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侧切除,保留对侧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间、峡部、小关节植骨融合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腰椎滑脱症并峡部断裂36例,男22,女14例,年龄平均47岁(35~76岁),均采用“一侧切除,保留对侧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间、峡部、小关节植骨融合”治疗。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18个月(12~24个月),间植骨融合标准参照FDA推荐的Simmons法,36例手术后3~6个月全部骨性融合。术前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8.5±0.4分,术后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为1.1±0.2分。结论一侧切除,保留对侧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间、峡部、小关节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并双侧峡部断裂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峡部断裂 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回植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其中回植组(A组)28例,减压内固定组(B组)30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输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及术后2年腰部功能等方面的情况。[结果]A组与B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8、32个月。两组相比较,A组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均较少(P<0.05),但卧床时间较长(P<0.05)。而两组在术后2年腰部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回植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安全、可靠,减少了椎管粘连和瘢痕形成,有助于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的稳定。

  • 标签: 椎板回植术 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闭合复位体成型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借助手术床使患者体压缩性骨折处于过伸状态,实现闭合复位效果,之后使用经皮穿刺行体成型和手术前后的X线对体后凸畸形角度和压缩率高度情况加以测量,了解患者高度恢复率和畸形矫正率情况。结果结合数据分析得知,患者手术前后体高度和恢复率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使用闭合复位体成型可帮助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患者恢复体高度,且效果更好。

  • 标签: 闭合复位 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位复位联合穿刺针撬拨复位经皮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体后凸成形(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68例OVCFs患者纳入观察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进行匹配分组,分为PVP联合组(调整手术床过伸20°~30°,如体位复位失败,依术前终板压缩程度双侧穿刺针反向撬拨,推注骨水泥)和PKP组(术前不调整手术床,穿刺后置入球囊并双侧扩张,推注骨水泥),每组各34例。术前拍摄患者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腰背功能。中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后第2天拍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Cobb角、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骨水泥是否渗漏、记录VAS评分,术后3个月记录ODI评估患者腰背功能。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统计患者治疗费用及再骨折情况。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PVP联合组手术时间[(42.7±5.9)min]、透视次数[(20.0±3.6)次]、治疗费用[(19 153±601)元]均优于PKP组[(67.4±7.3)min、(30.1±5.9)次、(27 496±669)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39、8.46、54.12,均P<0.001)。Cobb角:两组术后伤Cobb角[PVP联合组(10.7±4.5)°、PKP组(13.4±3.8)°]较术前[PVP联合组(17.0±5.1)°、PKP组(16.7±5.1)°]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61、5.61,均P=0.001),且PVP联合组较PKP组恢复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09)。PVP联合组和PKP组术后VAS评分[(3.9±1.5)分与(4.1±1.6)分]较术前[(6.9±1.1)分与(7.1±0.9)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3、8.88,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630)。PVP联合组和PKP组术后ODI(0.315±0.068与0.319±0.077)较术前(0.574±0.066与0.553±0.075)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54、14.16,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803)。两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642)。PVP联合组术后因外伤引起再骨折1例,PKP组无再骨折。结论体位复位联合穿刺针撬拨复位PVP和PKP均可缓解OVCFs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后凸畸形。体位复位联合穿刺针撬拨复位PVP在手术时间、对医患放射线伤害、治疗费用方面更有优势且矫正畸形效果更显著。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体位复位 穿刺针撬拨复位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急性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伤复位减压内固定术后脊髓功能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了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两院收治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共66例,男53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1±15.2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时间,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一天,术后一周、末次随访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患者按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情况进行分组,定义末次随访ASIA评分较术前提高一个等级以上者为A组,未改善则定义为B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选取存在统计学差异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因子间影响后,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寻找出预后相关因子,并使用ROC曲线找出具有显著意义的预后指标值。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前ASIA评分、术前等待时间两项指标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脊髓功能与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改善间显著相关(p=0.023

