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江汉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10—3l日收治的感染新冠肺炎的30例该院医务人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医务人员感染者分别是医生22例, 护士8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1~59岁,平均(35±8)岁;普通型26例,重症4例,均有近距离(1m内)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直接接触史,平均接触次数12(7,16)次,平均累计接触时间2(1.5,2.7)h。30例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发热23例(76.67%),头痛16例(53.33%),乏力或全身酸痛21例(70%),恶心、呕吐或腹泻9例(30%),咳嗽25例(83.33%),呼吸困难14例(46.67%)。血白细胞(WBC)<4.0×109/L者8例(26.67%),(4~10)×109/L者22例(73.33%),病程中出现WBC>4.0×109/L的患者4例(13.33%);淋巴细胞计数<1.0×109/L者12例(40%);肝功能异常者7例(23.33%);心肌受损者5例(16.67%),D-二聚体>0.5 mg/L者5例(16.67%)。与普通型患者相比,重症患者平均接触次数、累计接触时间、BMI值、平均热程、白细胞计数、肝酶、LDH、肌酶及D-二聚体显著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胸部CT主要表现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累及单肺者11例(36.67%),累及双肺者19例(63.33%),其中4例(13.33%)表现为典型的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与防护期感染者相比,未防护期感染者重症比例增加,病灶累及双肺者增多。结论医务人员具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高风险,感染几率与接触患者时间、吸入病毒量相关,重症患者的BMI增高、平均热程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D-二聚体、白蛋白水平明显改变,更易并发肝功能异常、心肌受损,加强防护是预防医务人员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1月28日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09例疑似和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09例患者中,54例(49.5%)有明确接触史。109例患者中发热104例(95.4%),头痛37例(33.9%),全身酸痛78例(71.6%),乏力、纳差88例(80.7%),腹泻23例(21.1%),咳嗽94例(86.2%),气促23例(21.1%),心悸57例(52.3%),胸闷45例(41.3%),胸痛4例(3.7%),有肺部啰音40例(36.7%)。42例(38.5%)白细胞计数<4×109/L,58例(53.2%)淋巴细胞计数<1.5×109/L,27例(24.8%)血红蛋白<120 g/L,37例(33.9%)乳酸脱氢酶>230 mmol/L,29例(26.6%)脑钠肽前体>300 ng/mL,87例(79.8%)超敏C反应蛋白>10 mg/L,26例(23.9%)D-二聚体>0.5 mg/L,35例(32.1%)发生凝血障碍。入院时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提示肺炎病灶累及单侧者27例(24.8%),累及双肺者82例(75.2%),多为磨玻璃样变。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11.33±4.87)×109/L,乳酸脱氢酶为(527.51±260.87) mmol/L,脑钠肽前体为(722.88±189.56) μg/L,D-二聚体为(4.24±1.89) mg/L,分别高于普通型患者的(4.02±1.49)×109/L、(159.75±30.31) mmol/L、(428.22±124.76) μg/L、(0.41±0.22) mg/L,而淋巴细胞计数为(0.60±0.17)×109/L,低于普通型患者的(1.13±0.4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6、11.33、9.81、2.81、7.77,均P<0.05)。治疗采用抗病毒、预防感染、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必要时予糖皮质激素及呼吸支持治疗。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强、病情进展快、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的特点。早期诊断并积极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其病死率。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891例,男427例,女464例。891例中重症患者582例(其中危重型159例,27%)。收集582例重症患者的人口学、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以及治疗与预后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82例中,男293例,女289例,年龄24~106岁,中位年龄为64岁;死亡组63例,其中男45例,女18例,年龄37~90岁,中位年龄为71岁。存活组519例,其中男248例,女271例,年龄24~106岁,中位年龄为62岁。582例患者平均发病时间为8 d,其中发热461例(79%),干咳358例(62%),疲劳274例(47%),气短206例(35%),咳痰155例(27%),肌肉痛或关节痛83例(14%),腹泻71例(12%),头痛29例(4%)。267例(46%)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194例(33%),糖尿病69例(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7例(6%),肿瘤18例(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1%)。胸部CT示病灶累及双肺505例(87%)。582例患者入院时中位淋巴细胞计数为0.8(0.6~1.1)×109/L,D-二聚体为0.5(0.4~0.8) mg/L,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为433(141~806) pg/L,血肌酐为70.3(56.9~87.9) μmol/L。死亡患者入院时中位淋巴细胞计数为0.5(0.4~0.8)×109/L,D-二聚体为1.1(0.7~10.0) mg/L,NT-proBNP为1 479(893~5 087) pg/L,血肌酐为89.9(67.1~125.3) μmol/L。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D-二聚体升高(OR为1.095,95%CI为1.045~1.148,P<0.001)、NT-proBNP升高(OR为4.759,95%CI为2.437~9.291,P<0.001)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OR为0.180,95%CI为0.059~0.550,P=0.003)是COVID-19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重症COVID-19患者平均发病时间为8 d,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干咳和疲劳为主,最常合并的基础疾病是高血压,入院时多存在脏器功能受损;D-二聚体、NT-proBNP水平升高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COVID-19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死亡因素分析 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