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脑室周围一脑室(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PVH—IVH)是早产常见颅内病变,是导致早产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既往认为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发生于重度颅内出患者,而轻度出血则预后良好。但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即便是那些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轻度(Ⅰ~Ⅱ级)出血患儿,不但在校正胎龄20月龄时的神经行为发育落后,其在学龄期的表现也很不理想心。本文对有关早产PVH—IVH的病因与诱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早产PVH—IVH发生率并减轻其程度,从而改善早产的预后。

  • 标签: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 HEMORRHAGE 神经系统后遗症 颅内病变 PVH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诊断早产脑室周围-脑室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1年4月间我新生儿科院收治的早产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均接受超声诊断及动态监测,回顾分析早产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对其出血程度进行分级。结果:200例接受超声诊断的早产中,共检出脑室周围-脑室患儿119例,检出率为59.50%。其中,Ⅰ度患儿67例(占比56.30%)、Ⅱ度患儿37例(占比31.09%)、Ⅲ度患儿13例(占比10.92%)、Ⅱ度患儿2例(占比16.81%),以Ⅰ度和Ⅱ度患儿占比最多。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产脑室周围-脑室进行诊断,不仅可以定位出血位置,而且能够对其颅内出量的变化进行监测,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早产脑室周围-脑室(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s,PIVH)是早产常见并发症,不同程度的PIVH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PIVH的病因复杂多样,多数PIVH发生在生后第1天,预防PIVH依赖于母源性因素与非母源性因素(如环境因素、发育因素、机械因素等)的综合管理。影响PIVH的母源性因素包括产前体重指数、维生素D水平、绒毛膜羊膜炎、产前皮质激素、分娩方式及产前用药等,本文就影响PIVH的母源性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婴儿,早产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脑室内出血 生发基质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早产脑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脑室治疗的早产患者36例,对其中15例患儿实施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方式,另21例未实施连续腰穿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脑室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连续腰穿后有8例患者的脑室完全恢复正常,4例患者的脑室略大但其形态保持稳定,3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0%;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症状,发生率为6.67%;经1个月~6个月随访后,有7例患者预后效果较好,预后良好率为46.67%。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脑室轻度扩张,脑室形态保持基本稳定,治疗有效率为25.87%;其余患者均呈中度、重度脑室进行性扩张;随访1个月~6个月后,有4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19.05%。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脑积水发生率、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早产脑室,可有效预防早产出现脑积水症状,提高患儿的预后情况。

  • 标签: 头皮针 连续腰穿 脑室内出血
  • 简介:早产脑室(IVH)对早产危害严重,是早产死亡和存活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发生率高达65%[1].约有25%~50%的IVH早期无临床症状而被忽视,而对于严重影响早产IVH预后的并发症(出血脑室扩张、脑积水),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IVH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采用影像学的方法(床旁头颅B超)诊断早产生后早期IVH,观察苯巴比妥对不同胎龄、不同体重早产IVH发病的影响,探讨苯巴比妥对早产IVH发病的干预作用.

  • 标签: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 苯巴比妥 早期诊断 预后不良 IVH 无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产脑室周围-脑室(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超早产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PIVH发生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按是否发生PIVH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早产发生PIVH的危险因素。结果304例超早产中共发生PIVH 101例(33.2%),其中重度(Ⅲ~Ⅳ级)PIVH 44例(14.5%)。出生体重<750 g超早产PIVH发生率为50.6%,重度PIVH发生率31.0%;胎龄<26周超早产PIVH发生率为51.4%,重度PIVH发生率27.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增加(OR=0.697,95%CI 0.543~0.895,P=0.005)是超早产PIVH的保护因素,生后第1周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增加(OR=1.121,95%CI 1.007~1.249,P=0.037)、生后第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1.373,95%CI 1.040~1.812,P=0.025)是超早产发生PI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早产PIVH及重度PIVH发生率高,胎龄小、生后第1周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长、生后第1周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增加发生PIVH的风险。

  • 标签: 超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颅脑超声在早产脑室周围-脑室(PIV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早产病房收治的240例早产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5例,女105例,胎龄范围28~37周,胎龄(32.4±2.4)周,出生体质量范围1 045~3 012 g,体质量(2 039.0±521.0)g。在其出生1周内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测,观察声像图特点,测量PIVH患儿大脑前动脉(ACA)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阻力指数(RI)指标变化,并对PIVH患儿进行定期随访。结果经颅脑超声共检出PIVH 84例,阳性率为35.00%,其中轻度48例(占57.14%),重度36例(占42.86%)。胎龄<32周患儿重度PIVH发生率55.00%(22/40),胎龄32~37周患儿重度PIVH发生率31.82%(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重度PIVH发生率63.16%(24/38),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重度PIVH发生率26.09%(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H早产大脑前动脉(ACA)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与未检出PIVH早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RI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中,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重度PIVH的概率越高。颅脑超声可早期发现PIVH、评估出血程度及判断预后,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早产儿 颅脑超声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床旁彩超对早产脑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产中选取81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4月-2018年3月,出生后72h内均接受床旁彩超检测,对胎龄、出生体重同脑室的关系进行分析,记录所有早产经床旁彩超检测后脑室检出情况。结果共有18例早产检出有不同程度脑室,出生体重1000g~2500g早产出血率明显高于2501g~2900g早产,胎龄为27~32周早产出血占比明显高于33周~36周,P<0.05。结论床旁彩超应用于早产脑室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早产的出生体重和胎龄越低,则其发生脑室的概率越高。

