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到2019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中央肺合并咯血行介入治疗的10例患者研究对象,均行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Seldinger法)术和栓塞术。结果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2例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缓解,1例患者的症状无缓解,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结论经皮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术和栓塞术可有效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借鉴并加以推广。

  • 标签: 晚期 中央型肺癌 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微波组织凝固法治疗晚期肺癌的价值.方法:8例肺癌患者按纤支镜介入治疗常规准备.插入纤支镜到达病变部位后,将微波同轴天线经纤支镜活检孔插入,尖端插入或紧贴治疗部位.调节微波功率为45~60W,持续时间为8~15s/次.行多点烧灼.同时配合用鳄口钳清除焦化坏死或游离的组织.1次/5~7d,3~5次为一疗程.结果:显效:纤支镜下见瘤体缩小60%以上6例;有效:瘤体缩小>30%≤60%者2例,气逼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晚期肺癌为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见效快的姑息性治疗.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微波 肺癌
  • 简介:  早期中肿癌X线瘤体典型征象临床上很难遇到,其支气管阻塞的肺内继发征象是本病的敏感而廉价的初筛指标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胸部X线尚未见明确肿块影,仅有支气管阻塞的肺内继发征象的肺癌患者的CT特征,现对符合上述条件、经纤维支气管内窥镜以及痰细胞、活体和手术切除等病理检查得到确诊的32例中央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型肺癌 央型 早央
  • 简介:目的在临床中,晚期肺癌往往发现晚,合并远处转移,失去外科手术机会,得不到有效治疗,行支气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术,观察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3例晚期肺癌患者,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果3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13例患者1月后CT复查软组织肿块影明显减小,肺不张明显好转,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中心肺癌晚期手术无法切除,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明显,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 标签: 介入治疗 肺癌 支气管动脉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1 材料和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晚期肺癌应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68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行化疗治疗,B组化疗基础上联合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肺部肿块直径与CT值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B组肿块直径、肺部CT值均低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治疗时,应用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联合化疗后,可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晚期中央型肺癌 化疗 冷冻治疗 电子支气管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人工气道冷冻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87例在支气管镜下行冷冻治疗的晚期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改良人工气道检查治疗组42例(改良组),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组45例(常规组),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检测术前、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体动次数及术后感受、反应;1周后评估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气促评分、患者生活质量ECOG评分,1月后复查肺功能FEV1。结果改良组术中体动及术后不良感受小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较常规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常规组气促评分、生活质量ECOG评分、肺功能检查FEV1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镜复查气道狭窄提示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人工气道在高频电切和冷冻治疗中央肺癌所致气道狭窄与常规支气管下治疗相比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患者术中感受、反应优于常规支气管治疗组,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改良气道 晚期阻塞型肺癌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应用于早期中肺癌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早期中肺癌患者共80例,于临床手术之前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术中取病理送检,对两种临床检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临床CT检查发现,支气管管腔异常患者68例,约占本组患者85.00%,支气管壁异常患者61例,约占本组患者76.25%,肺炎患者51例,约占本组患者63.75%,肺气肿患者28例,约占本组患者35.00%;相比较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支气管管腔异常患者69例,约占本组患者86.25%,支气管壁异常患者64例,约占本组患者80.00%,肺炎患者52例,约占本组患者的65.00%,肺气肿患者30例,约占本组患者的37.50%。应用统计学软件将上述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临床影像学CT检查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无差异。结论64排螺旋CT应用于早期中肺癌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具有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的价值。

