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生物微环境中存在各向异性等复杂物理因素影响,纳米颗粒在其中的扩散运动表现出反常的特征.反常扩散与生物微环境的功能实现有重要的关联,同时也是流体力学在微纳尺度方向的重要扩展.该综述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反常扩散研究的进展,从物理模型、数值模拟、测量方法及实验现象等方面揭示了纳米颗粒在复杂生物介质中的反常扩散机理及特征.该问题在微纳尺度流体力学、生物物理等领域是研究的热点,在理论上和实验时仍有重大挑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纳米颗粒 反常扩散 微纳流动 复杂生物介质 纳米输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ZnO纳米颗粒是一种绿色环保、合成成本低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发光以及光催化领域。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性质,通过稀土元素掺杂ZnO,可以得到具有优良特性的发光材料和光催化剂,同时在传感以及抗菌方面也有巨大的潜力。文章介绍了稀土元素及ZnO的特性,总结了稀土掺杂ZnO纳米颗粒在光致发光、光催化等方面的原理及应用,为稀土掺杂ZnO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稀土 ZNO 掺杂 光致发光 光催化
  • 简介:CRISPR/CAS系统,原生物,尤其是细菌的免疫系统,在抵抗外源性遗传物质如噬菌体病毒和外源质粒的入侵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也为其提供了后天免疫的功能,类似于哺乳动物的二次免疫。当细菌被病毒或外源性质粒入侵时,它们产生"记忆",从而抵御反复入侵。本文就CRISPR/Cas免疫方面的功能与进展进行了大致的概括。

  • 标签: CRISPR/Cas 外源遗传物质 获得性免疫
  • 简介:摘要靶向基因递送是当前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磁性纳米颗粒基因载体可以将治疗基因进行负载,使基因在递送中免受核酸酶的降解,并且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可以将治疗基因输送至靶定位点,提高特异性,同时还可提高基因转染效率,提高基因治疗效果。在本文中主要介绍磁性纳米颗粒基因载体在机体内遇到的主要障碍、在肝癌中的应用以及其存在的潜在毒性。

  • 标签: 肝癌 磁性纳米颗粒 基因载体 靶向治疗
  • 简介:一那个坏消息是一只苍蝇带来的。八月的一天午后,张三就着一碟臭腐乳喝了三碗红薯粥后,四仰八叉地躺在老屋天井边的竹床上午睡。这是他伏日里每天的习惯。他的生活就是这样聊赖。全村的人都在忙着双抢,中午想躲在家里休息一下,弄不好还要受到一阵雷声的恐吓,大呼小叫地去抢晒在稻场上的谷子。做工的小憩片刻后也要顶着烈日去上班。只有张三既不作田也不务工,午饭后便可以放开身子睡觉,只有尿才能憋醒他。

  • 标签: 坏消息 务工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型材料不断涌现,纳米材料作为一种超微型材料,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纳米材料在发展过程中与生物医学实现结合,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学科,即纳米生物医学。本文主要对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粗浅的介绍了纳米材料在医学诊断、药物治疗、疾病预防三方面的应用,希望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帮助。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医学 应用
  • 简介:随着纳米科技与工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并最终汇聚到土壤环境中,对土壤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由于土壤生物具有多样性,选择具有代表性、敏感性并便于获取的土壤模式生物作为实验受体进行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评估及环境毒理效应研究尤为重要。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几种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的特点,为纳米材料毒理研究中受试生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大量基于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纳米材料毒性研究资料,归纳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分析探索了纳米材料毒性机理,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 标签: 纳米材料 模式生物 生物毒性 秀丽线虫 蚯蚓
  • 简介:据KotagiriN2018年1月18日[NatCommun,2018,9(1):275-275.]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光诱导的纳米颗粒或能有效治疗转移性癌症;发射光作为传统癌症成像技术的一部分,其能够有效定位转移性肿瘤,并且诱导光敏性药物发挥作用,当这样的药物被包裹到纳米颗粒中时其就能"点燃"癌细胞,同时光敏药物就会产生毒性自由基来杀灭肿瘤细胞,这种新型技术或能有效治疗患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小鼠。

  • 标签: 转移性肿瘤 有效治疗 纳米颗粒 光诱导 癌症 科学家
  • 简介:以空间的生产与文化权力互动为研究视域,审视城镇化的演进历程,其实为以自然空间为、以抽象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生产为的文化权力的互动。在的格局互动中,实现了空间的生产和文化权力的再分配。间或其中,城镇发展要素重新分布,文化权力重新配置,城镇格局不断变迁,城镇化进程不断演进。夏河拉卜楞属于围寺而城,其演进实证了空间的生产与文化权力互动中的城镇化历程。这是认知城镇化文化和文化城镇化的视域之一。

  • 标签: 壳与核 空间与权力 城镇演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利巴韦林颗粒应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进行验证。方法按设立的验证试验方法,采用3批样品独立进行平行试验,对微生物计数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验证。结论利巴韦林颗粒的微生物计数法检查可采用倾注法;控制菌检查法采用常规法。

