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哥伦布蛋”是一种发明于19世纪的拼图游戏。整个蛋形被分成九块(如图1),可以组合出各种不同的图形。下面有一些图形(如图2),请你试着拼出来,必须九块全部用上。

  • 标签: 哥伦布 拼图游戏 19世纪 图形
  • 简介:巴哈马群岛上,一群圆头圆脑的美洲海豹,懒懒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丝毫没在意,不远的地方突兀地停泊着三只庞大的帆船。几个裸体健美的棕色土著,从树林中走了出来,困惑地打量着从船上走下来的一群白人。

  • 标签: 船上 巴哈马群岛 这一天 西班牙国王 石榴红 种族灭绝
  • 简介:哥伦布冒险航海环绕地球时,最先到达的地方是现在的哪里?a美国东北部;B中美洲群岛;C巴西;

  • 标签: 哥伦布 航海 东北部 中美洲
  • 简介:本文从世界范围内,审视了所谓“哥伦布第一个发现美洲”的问题。文章简介了联合国关于这个问题的一场大辩论,论述了在西方汉学家中两百余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论争。解放前我国学术界的讨论以及解放后的论争情况,并提出了“改写世界史,还历史以真面目”的观点。

  • 标签: 哥伦布 美洲 中国人 发现 历史真面目
  • 简介:  提起哥伦布,人们都会想起,早在200多年前发现新大陆的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的名字.其实不然,本文所写的哥伦布是位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印第安那州的一座人口不足4万的小城,素有现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称,与芝加哥、纽约、旧金山、波士顿并肩比美,一起被誉为美国城市的"建筑胜地".……

  • 标签: 哥伦布走笔
  • 简介: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一事迹成为历史上的壮举,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但在当时,忌妒者也大有人在。他们千方百计抹杀哥伦布的伟大创举。

  • 标签: 哥伦布 鸡蛋 新大陆 航海家
  • 简介:500多年前,哥伦布开辟欧美航线,“发现”美洲大陆,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本文直辟新径,认为哥伦布是文艺复兴时代新兴资产阶级开创新世界理想的率先实践者、历史巨人,又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拜金主义的典型代表,同时他也是殖民主义鼻祖,是印第安人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

  • 标签: 哥伦布 西班牙人 印第安人 横渡大西洋 资本主义 殖民主义
  • 简介:“眼镜叔叔,今天讲个什么故事呀?”孩子们见了眼镜叔叔,有的抓住他的胳膊,有的拉住他的大腿,使劲摇晃着。“好啦,好啦。”眼镜叔叔笑着说:“我的骨头都要被你们弄散了。让我想一想。”他的目光掠过桌面,落在一个地球仪上。“你们知道大海吧?地球上有三分之二是大海,陆地才占三分之一”,眼镜叔叔说,“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人们要出远门,更多是乘船。有的人乘船是为了经商或旅行,也有的是为了探险。他们是真正的航海家,因为大海上远远要比陆地危险。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一个最有名的航海家哥伦布的故事。”!!!!!!!!!!!!!!!!!!!

  • 标签: 哥伦布 航海家 眼镜 陆地 大海 地球仪
  • 简介:中国指南针的外传,欧洲造船业和航海术的发达,为远洋航行和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离开西印度群岛返回西班牙。以后,他又三次西航到美洲,陆续发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并到达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和巴拿马等地,为西班牙人的殖民事业打下了基础。

  • 标签: 哥伦布 大地 西班牙人 西印度群岛 远洋航行 波多黎各
  • 简介:自幼热爱航海的哥伦布,年轻时就多次参加航海活动。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他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信当时已经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东方的印度,从而得到大量的黄金和香料等贵重物品。于是,哥伦布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

  • 标签: 哥伦布远航 远航美洲
  • 简介:这是一节作文课。语文老师问:“谁看见教室后墙黑板边贴着的那张小字条了?”同学们一起回过头.教室后墙的黑板周围什么也没贴呀!

  • 标签: 哥伦布 大陆 语文老师 作文课 黑板 教室
  • 简介:上写作课的时候,语文老师问:“谁看见教室后墙黑板边贴着的那张小纸条了?”同学们一起回过头,黑板周围什么也没贴呀!老师说:“这张小纸条是我前天早上贴的,上面写了字,就是今天的作文素材。因此,这张纸条非常重要。请问,哪位同学注意过它?”

