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莫斯特期文化旧石器时代后期文化这一时期的过渡过程,是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域。苏联对莫斯特期洞穴和石洞的居住形式到旧石器时代后期的穴居制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最近对阿尔泰山地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日本,类似洞穴、石洞和穴居这样聚集处是很少见的。

  • 标签: 日本 旧石器文化时期 民居 群落结构 文物考古 空间格局
  • 简介:中国的旧石器文化(日)加藤真二著李占杨,赵志文译一、中国旧石器研究现状截止80年代末,中国旧石器研究的指导性理论──贾兰坡的两大系统论被改变。最近,新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注目。随着欧美、日本等的研究被渐渐接受,各地的研究阵容的充实,以往的研究中心──古...

  • 标签: 旧石器文化 中国北部地区 石器制作技术 剥离技术 砾石石器 细石叶
  • 简介:山东旧石器文化概论逄振镐There’rethreeLowerPalaeolithicsitesfoundinthecentralandsouthwestpartofShandongProvince,dating400,000—500,000BP,an...

  • 标签: 旧石器早期 打制石器 旧石器文化 旧石器地点 哺乳动物化石 刮削器
  • 简介:<正>一、引言东南亚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联系与中国大陆文化常常显示出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甚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因而对这两地区的文化进行整体研究变得非常必要。当代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成果,在这两个地区初步建立起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揭示了史前人类生活概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试图探讨两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

  • 标签: 东南亚 旧石器文化 相似性 史前文化 当代人类学 考古学
  • 简介:一、早期人类在重庆地区的出现人类在地球上的遗迹(tracefossil)分为两类,一类是人自身骨骼化石的遗存;另一类是人类行为遗迹的遗存,包括人类居址、活动遗迹、劳动工具及其文化遗物等Ⅲ。重庆地区出现的最早人类遗迹,应该是距今约204万年左右的巫山龙骨坡遗址(早更新世早期)。

  • 标签: 重庆地区 古人类 旧石器文化 早更新世早期 早期人类 人类行为
  • 简介:2007年5月27日,我们去太湖姚湾清淤工程工地,观察记录太湖湖底15米断面的分层结构,在回归途中,偶然发现了在贝壳堆筑而成的淤泥堤上,散落有旧石器。当天我们采集到了石斧、石锛、石锤、尖状刮削器、石制箭头、燧石投掷器、石磨盘、石棒以及大量石制、陶制的棒状器,这些正是我们3月发现无锡杨家新石器遗址(东经120°10′,北纬31°24′)后,苦苦寻求的旧石器遗址踪迹。

  • 标签: 旧石器遗址 江南 分层结构 石磨盘 新石器 太湖
  • 简介: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而且大部分遗留下来的人类文化遗存是石器以及石器生产的废弃物。旧石器考古就是从这些石制品来了解人类技术和智力的进化。长期以来,旧石器研究主要限于对石制品的描述和比较。然而,本文介绍了这门学科当下的成果和任务,旧石器研究不仅要了解石器技术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传统,还要探究大脑、语言、双手还有社会适应和象征意义等体质与行为演化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更多依赖生物学研究以及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特别是现生黑猩猩解剖学特点和工具使用行为的比较。旧石器时代早期以奥杜威的砾石工业为代表,器形和加工受制于砾石的原来形状,这种工具已能帮助古人类增加获取高质量食物的能力,为大脑的智力进化提供必要的能量供应。150万年前各种大型切割工具如手斧、平刃斧和手镐出现,如果排除原料形状和加工步骤的区别,它们有可能是同一类工具。这一时期古人类也开始用火。50万到30万年前的阿休利晚期,大型切割工具逐渐被勒瓦娄哇技术取代,这是一种高效的标准工具,并用来装柄。复合工具的出现表明古人类已经有了复杂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并且可能已会说话。更精湛的石叶技术在五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和近东,表明功能和形制各异的专门工具出现。同时,投矛器、骨角器、装饰品和各种重大发明面世。现代人类这种智力和文化的进步,使得他们很快扩散到全球,并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绝灭。人类演化的步伐,就是从最原始的石器技术开始,从旧石器时代初不超过10公里的活动范围,最终发展到今天的航天飞机和轨道空间站。(陈淳)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演化 技术 文化遗存 设计能力 旧石器考古
  • 简介:<正>一、前言1923年,桑志华(E.Licent)和德日进(D.TeilharddeChardin)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宁武县水洞沟附近约1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4处旧石器地点,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地点群。此后直到七十年代,主要在北方如山西、陕西等省又陆续发现了丁村旧石器地点群、蓝田旧石器地点群和大荔旧石器地点群等。考古学家根据它们各自的文化特征,分别称之为“河套文化”(以后又改称“水洞沟文化”和“萨拉乌苏文化”)、“丁村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早期 点群分布 石制品 文化遗物 水阳江 地点
  • 简介:鸡公山旧石器遗址位于湖北省江陵县(今荆州市荆州区),是长江北岸长湖边上的一个小土岗,相当于长江的二级阶地。相对高程约10米左右。岗地分布着较为密集的东周时期古墓葬。1992年,为配合宜(昌)—黄(石)公路的建设,在岗地上发掘古墓,发现了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 标签: 旧石器时代遗址 遗址 古墓葬 发掘 东周 鸡公山
  • 简介:<正>闽台两省位于台湾海峡两岸,有着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发现证明,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着。古人类所创造的旧石器文化,是闽台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也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台湾发现新石器之后,1929年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到台湾调查高山族(当时称为番族)时,在台北圆山发现新石器与陶片;1934年以后,林惠祥教授在福建一带又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石器、陶片等文物;1951年,林惠祥教授在福建龙岩发现一件疑似旧石器。福建最古老旧石器,应为1989年曾五岳、尤玉桂等人发现的莲花池山遗址石器,距今4~8万年。接着应为2.5万年前的台湾“左镇人”和1.5万年前的“长滨文化”。1万年前福建的“清流人”、“东山人”、“甘棠人”是1987—1990年发现的。闽台地区有了古人类,就必然创造出文化来。闽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的存在,充分证明:远自4~8万年前,闽台文化就已产生,它的存在、发展,成为今日闽台文化的基础。

