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成为自然债务,权利人接受义务人履行自然债务不属不当得利,双方当事人对超过诉讼时效债务重新确认的协议,是以履行已超过诉讼时效债务为内容的一个新合同,应得到法律强制力的保护。

  • 标签: 自然债务 自愿履行 重新确认
  • 简介:身体伤害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而将人身损害致人伤害和死亡的不同法律责任并列的法律倒是不少,假如说前述法律规定只是体现了造成人身伤害和死亡在法律责任方面的区别的话

  • 标签: 侵权致死 致死赔偿 诉讼时效期间
  • 简介:我国《民法通则》确定的普通诉讼时效及其起算方式,并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无法实现诉讼时效制度的目标,是应予修正的。诉讼时效制度私人视角的缺失、不良信用环境的现实背景、权利人为中断时效的沉重证明负担、法官自由裁量带来的对确定性的损害造成我国现行法的普通诉讼时效及其起算方式的危机,而《德国民法典》在2002年的转变并不能够为此提供足够的辩护。我国普通诉讼时效应当采取相对较长的普通诉讼时效加“客观”起算方式的模式,并同时作为例外规定各种较短的诉讼时效

  • 标签: 诉讼时效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起算方式 反思
  • 简介:林立国读者:张某与曲某签订的离婚协议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依法有效。张某未按协议约定的期限支付补偿款,显属违约,曲某要求张某支付该笔补偿款20万元及利息损失.符合法律规定。

  • 标签: 债务 诉讼时效期 分期履行 法律解释
  • 简介:无论在我国现行立法上还是目前理论界,关于保证期间的性质一直处于除斥期间诉讼时效之间徘徊不定的状况。其实,保证期间既不属于除斥期间,也不属于诉讼时效,它是独立于除斥期间诉讼时效之外的失权期间。在理清保证期间和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关系及主债务诉讼时效和保证债务诉讼时效关系的基础上,指出现行立法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修改现行立法的建议。

  • 标签: 保证期间 诉讼时效 除斥期间 立法完善
  • 简介:诉讼时效和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没有对保证人主张债权的,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随着债权人对债务人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而中断,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 标签: 保证期间 小议保证 期间诉讼时效
  • 简介:<正>保证是债的担保的一种合同形式。与物的担保相区别,保证属于人的担保,按照保证合同,保证人向主合同的债权人保证对主债务人履行债务承担责任,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保证合同的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在我国经济活动实践中,采用保证作为某项合同的担保的情况比较常见,我国《担保法》对保证制度的规定也最为详尽。保证期间是保证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保证合同实务中涉及到保证人和债权人的权利与义务,当事人甚为关注;同时,保证期间还是容易发生争议的因素之一。《担保法》对保证期间的规定却未尽合理与周详,本文对保证期间法律问题的阐述,旨在求得对该

  • 标签: 保证期间 债权人 保证责任 主债务人 诉讼时效 《担保法》
  • 简介:没有约定履行期限之债权的诉讼时效是多少,从何时起算,目前,在我国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不仅在理论认识上存有分歧,而且对于具体的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债务纠纷案件,也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判决。例如,个体汽车匍机张X,到汽修厂修理汽车,口头约定修理费3500元。汽车修好以后,张X无钱付修理费,即写了一张欠条,欠条上没有约定还款的期限。欠条上注明了出具欠条的时间是1987年10月15日。此后,张X一直没偿付修理费。1992年10月8日,汽修厂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张/偿还汽车修理费。一审法院认为,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诉讼时效期间为20年,从债权成立之时起算,原告主张

  • 标签: 诉讼时效 履行期限 债权人 权利人 特殊诉讼时效 准备时间
  • 简介:诉讼时效一般自权利人能够行使请求权时起算,但诉讼时效的延长和中止、中断不同摘要,而其它诉讼时效适用有关时效中断、中止的规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诉讼时效正当性的法理基础并未被人们真正认识,传统诉讼时效价值理论多有漏洞,主要是没有跳出法律自身的藩篱。随着商品经济日渐发达,效率成为经济生活追求的最高目标。法律从来都是经济生活的直接反映,经济生活对效率的要求必然反映到法律制度之中,效率价值成为法律的基本价值。诉讼时效是法律效率价值的具体制度设计,其一定程度牺牲个人权利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效率的需要,促进经济流转,增加社会财富。诉讼时效反映法律效率价值,通过诉讼时效的生存条件、诉讼时效价值演变、诉讼时效缩短趋势等都可以得到印证。诉讼时效价值通过诉讼时效、客体和效力来实现,又通过诉讼时效障碍、援用和时效利益抛弃来自我规制。