  • 标签: 哥伦布 大陆 语文老师 作文素材 写作课 黑板
  • 简介: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通常历史课本里是这样描述的:哥伦布不被自己那个时代的迷信拘执,坚持认定地球是圆的,所以就能找到一条向西走却到达东方的航路,而且他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终于发现了美洲大陆。真相果真如此吗?哥伦布一生四度西航,每次都在今天的美洲大陆登岸,可是不管别的航海家、制图者如何说明,他始终坚信自己已经到了亚洲。

  • 标签: 哥伦布 美洲大陆 历史课本 新大陆 航海家
  • 简介:关于语转换的研究一般多从交际者的主观因素和交际情景的客观因素这两方面入手,往往忽略了语自身的价值对语转换的影响.从语的语义、关系、情感、风格价值四个角度对比分析了汉英两种语的价值量及其对语转换的作用.

  • 标签: 语码 码值 转换
  • 简介:<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世界史上一个众所周知的定论,沿袭至今。以欧洲人为先辈的拓荒精神骄傲了数百年。1992年,当世界各地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意大利航海家登上美洲大陆500周年的时候,在世界的东方,海峡两岸的一批中国学者聚会北京,在纪念哥伦布的同时,隆重纪念了中国的东晋高僧法显到达美洲1580周年。此前,是中国学者、我军离休干部连云山推出了这个令世界舆论大哗的“石破天惊之说”——中国人先于哥伦布1580年到达美洲大陆!连云山,山西沁源人,1926年生。1951年作为国防部派遣军官任人民日报国际评论员。身上至今有朝鲜战场留下的弹片。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文革”之初,即遭飞来横祸,身陷逆境。1971年始,任空军航空兵师政治部副主任。10年后离休。据连云山积30年苦心求索得出结论:东晋高僧法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地理学家、著作家。公元399年(东晋隆安三年)春,法显为了寻求佛典,由长安出发,结伴10人去印度。公元

  • 标签: 哥伦布 连云山 美洲大陆 世界史 中国学者 离休干部
  • 简介:郑和下西洋15世纪的时候,地球上掀起一股新潮流——航海。首先,隆重登场的是15世纪的'航海勇士'——中国的郑和。郑和下西洋,相信很多同学都非常熟悉。但什么是'西洋'呢?在明朝时期,以文莱为界,东边的太平洋叫'东洋',西边的印度洋叫'西洋'。郑和的船队其实东西洋都去过,但东洋国家,

  • 标签: 哥伦布大航海 大航海时代
  • 简介:摘要:菲利普·罗斯所写的《再见,哥伦布》主要描述了传统犹太人在美国这个上流社会生存的艰辛和困苦。本文主要对三位女性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充分的说明了传统犹太女性在美国自由开放的社会文化中受到内心压力的严重冲击,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身份。三位主要女性形象分别代表了犹太女性在美国上流社会生存的三个阶段,并通过对女性形象的研究揭示了犹太民族在美国文化环境中生活的不易和对氛围的对抗,而《再见,哥伦布》这篇小说也充分的表现出犹太人对犹太宗教和文化的逃避和困惑。

  • 标签: 《再见,哥伦布》 女性形象 研究
  • 简介:说起来你也许不信,花3元人民币就能买到一幅500多年前哥伦布的"手绘地图",然而这千真万确。我就在外邮市场寻觅到绘有这幅地图的邮票(图1)。这是几内亚比绍1989年纪念'89巴

  • 标签: 古地图哥伦布 哥伦布手绘 手绘地图
  • 简介: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具有启蒙作用,其主题往往反映了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哥伦布勇敢、坚定、不畏困难,他的航海故事被反复讲述.哥伦布的航海发现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同时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武力征服也是历史上不光彩的一笔.通过分析英语绘本中的哥伦布形象书写,比较白人作家和美洲本土裔作家笔下的哥伦布形象,得出对哥伦布的认知经历了从伟大的航海先锋到殖民者,再到带有瑕疵的英雄形象的流变,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辩证认识与反思.

  • 标签: 绘本 哥伦布 本土裔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