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可诱导胰岛产生适量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

  • 标签: 格列喹酮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两种制剂间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60mg,清洗期1周,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格浓度。结果:受试者口服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4.78±1.87),(4.19±1.57)h,tmax分别为(3.06±1.08),(3.28±1.49)h,Cmax分别为(0.87±0.35),(0.90±0.33)μg.mL-1,AUC0-t分别为(4.35±1.66),(4.62±1.23)μg.h.mL-1,AUC0-∞分别为(4.98±1.72),(5.19±1.42)μg.h.mL-1。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AUC0-t为(95.8±34.1)%,AUC0-∞为(97.7±29.4)%。结论:两种片为生物等效制剂。

  • 标签: 格列喹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与格齐特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78例进行本次研究,将所有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每组各39例,试验组1予以控制血糖,试验组2予以齐特控制血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1总有效率为82.1%,试验组2总有效率为89.7%,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9,P>0.05,试验组1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69%,试验组2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13%,所有患者予以对症治疗后均完全缓解,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4,P>0.05。结论与格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格列喹酮 格列齐特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是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作用机制与其他口服磺脲类降血糖药相同,在治疗早期以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为主,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其主要作用在于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它是目前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中唯一不受肾功能影响的药物,故可用于肾功能受损的糖尿病患者.既往大量研究显示,在治疗糖尿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笔者通过阅读近年来相关文献,对的药理特征、临床应用等进行了分析,现作如下综述.关键词;药理特点;临床应用Pharmac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clinicalapplicationsofGliquidone.AbstractGliquidoneisthesecondgenerationsulfonylureaoralhypoglycemicagents.Themechanismofactionandotheroralsulfonylureahypoglycemicagentsissame,intheearlystageoftreatmenttopromoteendogenousinsulinsecretionismainlythroughitsmainroleforaperiodoftimeafterthetreatmenttoimprovethesensitivityofpeGripheraltissuestoinsulin.Itiscurrentlythesulfonylureaoralhypoglycemiconlyrenalfunctionisnotaffectedbythedrugbloodsugarmedicine,soitcanbeusedfordiabetesinpatientswithimpairedrenalfunction.AlargenumberofstudiesshowthatGliquidonehasbettercurativeeffectinthetreatmentofdiabetes.IreadthroughtherelevantliteraGtureinKreeycewnotrydesars,thepharmac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clinicalapplicationofGliquidoneisanalyzed,thepresentarereviewed.Gliquidone;pharmacologicalcharacteristics;clinical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0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西汀结合格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给予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西汀结合格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小时血糖)、HbA1c(糖化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服药后不良反应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汀结合格是治疗2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且不增加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西格列汀 格列喹酮 2型糖尿病 临床效果
  • 简介:2011年7月21日(英国伦敦)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一份报告中决定将在吡的药品说明书中加入新的禁忌证和警告,即有较小的增加膀胱癌的风险。这一决定是在美国FDA发出通告一个月后做出的。

  • 标签: 吡格列酮 EMA 信息 药品说明书 药品管理局 美国FD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嗪联合吡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吡嗪联合吡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吡嗪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情况及其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嗪联合吡有协同控制血糖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依从性良好。

  • 标签: 格列吡嗪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疗效
  • 简介: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治疗方案维持不变,观察组在原有基础上加用沙汀及吡。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LU、2hPG、HbA1c、FINS、FCP、homa-β和homa-IR、Homa-IR(C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LU、2hPG、HbA1c、FINS和homa-IR、Homa-IR(CP)水平降低,FCP、homa-β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FCP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的GLU、2hPG、HbA1c、FINS和homa-IR、Homa-IR(CP)水平低于对照组,FCP、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糖尿病患者可以加用沙汀吡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2型糖尿病 难治性 沙格列汀 吡格列酮
  • 简介:目的:观察吡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进行严格饮食控制,ACEI口服。吡组给予吡片30mg,1次/日口服;胰岛素组给予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R,每天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与治疗�

  • 标签: 列酮 吡列 早期糖尿病
  • 简介:【摘 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美脲片联合吡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5月-2021年4月期间接收的1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奇偶分组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80例患者给予吡治疗,后者 80例患者给予美脲片联合吡治疗措施,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各血糖指标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此时P

