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刑事诉讼程序把关注的目光主要投向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刑事被害的诉讼地位和权益保护受到了忽略。尤其是在公诉案件中,在强大的国家追诉职能背景下,被害的权利往往被淡忘,很多时候结案后,被害因不满案件处理结果而不断申诉,不仅浪费了大量国家司法资源和诉讼成本,而且被害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所谓“案结事难了”。笔者发现,目前公诉案件被害申诉或上访大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标签: 刑事被害人 公诉案件 申诉 刑事诉讼程序 犯罪嫌疑 权益保护
  • 简介:现行法中被害主体性地位的缺失,使得刑事追诉活动中的人权保障成为与被害无直接联系的宣示性口号。尽管理论界对赋予被害上诉权有着些许担忧,但赋予被害上诉权有其独立的价值,采用中庸途径更有利于平衡多方利益。

  • 标签: 被害人 上诉权 有限上诉权
  • 简介:加强对刑事被害诉权的保障,不仅应赋予被害当事人的地位,而且还应赋予其不服一审裁判的上诉权。赋予被害上诉权符合刑事诉讼发展趋势,能够充分保护被害的利益,能够制约审判权的滥用。被害的上诉。既不会带来诉讼结构的改变,也不会影响二审程序中控诉任务的完成。为防止被害滥用上诉权,可以在程序上对被害的上诉权进行一定的限制。

  • 标签: 被害人 上诉权 理由 可行性
  • 简介:被害的诉讼地位、诉讼权利,本文拟对国家追诉犯罪的权力与被害控诉犯罪的权利、被害的诉讼权利与被告人诉讼权利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但这并非完全排除被害作为犯罪起诉者的诉讼地位

  • 标签: 中被害人 公诉案件 地位评析
  • 简介:一般的伤害案件,往往是“大律师”们所不愿受理的,因为此类案件,虽然标的不大,但工作繁琐,诉讼难度并不比其他案件小,有时还会遭遇无赖当事人的纠缠和攻击。凭心而论,受害一方在身体遭受伤害以后,即使获得了法定的赔偿,实在也难以完全弥补其肉体。精神上的创伤,赔偿总无法抵销创伤。一般而言,受到伤害来请律师索赔的,往往是社会上的弱者,他们一无财,二无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律师身上,就社会角色来讲,他们应当得到社会公众的同情和法律的救济,但由于不懂法律又缺乏经验,对他们来说,诉讼并非易事。作为一个律师在接手这类案件以后如何尽量为自己当事人获得最大限度赔偿,很少见到有律师来进行总结和探讨,笔者在这里略抒浅见,以

  • 标签: 被害人 伤害案件 代理律师 当事人 出示证据 证人出庭作证
  • 简介:而且我国刑诉法赋予了公诉案件被害一系列诉讼权利,所以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不能享有当事人的一切诉讼权利,我国公诉案件被害的诉讼地位应是具有特定诉讼权利与义务的独立诉讼参与人的地位

  • 标签: 中被害人 公诉案件 案件中
  • 简介:在刑事诉讼中,被害具有独立的诉讼当事人地位。保护被害的诉讼权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次笔谈选取理论和实践中有关被害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引起对被害的更多关注。

  • 标签: 被害人 刑事诉讼 当事人地位 诉讼权利
  • 简介:被害承诺理论是从法谚"得到承诺的行为不违法"演化而来,且在现代社会已被广泛承认。但我国法律对于被害承诺是否能够成为排除犯罪性的事由,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寻求被害承诺在我国司法实务中存在的理论依据、成立条件、适用范围等就显得十分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刑法学界应当对各种争议学说进行探讨,希冀寻求到一种符合我国现状的理论,来满足实践的需要。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阻却违法事由 推定承诺 代理承诺
  • 简介:从法谚"得到承诺的行为不违法"演化出了被害承诺问题.从我国刑事法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对被害承诺的研究是不充分的,盖因在中并未明文规定被害之承诺.但是研究被害承诺,知晓被害承诺的刑事法依据、被害承诺的构成,对于正确理解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以及讨论现实中的治疗行为、安乐死等问题会起到帮助作用.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刑事法依据 被害人承诺的构成
  • 简介:福建省浦城县人民法院季清惠认为:由于在强大的司法机关和弱小的被告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和对立,使法学工作者首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被告人,而被害的诉讼权利和地位被司法机关的强大公权所遮盖,有意无意之中被淡忘。被害在法庭上参与刑事诉讼活动有利于及时查明犯罪事实,有利于保护其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司法的公正、公平和高效。根据修订后的现行《刑事诉讼法》,被害

