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各骨密度(BMD)的差异。方法1214例在我院住院进行BMD检查的20~89岁的骨科病人及健康查体者,男性390例,女性824例,除外各种器质性、内分泌、消化系统及肿瘤等疾病,用双能X线吸引仪(DXA)测量腰椎BMD,通过计算机分析比较各BMD值的差异与相互关系,用EXCEL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BMD值以L1最低,L4最高,L1-2与L2-4BMD女性在40岁以上有显著差异(P<0.01),男性在60岁以上(P<0.05),80岁以后无明显差异,女性50岁以后骨丢失明显快于男性。结论腰椎各BMD存在差异,尤以女性明显,其差异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降钙素水平降低和增龄造成的腰椎退行性变有关。

  • 标签: 骨质疏松 腰椎 骨密度 退行性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密度骨折风险之间的关联性,以进一步了解预防和治疗骨折的策略。方法:我们收集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50例年龄范围在4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的相关数据。通过使用骨密度测定仪器测定参与者的骨密度,并记录他们在研究期间内是否发生了骨折。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比较不同骨密度水平下骨折的发生率。结果:在研究期间的50例参与者中,有10例发生了骨折。研究结果显示,骨密度较低的参与者患有骨折的风险较高。其中,骨密度处于正常范围的参与者只有2例发生了骨折,而骨密度处于低水平的参与者中有8例发生了骨折。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骨密度骨折风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保持良好的骨密度水平可以降低骨折的风险。因此,预防骨折的措施应包括增加骨密度的方法,如饮食调节、适量运动和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然而,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验证我们的发现并提出更具体的干预策略。

  • 标签: 骨密度 椎体骨折 风险
  • 简介:背景: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判断标准的一个条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但其体现骨折自身病理改变特点的价值很少得到体现。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不同时期的骨密度范围及病理学特征,验证骨密度变化与病理特点的一致性。方法:对45例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病例按年龄进行分组,术前均行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T值)检测,同时常规行影像学检查,之后给予经皮穿刺成形术,术中常规行活组织取出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前骨密度测定可见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病理学表现:骨小梁随骨密度的丢失而变细、稀疏、数量减少,同时骨小梁之间间隔增宽,排列随着压缩程度的不同呈不规则或断裂、紊乱、甚至出现坏死,周围可见纤维增生,后期有反应性新生骨的形成。骨密度下降的趋势与骨折病理表现的过程有一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质破坏分期是一个渐进性的病理发展过程,而骨密度的下降可反映的压缩破坏程度。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损伤基础实验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骨密度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确诊的62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对比分析患者检测结果。结果从机体骨密度来看。本组患者均低于x-2.0SD,所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30~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不同年龄段骨密度主要为(83.2±20.8)、(80.3±21.8)、(57.5±16.7)、(42.2±21.3);在骨密度低于x-2.5SD条件下,本组患者共有49例,不同年龄段骨密度表现(79.2±2.9)、(74.7±16.3)、(56.8±16.1)、(40.3±20.2);中老年群体的骨密度指标与年龄增长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会下降。结论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能够对患者实际骨量进行判断,还可以按照检测指数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析,为临床给予重要的数据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椎体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为了研究成分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因体重与BMD显著相关,成分各个组成相加等于体重,而成分为BMD的关系仍不清楚。方法随机选取206名16-52岁健康的男女性汉族人,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BMD与成分,进行BMD与体重,成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体重,瘦组织(LTM)与男女性的BMD显著正相关,脂肪组织(FTM)仅对女性全身,腰椎BMD起显著性作用。结论影响男妇女性BMD显著正相关,脂肪组织(FTM)仅对女性全身,腰椎BMD起显著性作用。结论影响男女性BMD的成分中,LTM是主要因素,FTM仅对女性BMD有影响。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成分与BMD的关系。

  • 标签: BMD 女性 体成分 骨密度 体重 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定量CT(QCT)对腰椎的骨密度进行无创性测量,查找出发生压缩性改变时QCT测量骨密度值范围,从而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应用西门子CT的骨密度测量软件及模,对60岁以上女性存在自发性压缩性骨折的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统计出骨密度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体重<40kg组,通过定量CT(QCT)所测出的平均骨密度数值为16.9±15.2mg/ml。体重>40kg组,通过定量CT(QCT)所测出的平均骨密度数值为27.7±13.3mg/ml。结论骨质疏松是引起自发性压缩性改变的主要因素,而体重越大椎越容易发生自发性压缩性改变。所以60岁以上女性,应注重骨密度检查,提早预防因骨质疏松而导致压缩性改变和脊柱畸形的形成。

  • 标签: QCT 骨密度测量 骨质疏松 压缩性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PVP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的骨密度值。方法本研究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这个时间段展开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共为100例,均为我院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n=50),分别进行PVP联合阿仑膦酸钠(A组)、钙尔奇D(B组)治疗,将两组骨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A组骨密度值优于B组,p<0.05。结论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施PVP治疗时可优先考虑结合阿仑膦酸钠进行,其对骨密度的改善效果更好。