  • 标签: 诉讼时效价值
  • 简介:诉讼时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制度,时效是关乎当事人的权利行使和法院的诉讼程序是否可以展开的重要环节。而诉讼时效制度是我们研究诉讼程序重要的环节,其研究意义无论对于理论还是实务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诉讼时效制度展开讨论,其中尤其要结合我国司法制度我司法实践。

  • 标签: 诉讼时效 权利 请求权
  • 简介:诉讼时效的客体为请求权.债权请求权原则上应为诉讼时效之客体.物上请求权中之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应为诉讼时效客体之例外.人身权上之请求权,若为财产上之请求的应为诉讼时效之客体,反之则否.

  • 标签: 诉讼时效 客体 请求权
  • 简介:权利人撤诉后,因起诉而生的中断效力归于消灭,因为起诉是"独立"中断事由,它不依附于"请求"事由;起诉是"程序性"中断事由,要遵守程序法逻辑。中国式撤诉规则及其实践、起诉难现实、时效短、义务人不诚信等规则或现实不足以否定"不中断"立场。时效自撤诉之日起继续计算,但为防止权利人无足够时间行使权利,可规定"撤诉后6个月内时效不完成"。

  • 标签: 撤诉 诉讼时效 中断 中止
  • 简介: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同世界其它各国相比,存在较多的缺陷和遗漏,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未明确规定诉讼时效的客体,导致了我国司法实践在适用诉讼时效上的困惑.我国的诉讼时效的客体(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应仅为请求权,支配权、形成权、抗辩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而且有些请求权依其性质也不应适用诉讼时效.

  • 标签: 诉讼时效客体 请求权 债权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 人身权上请求权 诉讼时效制度
  • 简介:案件回放:某钢厂通过铁路发运炼钢焦炭500吨,同时向某保险公司投了货损险。收货人在提货时,发现被盗达五分之一。到达站为此出具了货运记录,证实中途被盗。后某钢厂向保险公司提出赔付申请,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赔付了保险金。

  • 标签: 诉讼时效 货损 赔偿 保险公司 保险合同 收货人
  • 简介:深化诉讼时效效力问题的研究需要打通实体法和程序法.诉讼时效届满本身只是产生当事人可以援引的效果,只有当事人对时效加以援引并且该援引得到法院的认可时才发生实体法上的效果,此时法院在程序上应该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为妥.我国实践中法院依职权援引时效的做法是特定历史条件造成的,目前这些条件已不复存在,应予以改变.把时效援引权复归当事人后,还应从程序上解决当事人在不同审判阶段行使时效抗辩权和法官是否应对时效进行释明等问题.

  • 标签: 诉讼时效 时效援引 抗辩权 释明
  • 简介:<正>诉讼时效的效力问题,历来是法学界论争的课题之一。我国《民法通则》颁布以来,学者们对诉讼时效限届满到底发生什么法律后果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迄今尚无统一认识。这势必影响《民法通则》及其一些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鉴于此,作者不揣浅陋,略陈管见就教于法学界同仁。

  • 标签: 请求权 诉讼时效 当事人 诉讼行为 起诉权 时效期限
  • 简介:摘要:诉讼时效是对权益受损害一方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使用时间进行约束,超过法定时间,债务人具有抗辩的权利,可主张不履行义务。因物理接触的减少,商业银行原有的主张债权方式难以实施,如对账单寄送、电话催收等。本文基于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背景情况,就银行不良资产诉讼清收案件等主营业务范围中出现的诉讼时效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

  • 标签: 诉讼时效,民事诉讼,诉讼清收,时效中断,银行业务
  • 简介:传统观点中,起诉往往作为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但随着法律的发展,传统观点中逐渐出现一些分歧,慢慢形成了一些新的立法趋势。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比国外法律制度重新定位我国起诉与诉讼时效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中止诉讼时效 略论起诉 起诉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