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咪唑安定能否使病人达到良好的镇静和顺行性遗忘作用.方法选择隆胸住院病人80例,分A、B两组,A组用氯胺酮,B组用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中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在麻醉过程,B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A组,B组的中知晓及梦幻的发生率为零,对手术的情况无任何记忆.结论咪唑安定复合静脉麻醉,能使病人达到镇静遗忘作用,是隆胸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氯胺酮 咪安定 隆胸手术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镇静对椎管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椎管内麻醉择期下肢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盐酸右美托咪啶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在椎管内麻醉平面固定、满足手术需要后,常规鼻氧管吸氧(氧流量2L/min),同时D组患者给予0.5ug/kg盐酸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10min),后改为0.1~0.3ug/kg/h静脉泵注维持;P组患者给予丙泊酚1mg/kg静脉泵注,继以2~4mg/kg/h静脉维持,BIS值均维持在60~80之间;C组则以相同方式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监测并观察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20min(T2)、40min(T3)、60min(T4)、90min(T5)及毕(T6)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BIS值,并使用Ramsay法进行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毕评估麻醉舒适度。结果(1)D组、P组患者在使用右美托咪啶、丙泊酚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HR减慢,SpO2稍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各时点MAP、HR、RR、SpO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组比较,在T2、T3、T4、T5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amsay镇静评分D组、P组患者给药后出现镇静,与给药前及C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D组、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P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啶或丙泊酚静脉镇静辅助椎管内麻醉,可保持循环稳定,呼吸抑制轻,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麻醉舒适度。

  • 标签: 盐酸右美托咪啶 丙泊酚 椎管内麻醉 镇静
  • 作者: 李世元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646100)【中图分类号】R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80-01近年来,各大医疗中心广泛应用内镜检查与治疗,推动了疾病确诊以及微创治疗的开展。依托静脉麻醉技术的发展,日间手术量不断增加,其中最为长见识的消化内镜加的治疗与检查,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术式包含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随之产生的无痛内镜术,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患者能够在浅睡眠的情况下有效的完成内镜治疗与诊断,消除患者紧张、焦虑以及恐惧情绪,不仅可以充分确保诊疗过程的舒适与安全,同时也有助于临床医生开展相应的诊疗操作。在无痛内镜技术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对于麻醉以及镇静要求也相应的提升,原则上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诱导平稳、快速;其次,内镜操作进程中呼吸循环稳定;最后,苏醒迅速以及舒适。按照镇静深度的差异性,用于内镜操作的相关镇静方法包含了全麻、深度镇静以及中度镇静。中度镇静指的是患者对轻刺激以及指令依然有反应,不需要进行辅助通气。在深度镇静的时候患者通常很难被唤醒,只会对一些强烈的刺激会产生反应,经常需要适当辅助通气来保持正常血氧饱和量。全麻则是在疼痛刺激的情况下也无法环境患者。因为自主呼吸受到了抑制或者是药物诱导抑制了神经肌肉功能,所以需要采取正压通气。内镜镇静与麻醉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术前评估。和其他手术患者相同,接受麻醉以及镇静的内镜检查患者,需要进行术前评估,部分患者要对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补充,对于存在特殊用药史与疾病史的患者,麻醉医师与内镜医师要展开密切的沟通,制定出完善而又合理的麻醉与治疗方案。尤其需要关注的患者包含了以下几种类型。(1)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2)存在幽门梗阻、胃潴留以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患。(3)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肥胖患者。(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存在明显鼻塞、喘息以及咳嗽等相关症状的病患。第二,全麻与镇静的选择。选择何种麻醉方案通常受到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操作难易程度的影响。中度镇静只适用于体质较好,同时操作比较简单的内镜检查患者。对于深度麻醉患者则要密切的关注其生命体征,做好必要的时候进行气道插管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于体位相对特殊,同时操作比较困难的患者,气管插管下的全麻依然是有效而又安全的麻醉方案。第三,术前准备。在内镜中心的监护、供氧、麻醉器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将具有各种功能的导管,经外周血管插至心腔或大血管,以检测心脏生理状况、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施行心血管造影和某些先心病介入治疗,称为心导管。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曾被称为先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确定复杂性先心病的最后方法。近年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在器材和工艺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和改进,临床上也广泛采用,由此可避免剖胸手术的损伤和危险、显着缩短住院时间,故是一项极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但是,心导管属于有创技术,能引起患儿疼痛、焦虑不安和不合作。为取得患儿合作和操作顺利,在心导管术前及操作过程中都需要使用一定的镇静药或施行全身麻醉。

  • 标签: 先心病 心导管术 诊断 心血管造影 镇静 介入治疗
  • 简介: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权威教科书,结合作者临床经验,介绍疼痛管理与镇静技术在口腔门诊牙拔除的应用。本文简介了术前焦虑缓解、行为镇静中有效的局麻操作、镇静相关知识及口腔门诊常用的吸入和静脉镇静技术,强调了术后合理、持续镇痛的理念。

