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庐山远公话》:“若也中路抛弃(弃),当(来)当来世,死堕地狱,受罪既毕,身作畜生。搭鞍垂镫,口中衔铁,已负前愆。”(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258页)

  • 标签: 《敦煌变文校注》 《庐山远公话》 中华书局 张涌泉
  • 简介:苏教版必修一有几处注解值得商榷。文章一是对解释不准确的词语加以辨析,二是对解释错误的词语加以订正,三是对一些未作解释的词语加以补释。

  • 标签: 中学语文 文言文 注解 苏教版 必修一
  • 简介:本刊1994年第3期"是对,还是错?"一开始提出了下面一个问题:2(余100)=700÷300=7÷3=2(余1)(1)这个式子是对还是错?如果错,错在哪里?继而指出,在整数范围内(1)式不成立。最后论断:在整数集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不成立。那么,该文的结论究竟是对还是错呢?为此,我们也可仿照该文提出的问题再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9÷4=2(余1)=2(余1)=7÷3(2)这个式子是对还是错?如果错,错在哪里?你能说出整数范围内(2)式成立吗?你能断言,在整数集中,凡是运算结果表面相同的有余数的除式都相等吗?

  • 标签: 有余数除法 整数集 小学数学教材 运算结果 表面相 除式
  • 简介:<正>在红学研究中,钗黛二人是著名的一对“情场冤家”,历来就有右钗左黛和右黛左钗之争。今天,在我们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有助于争辩之中见真理,都应该受到欢迎。致和同志的《论薛宝钗》(刊载《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4期),也是持右钗左黛的基本态度的;这对于《红楼梦研究》批判以来形成的贬抑、批判薛宝钗一面倒的倾向,也该是“矫枉过正”吧,让我们能够清醒地、客观地对待薛

  • 标签: 薛宝钗 红楼梦研究 王夫人 曹雪芹 林黛玉 思想性格
  • 简介:一、“管弦”“青衫”“举酒欲饮无管弦”和“江州司马青衫湿”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其中的“管弦”和“青衫”何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如此注释:“[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 标签: 普通高中 注释 文言文 人教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
  • 简介:《鸱鹗》是《诗经·国风·豳风》中的一篇寓言诗。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史记)选读》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对《鸱鹗》这样注释:“写鸱鹗建巢之事。周公以此诗隐喻自己的心迹。”我以为,将《鸱鹗》的主旨定为“写鸱鹗建巢之事”,值得商榷

  • 标签: 选修教材 高中语文 寓言诗 苏教版 周公 史记
  • 简介:新编中学语文文言注释中存在着注释欠当、读音误注等训诂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商榷意见并加以论证。

  • 标签: 中学语文 文言文 注释商榷
  • 简介:通过对姚放先生《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一的细读可以发现:文学理论的历史性描述,成为文学理论的必要条件,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中隐藏着多处逻辑错误;文学理论变局的出发点,作品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文学理论研究的政治性,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存在悖论。破解此悖论的根本出路在于:从根本上摆脱二元对立式的定向思维;文学理论变革的机理应从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三个维度上的转变着手;文学理论可被视为一种“商品”化的理论等价物;发掘文化研究跨学科“操作性”与传统文学理论“普适性”二者的统一本质。

  • 标签: 文学理论 理论 悖论 姚文放
  • 简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精选的文言总体而言做到了注释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但其注释也有少许疏漏和不完善之处,需要加以修正和完善。下面笔者针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有疑问的注释与编者商榷。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其中"洿",教材注释为"深",读音为wū。这个解释是错误的。

  • 标签: 高中语文教材 人教版 赵岐 《滕王阁序》 墙面而立 释诂
  • 简介: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注释基本上是成功的,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有些注释也不无可商之处.比如词语当注不注、注释笼统含混、释义明显错误等等,这些疏漏无疑会给广大师生的文言文教与学造成一定的困扰。本文列举若干有待商榷的文言注释问题,以供课本修订时作参考。

  • 标签: 文言文注释 语文课本 中学 语文素养 语文能力 人教版
  • 简介:文言阅读题是高考中的重要考查内容,20分左右。近年来,高考命题组精心选择文本,按照《考试说明》规定题型命题,信度和效度正逐步提高。但2013年课标卷I文言题的答案却不太严谨,值得商榷,现不揣浅陋,求教于大方之家。

  • 标签: 考查内容 高考 命题
  • 简介:<正>阅过朿寿先生《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一(原文载《戏曲研究》第64辑),频生疑窦。提出以下意见,与束寿先生商榷。一偏题走调:名为京剧探源,实证陕西二黄众所周知,京剧是个多声腔剧种,除了西皮、二黄之外,它还有吹

  • 标签: 严长明 胡琴腔 西安乱弹 高朗亭 同州梆子 徽班
  • 简介:读了《冰雪运动》八三年一期登载的'与《速度滑冰少年儿童业余训练教材》的作者商榷几个有关速滑力学分析上的问题'(以下简称《商榷》)一,觉得其中提到的问题,确实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一、《商榷》的作者,不承认'向心力'对速滑弯道速度的影响.认为:向心

  • 标签: 速度滑冰 冰雪运动 速滑运动 业余训练 力学分析 弯道滑行
  • 简介:秋陵同志所写《从简体字想起的》(见《文字改革》1957年9月号)一,我认为有值得商讨的地方。这里把我个人的见解谈出来,请作者和广大读者指正。从这篇文章的全文来看,秋陵同志对目前的文字改革既没表示赞同,也没表示反对,但对已公布使用的”简化汉字“却有着相当的抵触情绪。根据秋陵同志所提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是:1.不同意把两个以上同音的、意义上有细微差別的字合并为一个简体字;2.反

  • 标签: 微差 造字方法 古典作品 现代汉字 表意字 解蔽
  • 简介:文言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虽然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节选了很多经典的文章,但注释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文章选取其中三则,结合语境对“茫然”、“濡缕”、“迁灭”进行了辨疑和补注。

  • 标签: 中学语文教材 文言文注释 “茫然” “濡缕” “迁灭”
  • 简介:<正>我国民间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形成自己的许多独特的规律。这一切都还有待于我国音乐工作者去更认真地加以学习、研究和总结。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郭乃安同志最近在《音乐研究》第2期发表的《试论民间曲调的可塑性》一,是值得欢迎的。文章探讨了我国民间音乐的一些特殊规律:同一首民间曲调为什么能够适应不同内容的歌词,以及其它许多问题,并提出了民间曲调的“可塑性”这一概念。这篇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范围比较广泛,它不但涉及到民间音乐的某些创作方式、规律等问题,而且

  • 标签: 可塑性 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作曲家 民间曲调 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