在会馆里进行的。北京最著名的湖广会馆就曾留下了梨园泰斗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等人的足迹。明清时期的许多经典戏剧作品都诞生于会馆,比如唯关浪漫的《长生殿》、直面现实的《桃花扇》等等。从那时起,会馆就成为志同道合者品茗论道、交流碰撞、观摩学习、收获艺术灵感的场所。

  • 标签: 湖广会馆 戏剧演出 陕西 明清时期 《长生殿》 《桃花扇》
  • 简介:戏剧从祭祀活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其具体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戏剧是情节和行动的统一;二、它是一门立体的、综合的、集体创造的艺术统一;三、它是观演交流且为一次性的艺术。

  • 标签: 戏剧艺术 整一性 综合性 一次性
  • 简介:易卜生(1828—1906)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个木材商人家庭。他幼年时,家庭不幸遭遇破产。从贵族少爷到贫穷儿童的身份转换,让他很早就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人间冷暖。15岁时,易卜生开始在药房里当学徒。工作余暇,他大量阅读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并找了一位拉丁文老师,时常冒着严寒去求教。

  • 标签: 易卜生 现代戏剧 挪威 身份转换 世态炎凉 莎士比亚
  • 简介:莎士比亚作品对于电影业而言是取之不尽的资源。本文第一和第二部分探讨了以媒介为标准的改编类型:电影和电视;第三部分探讨了改编后的文体艺术类型:忠实型、“拿来主义”型和“另类”。从以上种种改编类型可以看出,优秀的改编拓展延续了原著的生命,同时反证了莎剧的强大生命力。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改编 电影
  • 简介:教育戏剧是老师运用戏剧的技巧,在既定的课程框架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设情境,表达思想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教育戏剧,学生能够提升的首先是理解力。比较而言,文章理解需借助上下文语境;情景理解则很直观,'你'就在画面中,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种基于换位思考的理解机会,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其次是表达力。即兴表演没有现成剧本、没有排练过程,而是即兴发挥

  • 标签: 中学 戏剧中 教育戏剧
  • 简介:舞台人物造型无疑是影响一部戏剧演出的重要元素,就与演员的直接相关性而言,它在很多时候甚至比布景空间更加重要,又应该受到作品整体艺术风格—导演的整体创作风格以及舞台设计师的视觉风格—制约。创新的舞台人物造型评价标准应该是戏剧本体,而不仅是艺术技巧的翻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舞台人物造型设计中的创新假象进行分析阐释,包括“创新的真假”、“创新的孤独”以及“摆脱假象的创新”。

  • 标签: 创新 刻奇 媚俗 舞台人物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