  • 标签: 公诉案件 被害人 席位设置 刑事诉讼法 司法公正
  • 简介:司法实践中,要从如下途径来保障刑事被害的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重视诉讼过程中被害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实践中,大多数被害并不清楚案件的进展情况,不能及时理解案件的处理结果,知情权没有保障,参与权更无从谈起。因此,各级司法机关,尤其是一线办案机关有必要转变司法观念,重视被害的权利保护,并考虑在受理案件、提起公诉、指控内容和环节赋予被害一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不仅进一步加大司法机关的透明度,也有利于被害的安抚工作,并可以有效预防被害闹访缠诉现象的发生。

  • 标签: 刑事被害人 刑事案件 司法机关 司法实践 参与权 知情权
  • 简介:2012年2月8日,一起发生在西安的刑事案件被害家属索要20万元赠款的事件,让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药家鑫案再度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与去年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受害人家属,强烈要求药家鑫偿命的民众意见相比,今年针对被害家属索要药家鑫父母曾许诺的20万元赠款的行为,公众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药家拒付20万元赠款。

  • 标签: 刑事案件 被害人 救济 赠款 家属 受害人
  • 简介:我国的犯罪被害学研究在整个刑事被害理论中,之所以认为犯罪被害学应当而且事实上也在刑事被害理论中发挥了先驱者的作用的基本根据是,犯罪是犯罪人对被害的一种侵犯

  • 标签: 失落被害人
  • 简介:犯罪被害责任是一个尚未受到广泛关注和接受的概念,但是随着犯罪被害学的发展,社会互动理论、被害性理论等充分论证了犯罪被害责任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世界上一些国家也通过立法肯定了犯罪被害责任的存在。认定犯罪被害责任有助于强化广大潜在犯罪被害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有助于构建科学的犯罪预防模式,实现刑罚正义和社会正义。为了将犯罪被害责任应用于实践,需要首先明确犯罪被害责任的判断标准,然后对犯罪被害责任进行分类,最后通过立法、司法等环节建立我国的犯罪被害责任追究制度。

  • 标签: 犯罪人 被害人 犯罪被害人责任 追究制度
  • 简介:被害承诺是司法实践常见的,但现行刑法并没有明文规定的一种阻却犯罪事由。其法理根据是,刑法以保护法益为目的,尤其是个人法益,被害以自己的意思主动放弃的个人法益则不受刑法的保护,但前提是,被害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权益以及危及生命的身体健康权益。被害承诺的成立,首先是承诺主体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同时具有意思自治的能力;其次,承诺的对象只能是个人法益,对他人法益、国家法益做出的承诺无效;另外,承诺以被害意思表示出来为必要,承诺时间只能是事前承诺。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法益放弃 意思自治 自己决定权
  • 简介:<正>被害报案与控告是指被害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将有关犯罪事实和(或)犯罪嫌疑人向国家专门机关揭露、揭发和报告的行为。前者一般仅针对犯罪事实的发生,被害提供的案件事实、证据材料较为简单笼统,往往不能明确指出犯罪嫌疑人。而后者则不仅有犯罪事实的发生,而且通常还具体地指明犯罪嫌疑人,提供的犯罪事实和证据材料相对比较具体和详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2款规定:"被害

  • 标签: 犯罪事实 证据材料 国家专门机关 刑事诉讼法 犯罪行为 公安司法机关
  • 简介:<正>一、序言平成7年,千叶地方裁判所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行为人在赛车场进行越野赛车的练习,被害是有7年赛车经验的教练,被害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指导行为人开车,在被害的指导下,行为人使用了未曾使用过的驾驶技术行车,结果引发事故,导致被害死亡。法院认为,行为人的驾驶方法以及被害之死亡结果是被害接受的危险的现实化,并且行为人的行为也不欠缺社会相当性,因而否定行为人成立业务上的过失致死罪。[1]在此判决后,围绕着过失致死伤罪,激烈地讨论着这样的问题:当被害参与危险行为并促成结果发生时,对于制造危险或者是促进被害实施危险行为的行为人,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免除罪责。

  • 标签: 地方裁判所 被害人同意 阻却 法益 指导行为 违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