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房抗生安全合理用药的管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收的114例住院患者,将实施临床治疗管理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实施临床治疗管理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抗生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以及治疗投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抗生药物使用合理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且治疗投诉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房加强对于抗生药物的管理,可有效促进抗生药物合理使用,降低风险事件、投诉事件等的发生几率,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药房 抗生素 安全合理用药 管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徐建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卫生院 山东青州 262500)  【摘 要】本研究旨在对卫生院中药房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用药不合理的现象。笔者对A卫生院药房的1997份药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该药房的1997份药方中,不合理的用药现象占到了6.2%,在干预后该比例降到了2.5%(P<0.05)。因此,加强对药房的用药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药房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
  • 简介:摘要近年来抗生在临床治疗上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出现了抗生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只有对抗生的使用加强药学干预,才能更好地促进抗生合理用药的效果。所谓的药学干预是药师通过对医生开的处方进行审查、抽样评价处方用药的合理性等方式对药师的处方进行恰当规范的干预,将这种干预措施应用到抗生合理用药上,能够更好地规范抗生的使用,提高用药效果。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生素合理用药 促进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生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本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100例由抗生治疗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回顾法分析。结果:经研究,在抗生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中,年龄在 61~69岁人群发病率为 39.0%,是不良反应率最高人群,和其他年龄段患者比较后, P< 0.05。在抗生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人数比较中,头孢菌素类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P< 0.05。结论:引导患者行抗生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现象频发、发病率较高,通过临床合理用药后,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抗生素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生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本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由抗生治疗引发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回顾法分析。结果经研究,在抗生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中,年龄在61~69岁人群发病率为39.0%,是不良反应率最高人群,和其他年龄段患者比较后,P<0.05。在抗生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人数比较中,头孢菌素类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引导患者行抗生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现象频发、发病率较高,通过临床合理用药后,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抗生素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原因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在临床中合理使用抗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归分析本院2018年4月-2019年2月采用抗生干预治疗264例患者住院病历,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抗生的运用情况。结果通过干预后,抗生使用率、抗生使用天数、人均抗生费用、人均药品总费用、细菌学送检数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经干预后,抗生各种不合理使用情况均明显少于比干预前(P<0.05)。结论临床中药剂师对抗生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控制耐药菌的出现,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品质,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合理运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采用加强药学干预对促进抗生合理用药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 106例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 2017年 9月 -2019年 9月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的方式分组,分别采用加强药学干预(实验组, n=53)与常规药学干预方式(对照组, n=53)进行干预,分析抗生用药合理性。 结果 经研究,实验组抗生药物使用时间及抗生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用药后发生毒性反应、二重感染及变态反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合理应用加强药学干预方式进行抗生用药干预,有利于提升抗生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加强药学干预 抗生素合理用药 毒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合理使用抗生,预防或者减慢细菌耐药性产生,我院实施了抗生管理措施,探究抗生管理干预对抗生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实施以抗生分级管理授权为中心的抗生管理策略,抗生管理干预期为2016年3-8月,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为干预前期,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为干预后期。选取干预前期13424例患者和干预后期152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干预前期和干预后期抗生使用强度,各类抗生使用情况,以及微生物培养的结果。回顾性分析干预前后我院抗生使用强度变化情况和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结果抗生管理干预后,喹诺酮类抗生使用强度下降最明显,为-75.87%,其次是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抗生的使用强度下降也非常显著。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抗真菌药,糖肽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类的使用强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头孢霉素的使用强度上升了27.65%。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的耐药性均显著降低,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降低最为显著。结论实施抗生管理措施可有效的降低抗生的使用强度和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有利于抗生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生素管理 抗生素使用强度 细菌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冯鸿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屏山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5350)【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92-01在妇产科,剖宫产是一种常用手术。当前,我国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是产妇术后常出现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就是产妇感染[1]。有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阴道分娩,剖宫产术后产褥期产妇出现感染的更高。临床上,常推荐剖宫产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产后产妇感染的发生。剖宫产术后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是否会对产妇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1剖宫产术中致病菌特点剖宫产手术需要打开腹腔,并且切开子宫,作为一种无菌手术,一旦出现感染、腹部伤口化脓裂开等情况,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临床必须选择合理的抗生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因此,临床需采用抗生素联台应用的方式预防切口感染。腹部切口浅层感染以链球菌、葡萄糖球菌为主,深层感染为混合性感染,主要由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脓杆菌等[2]。在产科手术中,厌氧菌、大肠杆菌、G+球菌是感染的主要病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时,需掌握致病菌的特点,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剖腹产术后感染治疗效果。2抗菌药物的基本原理2.1青霉素:除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外,青霉素对其它球菌的杀菌力较强。氨苤青霉素、羧苤青霉素能将G+球菌和G球菌杀灭。2.2头孢菌素类:对大肠杆菌、产气夹膜变形杆菌很敏感,但价格昂贵,应用较少。2.3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对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力,毒副作用小,价格不高,可服用、可直肠给药等。成人量1天用量在1.0至1.5g。2.4喹诺酮类: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在常用抗生素耐药者应用中适用性较好,并且与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对厌氧菌和绿脓杆菌杀菌力弱。2.5氨基糖苷类:广谱杀菌剂,对丁胺卡那霉素效果较好,对厌氧菌无效,该类药物价格低,但对肾及耳存在毒性反应,因此,必须将药物剂量控制在安全剂量内,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3抗生素的应用剖宫产术为开腹手术,属凝菌手术,产妇术后常出现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出现与术中无菌操作、手术时间及患者营养状况等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剖宫产手术中,操作者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在选择抗生素药物治疗时,要掌握导致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常见细菌,明确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抗生素使用合理性。3.1剖宫产术后容易出现感染的患者特点:(1)羊膜早破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