  • 标签: 疼痛管理 镇静技术 牙拔除术
  • 简介:摘要受体是细胞分子水平的某种靶点。镇静/镇痛药都有其相关的作用受体。按受体选用镇静/镇痛药能优化治疗效果。镇静药的主要受体是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阿片样受体简单分为三种受体,μ、κ和δ受体,但阿片类药物种类繁多。此外,α2受体激动药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阻断药也参与镇静/镇痛,尤其是对痛觉过敏的治疗。优化镇静/镇痛离不开受体学说的引领,基于阿片类受体的选择就能降低阿片类药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 标签: 镇静 镇痛 γ-氨基丁酸受体 受体 阿片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笑气吸入清醒镇静法在口腔种植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1。方法选择种植修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A和B组,每20例,A组采用碧兰麻(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种植,B组采用笑气(一氧化二氮)吸入清醒镇静辅以局部麻醉下种植。中分别观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MDAS焦虑情况及根据Ramsay镇静评分法评定镇静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整个过程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及镇静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焦虑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笑气吸入清醒镇静具有较好的抗焦虑、镇静作用,能够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焦虑心理2。

  • 标签: 笑气 清醒镇静 种植 浸润麻醉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拔牙手术,采取笑气-氧气混合吸入的镇静技术,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间,于我院行拔牙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局部麻醉,观察组则在此技术上采取笑气-氧气混合镇静,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中焦虑、合作情况,观察组自如人数明显较多,P<0.05。观察组患者局麻时和手术室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拔牙手术采取笑气-氧气混合镇静技术,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有助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笑气 氧气 镇静技术 拔牙手术
  • 简介:目的:探封病人自控镇静(PCS)应用于局麻颌面外科手术的安全性与实用价值。方法:40例ASAⅠ~Ⅱ级挥期局麻口腔、颌面及颈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PCS组与医师控制镇静(DCS)组(各20例)。两组均在施行局麻前,静注相同负荷量异丙酚(O.5mg/kg)。随后PCS组启动PCS[异丙酚每次用量10mg,锁定间隔时间1min,持续背景用量1mg/(kg·h)];DCS组持绩静注异丙酚3.5mg/(kg·h)。监测血压、心电图、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呼吸频率(RR),并观察记录病人镇静分数、合作分数和用药量。术后调查病人对麻醉的满意度以及外科医师的满意枰分。结果:PCS组用药量较DCS组低(P<0.01),但个体差异大。镇静分数PCS组也较DCS组低(P

  • 标签: 病人自控镇静术 局部麻醉 颌面手术 异丙酚 芬太尼 用药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中行丙泊酚镇静麻醉技术后对患者带来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120例于2018年3月-2019年5月在本院进行ERCP的患者。术前对所有纳入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镇静麻醉,并分析患者诱导前、诱导后10min和苏醒后3个时段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结果:应用该技术后10min可知,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平均动脉压(MAP)较诱导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患者相关指标又恢复至诱导前。结论:通过在ERCP诊疗开展丙泊酚镇静麻醉能够帮助患者生命体征达到手术要求,同时能保证其术后能尽早恢复。

  • 标签: 丙泊酚镇静麻醉 ERCP诊疗术 麻醉诱导
  • 作者: 潘武家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15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2019年12月
  • 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邮编:5301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肿瘤继发性癫痫患者不同镇静用药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9年6月选取的75例颅内肿瘤继发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分成参照、实验两组,分别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开展诱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皮层脑电图监测期间爆发抑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参照组(76.32%)(P<0.05)。实验组皮层脑电图监测期间爆发抑制发生率(2.70%)显著低于参照组(21.05%),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颅内肿瘤继发性癫痫患者应用丙泊酚,可提高麻醉效果,减少爆发抑制的发生。

  • 标签: 颅内肿瘤继发性癫痫患者 镇静药物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埋伏多生牙拔除在笑气镇静技术下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埋伏多生牙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埋伏多生牙拔除中联合运用笑气吸入镇静技术,并给予护理配合,观察患者情况。 结果:78例患儿埋伏多生牙拔除手术成功,无麻醉意外发生。患儿术后意识清楚,效果满意。结论:在儿童埋伏多生牙拔除手术,运用笑气吸入镇静技术并实施护理配合,对确保手术预期效果和患儿安全具有积极意义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笑气 多生牙 儿童 镇痛 牙科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程序化镇痛镇静(ProceduralSedationandAnalgesia,PSA)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镇静效果。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随机分为M(咪达唑仑)组和PSA组各30例。两组机械通气期间经过中心静脉泵入咪达唑仑,PSA组加用瑞芬太尼。比较镇静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PSA组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M组,并且达到相同镇静效果下静脉泵入镇静剂量明显减少;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A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疗效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 机械通气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接受镇静镇痛治疗患者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施护的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1.01-2022.02期间,在我院ICU接受镇静镇痛治疗的90例患者,以随机盲选法均分为2组,在施治期间提供常规护理与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统计组间施护价值。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以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施护,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的同时,还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镇静镇痛 ICU 管理小组 施护价值
  • 简介:歹徒冲进教室的时候,老师正在给一群7岁的孩子上课。孩子们柔嫩的小脸儿,像朵朵盛开的葵花。窗外阳光明媚,世界安宁。但歹徒出人意料地冲进来了,就近抓住一个男孩,从身后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刀来,大吼道:不许乱动!讲台前的老师稍一愣怔,随即明白了,他们被歹

  • 标签: 镇静 歹徒 老师 安宁 窗外 世界
  • 简介:小朋友,你每天都跟老师在一起,能说说老师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吗?或许你还在埋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或许你还在想老师手中试卷上的分数;或许你会觉得自己的某一位老师最漂亮……其实,老师身上许多的内涵在默默地影响着你,比如,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

  • 标签: 无私奉献 老师 小朋友 分数 试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