  • 标签: 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片 吡格列酮 联合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二甲双胍与吡联合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病患接受沙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二甲双胍与吡联合控制效果不理想的病患,时间区间段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根据不同治疗方式行分组处理,参照组执行安慰剂治疗,纳入30例,实验组执行沙汀治疗,纳入30例,对两组血糖改善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血糖检测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前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检测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相对较低,差异对比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前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共计2例,6.67%)比较少,差异对比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联合控制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病患接受沙汀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沙格列汀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常见并发症之一,吡是一种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改善糖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控制血压、改善肾脏血管细胞的活性和功能、降低尿白蛋白排泄和抗炎等作用,从而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保护作用,本文就吡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吡格列酮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吡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白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2只青年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吡组,每组14只。采用线栓法短暂性闭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制作后第3天和第7天采用贴条试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模型制作后第7天处死小鼠,应用HE染色检测脑梗死范围,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脑白质损伤程度以及小胶质细胞表型变化。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第7天,与模型组相比,PGZ组小鼠移除贴条时间显著缩短(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缩小(P<0.05),皮质区和纹状体区MBP/NF200荧光强度比值显著增高(P均<0.05),CD16+/Iba1+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而CD206+/Iba1+小胶质细胞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吡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白质损伤程度和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有关。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吡格列酮 白质 神经保护药 疾病模型,动物 小鼠
  • 作者: 金诚①曲永利①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临床医学教育》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5例接受磺脲类和/或双胍类降血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W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吡格列酮能明显增加磺脲或胍类降血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血脂代谢,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格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择取70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依据是否施以前列地尔、联合治疗分成两组,病例数均分,前列地尔、联合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以常规治疗,观其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指标较对照组低,肾脏能力也强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格具有协同作用,联合使用可控制患者血糖,改善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前列地尔 老年糖尿病肾病 临床效果 格列喹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恩净和吡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吡治疗,观察组使用恩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及血糖、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27/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P<0.05。治疗后,观察组BMI和腰臀比低于其治疗前(P<0.05),且腰臀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BMI、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TC、TG、LDL-C、ALT、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与对照组(10.00%,3/3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恩净或吡均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脂肪肝程度,改善肝功能,用药安全性理想,且恩净的效果更佳。

  • 标签: 2型糖尿病 恩格列净 吡格列酮 非酒精性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商品名长秀霖)联合瑞奈(商品名诺和龙)及盐酸吡(商品名艾可拓)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的血糖变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所有入选对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给予动态血糖监测及检查HBA1C、空腹胰岛素。比较治疗前后动态血糖及HBA1C以及由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出HOMA—IR,HOMA—B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4小时达标时间段,(19.8±3.7)hu.s(2.4±2.1)h显著延长,24小时平均血糖(6.6±1.5)mmol/Lu.s(15.8±3.3))mmol/L空腹血糖(5.5±1.2)mmol/Lu.s(11.8±3.3)mmol/L24小时最高血糖(10.8±4.1)mmol/Lu.s(21.3±5.2)mmol/L,HBA1C(6.9±1.1)%u.s(10.8±1.4)%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HOMA—1R3.1±0.7us7.2±1.1HOMA—B,54.5±3.3us42.6±5.2(均P<0.05mmol/L)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奈及盐酸吡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24小时血糖控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更显著降低血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应用利汀联合吡及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将70例样本数据按照电脑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类,70例样本数据被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对比组患者接受利汀治疗,研究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采取利汀联合吡及二甲双胍治疗。临床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总有效性更强的一组为研究组,P

  • 标签: 利格列汀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糖尿病
  • 简介:患者女,38岁。2000年3月18日因间断癫痫发作5年余就诊。5年前患者大便曾有绦虫节片史。查体:体重61Kg,精神尚可,反应稍迟钝,毛发正常,无头癣等其他皮肤病,心、肺昕诊正常,腹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cm可及,病理反射未引出。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脑CT提示:多发囊虫结节并囊虫钙化灶。给予患者吡片400mg口服3次/d,10d为1个疗程,在1个疗程后停20d,再进行第2个疗程,依次类推共进行5个疗程,时间持续5个月。

  • 标签: 吡喹酮片 致脱发 补体结合试验 病理反射 疗程 发作5
  • 简介:目的探讨吡和吡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服用吡嗪或齐特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加用吡;B组28例,加用吡和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特征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B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负荷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而HDL-C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吡能降低FPG、2hPG、HbA1C和调节血脂水平,联合二甲双胍降糖作用更明显,并能减轻体重。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