  • 标签: 64 排螺旋CT 诊断 早期中央型肺癌 临床价值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45-02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出现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术前均采用TPS制定治疗计划,计算出布源的粒子数量和剂量。术后立即行CT扫描观察粒子布源情况和并发症。植入0.8~0.9mci活动的^125I放射性粒子,粒子数15~60颗/例,术后第2、4、6个月进行定期随访,并全部行胸部CT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125I粒子植入治疗,无1例死亡,成功率为100%;41例患者中,有38例肺门区肿块明显缩小甚至消失,有效率为92.7%,其中36例患者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得到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有效率为87.8%。10例患者分别出现气胸和少量咯血,并发症出现率为24.4%,其中大量气胸(肺组织压迫〉30%并出现呼吸困难者)2例,占4.9%,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数天后气体消失,其余患者未特殊处理,症状数天内消失。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肺癌手术安全、并发症少,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明显缓解或消除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晚期中央型肺癌 CT 经皮肺穿刺 ^125I放射性粒子 近期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T1WI像上呈等信号的肺癌肿块18例,肺癌肿块的信号改变以T1WI像上等信号,其中11例T1WI像、T2WI像信号均高于瘤体

  • 标签: 中央型 型肺癌 肺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肺癌的CT诊断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4例中央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检查特征。结果本组54例患者CT检查均呈现两种表现即间接征象(包括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和直接征象。结论CT检查对于中央肺癌的早期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癌肿的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也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肺癌 中央型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中央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时按照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中央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选择88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44例,按照常规方式治疗)和观察组(44例,按照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中央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按照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肺功能,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对该部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 标签: 立体定向放疗 化疗 中央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立体定向放疗(SBRT)联合化疗治疗中央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中央LA-NSCLC患者,以双盲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SBRT联合化疗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客观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BRT联合化疗治疗中央LA-NSCLC效果良好,能够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损伤,患者的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央型 体定向放疗 化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基本中医证。方法:纳入晚期NSCLC患者33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症状进行分类,并确定证。结果:晚期NSCLC的基本中医证包括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肾虚证、痰湿证、瘀血证、气滞证、热毒证。结论:上述证基本反映了体能状态(PS)评分为0~1分的晚期NSCLC的基本中医证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证型 因子分析 中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使晚期肺癌病人在终末期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通过设立环境、提供情感支持、控制疼痛等护理手段对45例晚期肺癌终末期病人在饮食、环境、用药、心理等方面提供全程、全方位、多元化护理。结果45例病人均舒适安详去世。结论多元化文化护理在癌症病人终末期护理中的运用,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病人的需求。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生活得舒适,有尊严、有意义。

  • 标签: 多元文化护理 晚期肺癌 终末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B期中非小细胞肺癌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对并发症及生存率.方法选取ⅢB期中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的全肺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3、5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7%.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46.9%、28.1%;对照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22.6%、16.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1、5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3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ⅢB期中非小细胞肺癌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明显提高其生存率.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并发症;生存率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2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肺癌的CT诊断特征,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中央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检查特征。结果本组54例患者CT检查均呈现两种表现即间接征象(包括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和直接征象。结论CT检查对于中央肺癌的早期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癌肿的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也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肺癌 中央型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支气管镜冷冻联合局部化疗晚期肺癌疗效探讨。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间收治患者10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全身化疗)和观察组(50例,经支气管镜冷冻联合局部化疗)。对比血清肿瘤标记物指标、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标记物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肺癌可利用支气管镜冷冻联合局部化疗治疗,可控制癌症发展,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优势高,可推广。

  • 标签: 支气管镜冷冻 局部化疗 晚期中心型肺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16排螺旋 CT诊断早期中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3月 ~2017年 3月收治的 72例早期中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 16排螺旋 CT诊断,观察 16排螺旋 CT诊断的价值。结果: 16排螺旋 CT诊断 72例患者中,包括支气管内径> 14mm肿块者、肺部阻塞性炎症者、阻塞性肺气肿者、肺腺癌者、肺泡肿大者各 12例、 20例、 18例、 6例、 16例。支气管壁为结节状增厚> 4mm者、支气管腔阻塞者、支气管狭窄者分别为: 45例、 15例、 12例。 16排螺旋 CT诊断、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性不显著, P> 0.05。结论:早期中肺癌患者经 16排螺旋 CT诊断,可充分了解患者肺部病变情况,诊断安全、可行性强。

  • 标签: 16排螺旋 CT 早期中心型肺癌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