  • 标签: 骨密度值 PVP 联合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阿仑膦酸钠 钙尔奇D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患者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47例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的绝经后妇女,分为骨质正常组(n=59)、骨量减少组(n=41)以及骨质疏松组(n=47),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测定骨密度,对比分析受检者不同部位脆性骨折骨密度以及血清骨转化指标。结果胸腰椎骨折以及胸椎骨折受检者腰椎、髋部以及股骨颈骨密度明显较无骨折受检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骨折与腰椎骨折受检者腰椎、髋部及股骨颈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正常组受检者CTX、ICTP以及PINP均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受检者,骨量减少组受检者CTX、ICTP明显低于骨质疏松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绝经后妇女胸腰椎骨折以及胸椎脆性骨折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绝经后妇女 椎体脆性骨折 评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密度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94例患者的各种中医体质类型与一般情况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9种体质类型中,以气虚质、阴虚质及阳虚质患者的骨密度值较低(P<0.05)。结论虚性体质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类疾病的风险更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骨密度检查,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医 体质类型
  • 简介:目的观察压缩性骨折骨痂骨密度变化与病程长度的关系,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术前定位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的可行性。方法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腰1压缩性骨折(均经磁共振成像或SPECT-CT明确诊断)患者66例,年龄60~80岁,均为绝经后女性。按病程长度分为A组(对照组)、B组(新鲜骨折组)、C组(亚急性期骨折组)、D组(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组)。运用方差分析观察骨密度比率(腰1骨密度/腰2骨密度×100%)与病程长度的关系。结果各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骨密度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39,P〈0.05),在各组多重比较中,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缩性骨折骨痂骨密度随病程延长而增加,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期骨痂骨密度较邻近明显增高,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双能X线骨密度仪不失为术前定位"责任"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陈旧性椎体骨折 骨痂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骨密度测量,探讨骨质疏松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200例,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分析其定量CT(QCT)脊柱检查资料,将骨折病例作为研究组、无骨折病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折组的椎骨BMD明显低于无骨折组,BMD与骨折呈负相关性,BMD越低,骨质疏松的程度越严重,发生骨折的几率就越高。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定是一种非常准确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利用此种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积极进行干预,从而预防骨折的发生。[关键词】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骨密度;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测量 椎体骨折 螺旋CT 负相关性 密度测定
  • 简介: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该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吃柠檬有助于改善钙吸收率,同时能辅助降压。

  • 标签: 钙吸收率 柠檬 骨密度
  • 简介:一些中老年糖友体检查骨密度时发现骨密度减少,那么,什么是骨密度减少呢?骨密度减少是不是就是骨质疏松了?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呢?

  • 标签: 骨密度 密度减少 骨质疏松 中老年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老年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防治老年跌倒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航空总医院腰椎住院患者263例,患者年龄60~94岁。患者入院后检测血清25-OH-VD水平、BMD等生化指标。其中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VCF)住院患者159例为观察组,腰椎病患者104为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风险评分为7.36±0.75,显著高于对照组5.28±0.12(t=9.341;P<0.05)。两组患者血清25-OH-VD 、BMD T值均低于正常值,观察组为11.84±8.28µg/L和-3.72±1.36;对照组为16.45±11.77µg/L和 -2.51±1.64;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09,P=0.048;t=0.681,P=0.037)。且25-OH-VD 、BMD T值和VCF患者骨折相关性显著(r=0.461,P<0.001;r=0.659,P<0.001)。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25-OH-VD水平、BMD是老年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P=0.043;P<0.001)。结论:老年压缩性骨折患者BMD和25-OH-VD显著降低;BMD和低25-OH-VD 是老年压缩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跌倒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25羟维生素D 骨密度 
  • 简介:我和老伴都是“50后”,体检检查发现骨密度降低,请问有何锻炼的方法可以增强骨密度?山东常先生答:跳跃能增加人体骨密度,是一项很好的健骨运动。闲暇时,不妨学习兔子蹦,有强筋骨之效。跳跃之前,最好先做做热身运动,将腿部关节活动开,从而避免损伤。热身时,双手撑住固定物(如墙面),挺胸收腹站立,向前抬左腿或前后摆动左腿,坚持1分钟后,再换右腿做1分钟。要注意,抬腿的动作要柔和,幅度不宜过大,保持在身体能承受的范国内。

  • 标签: 骨密度降低 锻炼 体检检查 健骨运动 热身运动 关节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之间和体内不同区域骨密度的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其中男、女各50例,年龄21~69岁。10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5个年龄组,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间融合术治疗。在L1~S1CT正中矢状位影像选择松质骨范围最大的区域测量其HU值,进而将L1~5自上而下三等分,分别测量每一等份内松质骨的HU值;基于腰椎MRI,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对比5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不同年龄组间及同一年龄组内L1~5不同间的松质骨HU值,分析同一腰椎节段上、中、下不同区域松质骨HU值;观察不同Pfirrmann分级的腰椎间盘上位与下位松质骨HU值的变化趋势。结果各年龄组间患者的性别分布、体质量指数、病变节段、术前腰椎侧凸角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密度HU值在L1~5各之间并未表现出梯度差异,随着年龄增长L1~5HU值表现出下降趋势。L1~5体内部存在骨密度梯度变化,上、中、下1/3松质骨HU值依序增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0例500个椎间盘中,Pfirrmann分级Ⅰ级4例、Ⅱ级204例、Ⅲ级186例、Ⅳ级93例、Ⅴ级13例;上位和下位松质骨HU值随着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升高而减小,而上、下位松质HU值差值则逐渐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46、5.25、20.39,P值均<0.01)。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不同之间骨密度无梯度差异,而各腰椎体内部骨密度HU值表现出从头端向尾端增加的趋势。骨密度下降以及上下相邻松质骨骨密度梯度的较大差值对于椎间盘退变可能具有病因学意义。

  • 标签: 骨密度 椎间盘移位 腰椎 HU值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椎骨量是否存在丢失,以指导治疗。方法选择腰椎骨折者24例,行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后进行患及相邻骨密度测量。结果术前,术后1年患椎骨密度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年患与相邻骨密度值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腰椎骨折内固定期间由于内固定物的支撑作用,减少了患的应力刺激,患的机械负载降低,从而造成了患椎骨量丢失,这是造成内固定物取出术后继发楔形变及疼痛的原因之一。因此,内固定物固定时间不宜过长,固定期间应规律应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

  • 标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腰椎骨折术后 骨密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