  • 标签: 床旁彩超 早产儿 脑室内出血
  • 简介:摘要早产脑室扩张/脑积水多继发于脑室,且早产脑室以极低体重儿最为常见。目前,对于早产脑室出血脑室扩张/脑积水的诊断、干预方式及时机尚无统一定论。因此,基于目前已有的文献及循证医学证据,对该病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疗方案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婴儿,早产 脑出血 脑积水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内出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01至2016.01我院新生儿科颅内出早产69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非颅内出(63例)早产作为对照组,对15种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种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分析,7种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氧、胎龄<34周二种因素是早产内出最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内出的发病与缺氧和低胎龄密切相关,故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孕期胎儿监护对预防早产内出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早产儿 颅内出血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该研究旨在调查极早产的钠供应量、液体量及钠失衡与严重脑室(IVH)之间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瑞典极早产研究(EXPRESS)队列,包含2004至2007年间出生的所有22~26周极早产,并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严重IVH(3级或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患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出生日期与病例组患儿最为接近且医院、性别、胎龄和出生体重相匹配的未患IVH早产作为对照组(n=70病例-对照配对)。结果与未患IVH的早产相比,严重IVH患儿的总钠供应和液体量更高[生后第2天的总钠供应量:Mean±SD,mmol/(kg·d):5.49 ± 2.53 vs.3.95 ± 1.91,P=0.009],此差异是由血液制品中的钠和液体所致。高血钠或血钠的大范围波动与严重IVH无关。结论输注含钠丰富的血液制品与极早产严重IVH存在关联,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相关性是由钠过量、液体潴留还是其他输血相关因素所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产内出多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或兴奋,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患儿预后差别也较大。深入了解早产内出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预防颅内出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发生颅内出早产,除了及时地进行抢救治疗外,还要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减轻颅内出导致的伤残程度。

  • 标签: 颅内出血 早产儿 影响因素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早产内出(IC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169例早产内出的患儿的资料,并与同期住院154例无颅内出早产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产前、产时、产后的情况,统计分析出早产内出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内出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产时窒息、宫内窘迫、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生后抽搐、生后应用多巴胺有关。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产时窒息、宫内窘迫、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生后抽搐、生后应用多巴胺是早产内出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早产儿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颅内出(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是早产生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特别是重度ICH存在严重远期神经发育障碍风险,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最棘手问题之一。早产ICH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生发基质血管系统的脆弱性和脑血流波动有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ICH的发生,改善预后。本文对早产ICH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婴儿,早产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早产脑室的危险因素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1例脑室早产作为脑室组,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收治的61例无脑室早产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超早产发生脑室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两组超早产出生后不同时间MCA血流参数[舒张期最高血流速度(Vd)、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和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出生后不同时间MCA Vd、Vs、RI的变化情况,分析相关性。结果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有无胎儿宫内窘迫、有无机械通气、是否母体贫血、有无重度窒息史、有无新生儿糖代谢紊乱是超早产发生脑室的影响因素(P<0.05)。出生后3、7 d,脑室组Vd值较出生后1 d增高,但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7 d,两组Vs值均较出生后1 d增高,且脑室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7 d内,脑室组患儿Vd、Vs值随出生时间增加而增高,且Ⅱ级患儿Vd、Vs值高于Ⅲ、Ⅳ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Vd、Vs和超早产脑室患儿出生时间呈正相关(r=0.649、0.705,P<0.05),Vd、Vs和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571、-0.613,P<0.05)。结论男性、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胎儿宫内窘迫、阴道分娩、机械通气、母亲贫血、重度窒息史、新生儿糖代谢紊乱是超早产发生脑室的危险因素,且MCA的Vd、Vs参数和超早产脑室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

  • 标签: 早产儿 脑室内出血 危险因素 大脑中动脉 血流参数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分析早产内出的预测和影响因素。预测因素包括孕妇相关因素、胎儿相关因素和分娩相关因素。孕妇年龄、妊娠期疾病史和并发症等因素与早产内出的发生有关。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多胎妊娠和先兆早产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早产内出的发生。分娩方式、使用的工具、产程和窒息事件等分娩相关因素也可能对早产内出产生影响。影响因素包括颅内出的部位、合并症和治疗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提前预测早产内出的风险,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早产儿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预测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4周以下早产内出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7例胎龄<34周早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把胎龄<34周影像学提示颅内出早产53例为颅内出组,同期住院胎龄<34周影像学未提示颅内出早产134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早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早产内出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内出组中男26例、女27例,胎龄(30.22±2.31)周;对照组男70例、女64例,胎龄(32.04±1.49)周。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剖宫产、孕母≥35岁、试管婴儿、双胎、羊水污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出组胎龄<30周、体质量<1.5 kg、产前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宫内窘迫、宫内感染、出生Apgar评分≤7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机械通气、肺出血、血小板计数(PLT)<150×109/L比例分别为43.40%(23/53)、58.49%(31/53)、50.94%(27/53)、43.40%(23/53)、28.30%(15/53)、47.17%(25/53)、83.02%(44/53)、52.83%(28/53)、84.91%(45/53)、11.32%(6/53)、16.98%(9/53),均高于对照组的10.45%(14/134)、30.60%(41/134)、34.33%(46/134)、8.21%(11/134)、12.69%(17/134)、20.15%(27/134)、58.21%(78/134)、26.12%(35/134)、55.22%(74/134)、1.49%(2/134)、0.75%(1/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颅内出组产前硫酸镁、地塞米松使用率分别为60.38%(32/53)、49.06%(26/53),均低于对照组的85.82%(115/134)、71.64%(96/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0周、宫内感染、宫内窘迫、PLT <150×109/L为早产内出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前使用硫酸镁是早产内出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评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颅内出的发生率。

  • 标签: 早产儿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