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九七四年发掘的平乐县银山岭一百一十座战国,出土了包括铜、铁、陶、玉石等不同质料的文物一千零四十四件,为历年来广西战国时代考古的一次重大收获。这批墓葬及众多遗物因反映出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多年来一直为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所瞩目,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关于这批墓葬的国属,是涉及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目前相当有影响的一种意见认

  • 标签: 战国墓葬 考古学文化 楚墓 山岭 楚国 广西
  • 简介:包山基地位于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的包山岗地之上。岗上由南往北分布五个土琢,依次编为一号至五号,岗脊西部不见封土的三座古墓,则依其发现先后,编为六号至八号。这八座墓葬组成包山墓地,三号和七、八号为西汉墓,其余为战国基。

  • 标签: 包山楚墓 简介 战国楚墓 文物考古
  • 简介:帛画、镇兽的魂魄观念郑曙斌随葬帛画、镇兽,是楚国特有的葬俗,反映了楚人宗教观念和信巫鬼心理。这些图象、物象奇谲怪诞,今人的释读也难以略同。并非哪一种释读是唯一答案,而各种释读有助于我们从更多的角度去观察它们。本文试以周至汉代文献中提到的魂...

  • 标签: 镇墓兽 魂魄观 帛画 楚墓 楚人 《招魂》
  • 简介:<正>江陵溪峨山墓地位于荆州城西门外0.5公里许,北依太晖港(河),西与荆南寺相望。其名为山,实为一处高出附近地面约4米的土岗(图一)。清代曾在岗上建有庙宇。1980年,湖北省博物馆江陵工作站为配合江陵县皮革厂基建工程,在墓地东部清理了6座,1座汉墓。1986年6~7月,江陵县文物部门为配合县水利部门太晖港堤加固工程,在墓地西部清理10座,编号为M8~M17(图二)。一、墓葬型制

  • 标签: 江陵 楚墓 图版 腹径 省博物馆 墓葬
  • 简介:包山研究述评王建苏时值包山发掘五周年之际,《包山》和《包山简》已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前,国内刊物公开发表了有关包山研究的论文32篇,各种简报、报导和科普性文章近30篇,这些阶段性成果对于促进楚文化的研究无疑是有帮助的,本文拟将上...

  • 标签: 研究述评 楚墓 楚文化因素 包山楚简 车马出行图 工艺技术
  • 简介:淅川位于鄂、豫、陕三省边陲。这里古代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有陆通秦晋水达吴楚之称。因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开发较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其中楚人便是以丹江流域为起点,发展成为雄居一方的泱泱大国。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在这里修建丹江口水库,使当地最肥沃的土地成为丹江水库库区。几十年来随着水库水位不断变化和冲刷,

  • 标签: 出土玉器 丹江口水库 鉴赏 楚墓 河南 地理位置
  • 简介:长沙战国帛画是名为茵的棺饰,描绘主人升天的情态。鱼表示吉祥,出自西周开元;鸟为使者,导引升天;文采是蔓草卷云纹,因此是驾云升天图。

  • 标签: 帛画 葬俗 棺饰 升天
  • 简介:中国家具历史悠久、工艺清湛,至明代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明式”。当人们将探索家具史的触角再向前延伸到中出土的几千年前的精美漆几时,会惊奇地发现:这些沉睡底的楚文化艺术珍品,依然能激起人们心灵深处的层层波澜,本文仅就漆几的产生和用途、漆几所具有的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反映的社会意识、对后世家具的影响等等,做一探讨性的阐述。

  • 标签: 漆几 楚墓 明式 民族风格 向前延伸 造型特点
  • 简介:199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在淅川县仓房乡陈庄村行政村东沟村的和尚岭上抢救发掘了二座。原简报作者曹桂岑同志认为两为春秋中期后段的箴尹克黄夫妇。主要依据为M1中所出“克黄之鼎”鼎及收缴的铜

  • 标签: 楚墓 发掘 春秋 和尚 简报 夫妇
  • 简介:出土漆几艺术略论》简评刘彬徽刊于《南方文物》1992年第2期的《出上漆几艺术略论》对丰富多彩的文物中一个门类──漆几.进行了资料的综合整理与专项研究,选题很好,用功亦勤。此文特点有三:1、资料收集比较全面,为深层次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2、...