  • 标签: 利巴韦林颗粒 方法验证 微生物限度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含5%(质量分数)纳米单质银颗粒的-磷酸三钙复合支架(β-TCP-Ag)的细胞毒性及在家兔体内的抗菌性和促成骨性能,从而为临床治疗骨髓炎合并大面积骨缺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外:以100%-磷酸三钙支架(β-TCP)作为对照组,在体外用CellCountingKit-8(CCK-8)试剂检测支架浸提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细胞毒性;体内: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8只,以β-TCP为对照,一期在4周内建立兔股骨骨髓炎模型,再二期植入支架后分别饲养4周和12周,然后取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相对个数;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观察支架植入区域骨组织长入情况。结果CCK-8检测显示各组间细胞相对活性未见明显差异,表明β-TCP-Ag在体外未见有明显细胞毒性;细菌平板涂布法显示植入β-TCP-Ag组材料周围骨组织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远小于β-TCP组;Micro-CT分析表明β-TCP-Ag组骨缺损区域骨量明显高于β-TCP组。结论含5%纳米颗粒的-磷酸三钙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能力,在体内杀灭细菌后有利于骨缺损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抗菌和骨缺损植入物材料。在改进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能。

  • 标签: 纳米银颗粒 β-磷酸三钙支架 骨髓炎 抗菌性 成骨活性
  • 简介:目的:观察核时(21:00-23:00)电子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86例,使用随机对照方法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穴位放血"法在不同时间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21:00-23:00之间选取0.5h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电生物反馈随机选取0.5h进行治疗。2组治疗仪均来自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失眠治疗仪ES-100H型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频率主谱范围1.8-2.28kHz,电刺激小脑顶,将2个电极置于耳后乳突处,治疗强度:耐受量,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2周。对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1:00-23:00(亥时)运用脑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失眠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核时 脑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失眠
  • 简介:纳米银(AgNPs)因其优越的抗菌、导电、催化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当前产量和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但纳米银产品在生产、运输、洗涤、侵蚀、废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纳米银本身的赋存状态发生转化,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究纳米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纳米银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综述了天然有机质、pH值、溶解氧、离子强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纳米银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其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纳米银的毒理机制,旨在为纳米银的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纳米银 微生物 毒理机制 环境因素 迁移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判断高血压性出血视辐射(O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6例经保守治疗的高血压性出血病人作为脑出血组,并选取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DTI检查,重建双侧OR,将OR损伤类型分为Ⅰ、Ⅱ、Ⅲ型,测定OR-FA值、OR-ADC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左、右两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病侧与健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显著(P〈0.05),病侧OR明显受损;血肿体积与病侧OR-FA值、OR-ADC值均不相关(P〉0.05)。脑出血组OR损伤Ⅰ、Ⅱ、Ⅲ型分别为10、12、14例,3种损伤类型间OR-FA值、O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病3~5d时比较,3个月后复查OR-FA值明显升高,OR-ADC值明显下降(P〈0.05),病人OR损伤情况明显改善。结论高血压性出血OR损伤率高,血肿体积与OR损伤程度无关,DTI可观察血肿与OR三维关系,判断OR受损程度,对评估病人视野缺损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壳核 视辐射 扩散张量成像 视野缺损
  • 简介:我叫瓜子,是很多种子的外衣,保护种子是我的使命,我常随着种子来到肥沃的土地,种子会破而出长出绿绿的嫩苗。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目的:探究喜树碱-氟尿苷(CPT-FUDR)纳米颗粒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制备喜树碱-氟尿苷纳米颗粒,通过丁达尔现象证明已组装完毕。将制备好的纳米颗粒组和喜树碱(CPT)单药组、氟尿苷(FUDR)单药组以及两种单药混合组(CPT/FUDR)作对比,采用MTT实验检测药物对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划痕实验探究CPT-FUDR纳米颗粒和CPT/FUDR混合药物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在药物浓度大于0.1μM时,随着浓度的增加,四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5),而CPT-FUDR纳米颗粒组Tca-8113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单药CPT、FUDR和CPT/FUDR混合物组(P〈0.05)。在划痕实验中,培养48h后,CPT/FUDR混合物组和CPT-FUDR纳米颗粒组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且CPT-FUDR纳米颗粒组显著低于CPT/FUDR混合物组(P〈0.05)。结论:在体外,CPT-FUDR纳米颗粒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优于CPT/FUDR两种单药混合。

  • 标签: 口腔癌 联合化疗 口腔鳞癌 TCA-8113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安全文化与安全监管都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行业对核设施营运单位设备制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监管工作为触点,展开一系列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以及完善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体系建设的建议,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 标签: 核安全文化 核安全监管 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巨噬细胞不同极化状态下14-3-3ηmRNA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并构建14-3-3η蛋白原表达载体,为研究其在巨噬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提取C57BL/6小鼠骨髓原代巨噬细胞mRNA,反转录后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4-3-3ηmRNA水平的改变。运用ProtParamtool、SOPMA等在线软件对14-3-3η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以小鼠巨噬细胞cDNA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14-3-3η基因,插入pGEX-4T-3载体中,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菌株,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其原表达并纯化,SDS-PAGE法和Westernblotting法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采用Graphpadprism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M1型巨噬细胞14-3-3η表达降低,M2型趋势相反。生物信息学表明14-3-3η蛋白其二级结构中主要为α-螺旋(占62.60%)且疏水性较差(疏水系数为-0.607)。酶切和测序结果提示重组质粒pGEX-4T-3-14-3-3η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14-3-3η成功表达和纯化。结论本实验对14-3-3η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GST-14-3-3η,为14-3-3η在巨噬细胞极化上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计算生物学 巨噬细胞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14-3-3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