  • 标签: 急性脊髓损伤 预后因素 脊髓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单开门小钛经口复位固定治疗寰前后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应用经口单开门小钛复位固定治疗寰前后弓骨折患者13例,其中寰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6例,寰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1处骨折3例,寰前弓1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和寰前弓2处骨折合并后弓2处骨折各2例。记录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CT以评价寰椎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和内固定情况以及寰枢的稳定性。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术前ASIA分级D级2例,E级11例,术后均为E级;VAS评分由术前的(6.2±1.8)分降低至术后的(2.0±0.8)分。随访3~24个月,X线片、CT复查示小钛固定良好、无松动,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寰枢失稳、脱位发生。结论经口单开门小钛复位固定是治疗寰前后弓骨折的有效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 标签: 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结合经皮体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鲜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35例41,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60~92岁,平均(75.7±7.3)岁。过伸体位复位后行PV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5例41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0~85min,平均(35.0±14.1)min。体骨水泥注入量为1.8~9mL,平均为(4.6±1.6)mL。患者PVP术后VAS疼痛评分、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可部分恢复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安全可行,实用性强。

  • 标签: 过伸体位复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48例压滑板椎弓根钉复位植骨内固定切除减的手术配合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探访机制,心理护理,中配合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及用途,严格的无菌技术等;本48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成功,无并发症,默契的手术配合是手术得以成功的保障。

  • 标签: 椎弓钉棒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和半切除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病患84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Ⅰ组行半切除减压治疗,Ⅱ组行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Ⅰ组中出血量比Ⅱ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Ⅱ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良率为90.5%,Ⅱ组为83.3%,两组病患治疗优良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患治疗前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切除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目的:比较多节段颈脊髓病2种后路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因多节段颈脊髓病行成形(A组)和切除融合(B组)的患者的资料,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2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B组则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B组JOA评分较术后1周显著降低(P<0.05),B组与术前颈椎活动度的差值显著大于A组(P<0.01)。随访期间,A组C5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2.8%(1/36),B组为12.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P<0.05)。结论2种方法早期都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在颈椎曲度、颈痛和活动度的影响上,两者各有优劣。

  • 标签: 颈椎 脊髓疾病 颈椎病 椎板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椎板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14%,6~12个月X线片34例显示体间骨性融合,1例失败。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减压、Cage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 Cage 植骨融合 后路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围手术期内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88例上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实施围手术期内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疼痛评分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上颌骨骨折接受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患者实施围期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应用效果 上颌骨骨折 切开复位钛板坚固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体后凸成形(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9年2月采用PKP治疗体骨质疏松性骨折108例,其中多体骨折30例,骨折累及体后壁24例。局麻下扩张146个体,每注射2.5~6.5mL,平均4.6mL。根据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X线片测量体高度和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球囊扩张程度明显大于体高度复位程度,术后伤前缘高度平均恢复2.7mm(33.4%),伤中部高度平均恢复2.8mm(丢失高度的37.8%),Cobb角平均矫正3.3°,单侧与双侧扩张无显著性差异;疼痛改善程度与复位无相关性。结论PKP球囊在骨质疏松骨折体内扩张会使骨小梁压缩骨折,一般仅能使伤部分复位,复位程度与近期止痛效果无相关性。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脊椎穿刺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5例骨质疏松性体骨折患者(共43个体),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过伸复位结合经皮经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体后凸成形。对术前、术后1d和术后6个月的体高度、Cobb′s角和疼痛评分等进行评估。结果术后23例胸背部疼痛消失,2例疼痛明显减轻,未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及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所有患者腰背痛症状均无复发,X线片示24例体高度未丢失,1例有邻近体再骨折发生。体高度、Cobb′s角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过伸复位结合经皮体后凸成形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良好的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理想方法之一。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适当扩张球囊、灌注骨水泥等技术要点,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过伸复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扩大半切除+对侧潜行减压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以评估该式对于临床的借鉴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因腰椎管狭窄症行扩大半切除联合对侧潜行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间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9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腰椎神经功能状态JOA评分。结果共收集病例95例,男40例、女55例,平均年龄64.9岁(52~81岁)。术前JOA评分(14.5±3.2)分,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23.4±4.1)分,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术后患者骨性融合率98.9%;治疗改善率,优42例、良4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2.6%;中1例撕破硬膜导致脑脊液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扩大半切除+对侧潜行减压间融合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手术方式。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切除椎管减压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扩大半椎板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