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脊柱矫形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脊柱畸形,如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先天性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退行性脊柱侧后凸、创伤性脊柱后凸等,方式多样,本文就不同式的临床应用和优缺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脊柱畸形 脊柱截骨矫形术
  • 简介:患者创伤后的脊柱后凸畸形通常继发于胸、腰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和不恰当的手术治疗,可导致重力线前移及脊柱不稳,从而引起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现将手术治疗方法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矫形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 30 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脊柱前方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后路脊柱矫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术后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实施后路脊柱矫形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畸形情况,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 柱后凸畸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后路脊柱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总结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资料,描述性探讨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患者后凸角度、椎体前凸角度、矢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低于术前,术前NRS评分(7.8±1.0)分、ODI评分(56.4±11.2)%高于术后(2.2±1.3)分、(28.2±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失血量(1450±400)ml,手术时间(238±79)min,术后感染例次率35.71%。结论后路脊柱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疗效较好,可有效纠正畸形,稳定脊柱,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但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与恢复期长,应尽可能减轻中损伤、选择合适的方式、做好围期护理与院外指导。

  • 标签: 脊柱畸形 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手术 脊柱截骨矫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距下关节保留的跟矫形治疗陈旧跟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年来共治疗陈旧性跟骨折5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0岁;按Stephens 分型:I 型6 例,II型34 例,III 型14 例。观察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肢影像学参数、AOFA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 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跟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力线、丘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及恰当的手术干预,陈旧跟骨折采用距下关节重建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陈旧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保留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脊柱后凸畸形的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优化健康教育、肺功能训练、胃肠道准备,术后均予以严密的病情观察、充分有效镇痛、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1例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结论优化护理是保证患者能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严密的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脊柱后凸畸形 优化护理措施 老年 截骨矫形术
  • 简介:总结了36例儿童肘内翻畸形矫形的护理,主要包括给予周密护理,即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石膏护理、营养支持及出院健康教育和随访指导。36例患儿术后肘关节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肱骨外髁突出畸形,无尺神经麻痹表现,肘关节功能正常。重点提出术后的石膏护理与功能锻炼是减少畸形愈合的关键。

  • 标签: 儿童肘内翻 矫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后路矫形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行先天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失血量,患儿分为大量失血组(A组,失血量/血容量≥30%)和非大量失血组(B组,失血量/血容量<3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8例患儿,A组29例,B组79例。两组患儿术前Cobb角、BMI、手术节段、置钉数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BMI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BMI、Cobb角较大、手术时间长、手术节段多是先天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患儿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脊柱侧凸 失血,手术 儿童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Ⅰ期三柱矫形用于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本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例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脊髓纵裂分型分为Ⅰ型组(31例)与Ⅱ型组(31例)。两组患者均施行Ⅰ期三柱矫形。比较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Cobb角、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冠状位与矢状位躯干偏移距离、术后并发症。结果:Ⅱ型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围期输血量低于Ⅰ型组(P<0.05);两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低于术前(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尺骨 短缩 、桡骨断端切新 块植锁定钛 板固定 、 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 治疗桡骨不连伴陈旧性 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12 例桡骨骨折不连 短缩畸形伴下尺桡关节陈旧性 脱位的患者行尺骨 短缩 、桡骨断端切新 块植锁定钛 板固定 、 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 治疗。结果 12 例患者 均获得随访,时间 10 ~ 12 个月。患者腕关节在 旋前与 旋后、 前屈与 后伸、尺偏与 桡偏的 功能相比手术 前均得到 明显改善 (P < 0. 05),改善角度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根据 Mayo 功能评定:优 8 例, 良 2 例,可 2 例,差 0 例,优良率 83.3 %。 术后未出现桡骨不愈合及下尺桡关节再次脱位等并发症 。结论 尺骨 短缩 、桡骨断端切新 块植锁定钛 板固定 、 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 治疗桡骨不连伴陈旧性 下尺桡关节脱位,能够 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

  • 标签: 下尺桡关节脱位 陈旧性 尺骨截骨 桡骨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行后路矫形内固的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行后路单节段矫形内固定。术前根据身高、体重计算患儿的总血容量。住院期间记录患儿围手术期显性失血,术后根据OSTHEO公式计算患儿隐性失血。将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术前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矫正的Cobb角及后凸角、手术节段、置钉数量、手术时间、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讨影响围手术期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年龄(7.3±2.3)岁,手术时间(162±56)min,平均3个手术节段,手术矫正率78.4%。患儿围手术期失血总计(568±208)ml,占总体血容量的42.3%,其中显性失血(334±193)ml,隐性失血(234±199)ml,分别占总体失血量的58.8%和41.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数与围手术期出血量密切相关。术前Cobb角≥40°、手术范围≥4个节段、手术时间≥140 min的患儿出血量明显增加(均P<0.05)。性别、后凸角度、矫正的角度、置钉数量、术前血常规、凝血等指标与围手术期出血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围期出血量多,其中隐性失血的比例较高;畸形严重、手术节段多、手术时间长的患儿发生大量失血的风险较高。

  • 标签: 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弯 脊柱矫形 失血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跖骨矫形用于治疗跖痛症合并跖趾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以跖骨矫形治疗的30例跖痛症合并跖趾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ACFAS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ACFAS评分增高,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冲量都明显降低,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别显著(P<0.05)。结论 跖痛症合并跖趾关节脱位患者以跖骨矫形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提高ACFAS评分,并显著改善足底压力分布。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跖骨截骨矫形术 跖痛症 跖趾关节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骨折畸形愈合矫形后护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矫形改善患者跛行姿态,术后康复锻炼结果患者双下肢逐渐恢复等长,步态正常,患者表示满意结论骨折畸形愈合矫形后护理对于患者康复极其重要,极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畸形愈合是跟骨折未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所带来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改善患足疼痛、矫正畸形以及恢复患足功能是临床治疗跟骨折畸形愈合的目标,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跟畸形愈合所致症状的力学机制研究,各种作为可以特异性矫正跟畸形、恢复正常跟形态的一类式,在跟畸形愈合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常用的各种跟矫形式技术特点、治疗效果及各自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综述。

  • 标签: 跟骨 骨折 截骨术 畸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腘窝坐骨神经阻滞(PSNB)在踇外翻矫形后多模式镇痛管理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9月至2020年3月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单侧或双侧踇外翻矫形患者49例,根据手术结束后是否予以超声引导下PSNB分为PSNB组和Oral组。PSNB组(14例)毕行超声引导下PSNB,以0.5%罗哌卡因15 ml单次阻滞,并应用联合口服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塞来昔布)镇痛;Oral组(35例)术后仅使用口服止痛药。观察术后6 h静息时和第1 d静息/运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24 h内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阿片类药物补救率、不良反应和麻醉满意度。结果PSNB组和Oral组术后6 h静息NR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2.0分和3.0分(P<0.05);第1 d的静息、运动NR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0.0分、1.5分和1.0分、3.0分,24 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4.3%(2/14)和22.9%(8/35),需要阿片类药物补救镇痛的患者分别占7.1%(1/14)和2.9%(1/35),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SN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Oral组1例腰麻后头痛,两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均为100%。结论加入PSNB作为腰麻下踇外翻矫形后多模式镇痛的一环,能提高术后6 h的镇痛效果,但并未明显减少术后使用止痛药。

  • 标签: 坐骨神经阻滞 多模式镇痛 踇外翻截骨矫形术 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