  • 标签: 楚墓 漆几 刘彬徽 专项研究 深层次研究 资料收集
  • 简介:<正>在我们文物考古界,已有不少人长期保持这样一些概念——“战国时盛行半瓦当,瓦当上有花纹,以(?)纹、涡形敦、双兽纹、树木纹等最为常见。”①又瓦当“在西汉中叶以后普遍成为圆形、瓦当上的纹饰,有的是“云”纹的几何画案;有的是“青龙”、“朱雀”的动物图样;也有的是文字瓦当,如“长乐未央”、“延年益寿”,等吉祥语。”②由于上述概念在一些人的思想里形成了成见。所以有些文物工作者往往调查东周城址或

  • 标签: 云纹瓦当 文物考古 西汉中叶 文物工作者 吉祥语 楚墓
  • 简介:式“镇兽”是中特有的随葬器物,反映了楚人特殊的葬俗和文化心理。本文探讨了式“镇兽”因时代、地域和主人身份差异而存在的演变规律,并依据其器型特征进一步认为式“镇兽”的构型为多层意象的综合体,其功用之一为引魂升天。

  • 标签: 楚式“镇墓兽” 历时性 共时性 功用
  • 简介:年代分期研究的新突破──《江陵九店东周》读后杨宝成杨定爱同志编著的《江陵九店东周》最近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江陵雨台山》、《当阳赵家湖》之后,又一部有关发掘与研究的重要著作。该报告资料丰富,编写严谨,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

  • 标签: 江陵九店 东周墓 分期研究 日用陶器 战国晚期 纪南城
  • 简介:文章通过对战国末期随葬陶器的研究,依据陶器组合及器形的差异,将该时期划分为五个区域,认为各区域在保持总体特征的一致性的同时,区域性特征也是明显的,并对各区域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 标签: 战国时期 楚墓 陶器 文化内涵 楚文化
  • 简介:<正>1981年冬,湖北省黄冈县黄州公社星火大队砖瓦厂,在制砖取土中发现一批古墓,并有一座的棺椁露面,经调查属战国竖穴土坑木椁,当即进行保护.1982年春,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意见,在黄冈地委和行署领导下,由省博物馆、黄冈地区博物馆和黄冈县文化馆派员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参加发掘工作的,还有黄冈地区各县的文物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还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四六六○部队的大力支持.

  • 标签: 发掘简报 图版 文物考古 楚墓 考古发掘 省博物馆
  • 简介:板栗岗群南距常德城区12公里,1997年至1999年,常德市文物处和鼎城区文物管理所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5座,其中东周68座.东周按墓葬形制分为三大类:带墓道的土坑;带二层台与龛的土坑;简单的土坑.出土随葬器物262件,其中陶器245件、铜器15件、铁器1件、石器1件.陶器组合形式主要分为日用陶器组合和仿铜陶礼器组合两大类.日用陶器组合的器物有鬲、罐、钵、豆等,仿铜陶礼器组合的器物有鼎、敦、壶、盒等.墓葬年代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后段.这批墓葬的发掘为和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材料.

  • 标签: 湖南常德 板栗岗 东周 楚墓
  • 简介:江陵,据文献记载是楚国的都城所在地,楚国在这里建都有好几百年。楚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大国。在她最强盛的时候,领土东至江、浙沿海,西至四川东部(今重庆市),北至河南、山东,南至两广。她不只是当时煌赫一时,还创造了极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后世留下了极宝贵的财富,并造成了极深远的影响。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提起楚文化,人们仅知庄、骚和少量传世的铜器。1933年安徽寿县楚王盗掘出土大量精美的铜器后,国内外大为震惊,舆论哗然。学术界、文物界、古董商便都把目光投向了安徽,安徽也就成了备受世人关注的楚文化中心。40年代,在国内外一些不法之徒的扇动、利诱下,从长沙中盗掘出了大量精

  • 标签: 纪南城 楚文化 楚墓 江陵 张云鹏 考古工作
  • 简介:南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及南阳境内多处原始社会遗址中出土的化石、器物表明,远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 标签: 南阳 考古发现 家族 原始社会 遗址 出土
  • 简介:<正>在省文化厅、武汉市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武汉市博物馆和武昌县博物馆参加并联合组成的考古队,于1990年夏至1991年初,对明代昭王朱桢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获取了

  • 标签: 王朱 文物考古 博物馆 明代初期 武汉市 考古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