  • 标签: 旧石器文化 古人类 哺乳动物化石 长滨文化 莲花池山 闽台文化
  • 简介:北京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旧器时代遗存,从早期的北京直立人、中期的新洞人文化,到晚期的山顶洞人文化,经历了数十万年之久,绝对年代约从距今60万年延续至距今1万多年。北京旧石器时代文化始终以小型石片石器为特色,反映出长期以来主要从事草原-森林环境下猎取动物的经济方式。早中期文化和晚期文化间差异虽较显著,但也明显存在联系,北京直立人应当对原始蒙古人种的形成有过一定影响。

  • 标签: 北京地区 旧石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历史地位
  • 简介:本文根据近年来广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南方省区发现的旧石器材料,提出并论证早在旧石器时期,我国南方已存在着一个不同于北方文化体系的砾石石器/砍器文化区.这就从文化的起源点上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南方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如果从法国神父桑志华在甘肃发现3件石核和石片算起,已经有了60多年的历史.随着遍布全国各地的旧石器遗址和地点的发现,对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过去一般认为,我国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属于石片石器文化传统.然而近年来在南方发现的一批旧石器地点,却表现出一种与以往大多数旧石器文化,主要是北方的旧石器文化不同的面貌.这就是以用砾石制作的砍器为代表的文化.本文称之为“砍器传统”.

  • 标签: 砾石石器 旧石器地点群 旧石器文化 石核 石器工业 古人类
  • 简介:1920年.由桑志华和德日进等在华池县境内发现了我国第一件旧石器标本,确认我国有旧石器文化遗存。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化石人类与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是从甘肃庆阳出土第一件旧石器而肇始的。随后的八十多年中.在全省各地发现了众多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点),时代包括从早期到晚期。还有最晚期即由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由于材料比较分散,发表的论文也不集中。故把这些材料集中于此文,并将笔者的认识和对遗址的探讨阐述如下。

  • 标签: 旧石器时代遗址 文化内涵 甘肃 旧石器时代文化 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
  • 简介:一、地点概况益堵泉旧石器地点(野外地点编号H84001)位于阳原县金家庄乡益堵泉村东500米处的泉水旁,地点南距桑干河约4.5公里,东南距著名的泥河湾村约3公里,地理座标东经114°40′,北纬40°17′(图1)。石制品发现于桑干河支流第二级阶地底部含水的砂砾层中。阳原盆地东部泥河湾村附近的桑干河西岸,是盆地内旧石器文化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在桑干河南岸的大田洼台地边缘的泥河湾层、桑干河第三级阶地和马兰黄土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旧石器文化,而桑干河北岸发现的石制品则多见于第三级阶地堆积。益堵泉地点是迄今为止在该分布区发现的最北部的旧石器遗存,也是该区找到的时代最晚的小石器文化,文化遗物埋藏于桑干河支流第二级阶地的底砾层内,文化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较晚阶段。益堵泉和九女池一带的地势较为平缓,

  • 标签: 调查简报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桑干 旧石器文化 文化遗物
  • 简介:安徽庐江、枞阳发现的旧石器房迎三(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摘要笔者等1990年在安徽江淮之间野外调查,于庐江、枞阳两县发现了4处旧石器地点,采集19件石制品。标本出自当地几条长江支流的第二级阶地上,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石制品面貌与本省的水阳江、江西的潦...

  • 标签: 旧石器时代中期 石制品 砍砸器 安徽庐江 旧石器地点群 粉砂质粘土
  • 简介:<正>一九八四年五月底,河南省博物馆的同志在鉴定临汝县文化馆馆藏文物时,发现该县寄料乡张湾村东山是一处不可忽视的第四纪动物化石点。其主要哺乳动物化石有:长鼻三趾马、野牛、鹿、犀等。同时还发现了一批打制石器

  • 标签: 哺乳动物化石 第四纪 三趾马 破裂面 砾石层 东山
  • 简介:一、引言垣曲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隅,地处中条山腹地、黄河岸畔。境内地势北高南低,西、北、东三面环山,南临黄河中部为山间盆地,呈北宽南窄的葫芦形展布。1957年王择义先生在垣曲盆地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考察,发现旧石器地点68处,拉开了垣曲盆地旧石器考古工作的序幕。

  • 标签: 垣曲 中更新世 砾石工业
  • 简介:一、引言近年来,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界屡屡爆出重大新闻,亦真亦幻,令人扑朔迷离.谢飞指出:"目前,解决上述重大学术问题显得非常乏力的原因,不是旧石器考古队伍的问题,而是文物管理部门和学术权威单位关注不够、组织不力的问题".[1]此话切中要害,非常值得深思.

  • 标签: 旧石器时代 考古学 学术问题 文物管理 反思 谢飞
  • 简介:本文运用黄土地层学、气候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的方法尝试建立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发展序列,认为大荔遗址、丁村遗址、周口店15地点、许家窑遗址、陕西长武窑头沟、辽宁喀左鸽子洞的年代分别相当于深海氧同住素的阶段7—8、6—4、6、4、4、3:并认为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在北方的最终消失大约在阶段6,如以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消失作为中晚更新世界限,则和黄土地层学的研究结果比较吻合。

  • 标签: 中国北方 旧石器时代中期 年代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