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没有规定独立的死刑案证明标准,长期以来我国刑事案件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均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为证明标准。遵循人的认识活动规律和刑事诉讼证明活动规律,我国应当建立起递进型的死刑案证明标准,将"合理根据"作为侦查阶段的死刑证明标准,"充分确信"作为审查起诉阶段的死刑证明标准,"确定无疑"作为审判阶段的死刑证明标准。

  • 标签: 死刑案件 证明标准 合理根据 充分确信 确定无疑
  • 简介: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因此确保死刑的正确及平等适用至关重要。但是除死刑复核之外,我国法律对死刑量刑的程序保障几乎没有规定。学界的探讨也集中在死刑复核的行政式审查及死刑案的三审制等宏观层面。但很少讨论死刑判决的标准和适用该标准的量刑程序。文章通过讨论美国的死刑量刑程序及我国《上海法院量刑指南——总则(试行)》和《上海法院量刑指南——毒品犯罪之一》关于死刑量刑的规定,认为我国死刑量刑程序主要包括:定罪和量刑程序分离;综合分析加重处罚情节和减轻处罚情节;比例审查。

  • 标签: 死刑 死刑量刑标准 死刑量刑程序
  • 简介:<正>在美国,从联邦最高法院准许恢复由州法院处决死刑犯的1976年到1982年为止,执行死刑的步调很缓慢,一共处决不过6人,而1983年最高法院准许了法律程序上尚存有未解决的宪法问题的'赤裸裸'的死刑,该年的处决达到了5人,1984年增加到21人。1985年7月为止又已处决了15人,其中5人是德克萨斯州处决的。这个州还预定1985年8月中旬在一个星期的两天里处决4个人,这致使矫正厅长要求法院重新调整死刑的执行问题。1982年德克萨

  • 标签: 死刑案件 死刑犯 联邦最高法院 法律程序 州法院 新调整
  • 简介:不是对所有致人重伤并造成严重残疾的犯罪人都可以适用死刑,对于故意杀人的犯罪人是否适用死刑,第一、案件的起因和被害人的严重过错是排除和阻却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重要情节

  • 标签: 审理死刑 案件问题 死刑案件
  • 简介:一、中标麒麟服务器操作系统功能及主要应用情况:本产品主要用于部署和管理企业级或数据中心级应用服务,提供多核处理器支持;提供“一架式”的基础软件架构、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系统管理以及全方位的安全增强;针对数据库和中间件产品,提供图形化的辅助安装工具:提供图形化的核心参数调整工具,进行参数优化配置;提供图形化的监控工具,实现对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以及硬件的监控和预警功能。

  • 标签: 民转军技术 服务器操作系统 监控工具 应用服务 全生命周期 图形化
  • 简介:摘要《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言下之意,除“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应判处死刑外,其他犯罪人均不适用死刑。“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我国的基本死刑政策。

  • 标签: 慎用 死刑 醒悟悔罪 缓期 毒品犯罪
  • 简介:作为一名从事刑事案件审理的法官,因为工作的关系对死刑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认识。经常参与死刑案的审判,无形中对死亡有了一种职业性的坦然。但每次面对被害人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和被告人家属哀求的眼神,这种职业的习以为常也为之动容了。每次面对的死刑也不仅仅是法条上的文字,而是一次次生与死的感动。

  • 标签: 死刑制度 犯罪行为 刑罚体系 刑事制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刑法规定的关于毒品死刑案的罪名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该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47条的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依照数额和情节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处罚档次,直至可以判处死刑。由于毒品案件日趋增多,一旦误判死刑,执行后,具有不可逆转性,所以应当慎之又慎。现就审理毒品死刑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贩毒 死刑案件 司法解释 刑法 量刑标准
  • 简介:刑案的刑事和解有蔓延的趋势,在理论界也有一定的响应。但从法治层面分析,死刑案的刑事和解在当下主流刑事司法模式下缺乏运作的法理逻辑根据,其庸俗化地理解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教条主义地理解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超越了能动司法允许的合理限度,转移了国家对犯罪的发生本应承担的社会集体罪责。此外,死刑案的刑事和解潜藏着司法腐败的巨大危险。所以,控制死刑是刑事法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通过死刑案的刑事和解不是适当路径。

  • 标签: 死刑 刑事和解 刑事政策 证伪
  • 简介: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政治文明也随之不断得以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下简称《刑诉法》)的修改一方面为司法机关更有效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同时也为刑事诉讼各个环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参加刑事诉讼时

  • 标签: 死刑案件 刑事诉讼 指定辩护 中国 二审阶段 一审阶段
  • 简介:随着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死刑案成了检察实务和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检察机关全面介入死刑案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立足法律监督机关的本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切实保证死刑判决的公正统一。

  • 标签: 睑察机关 死刑案件 司法改革
  • 简介:刑案二审开庭审理是刑诉法公开审判原则的“回归”,对于保证死刑案质量、加强司法人权保障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死刑案二审开庭审理体现了司法公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践行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需要,是保证基本人权的需要。在保障司法公正的前提下,简化程序、提高诉讼效率。在二审程序中要做好全面审查与重点审理的关系。加强证据合法性的审查,排除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取得的口供。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和律师在死刑案二审开庭中的辩护制度。注重庭内审和庭外审的关系以及理顺审判组织间的关系。

  • 标签: 死刑 二审开庭 架构
  • 简介:有效辩护制度,以辩护权的充分享有为前提,强调被追诉人有权获得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刑事辩护。死刑案由于其刑罚的不可逆性,被追诉人应当有权获得相比普通的刑事案件更为有效的刑事辩护。近年来,随着人们(包括刑事被追诉人)对自身合法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刑诉法在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中的突出努力,死刑案中辩护律师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辩护权的行使空间也空前增强。但是,实践中死刑辩护的有效性却并无太大提高,死刑辩护的质量也并不尽如人意。死刑辩护律师不能提供有效的辩护,不仅变相侵害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使得庭审流于形式,而且也不利于法官“兼听则明”防止冤假错案的产生。但是,受一些错误理念的影响,实践中法官们往往对死刑辩护中律师的不称职行为选择“视而不见”或表示“束手无策”。因此,作为一名战斗在死刑案审判一线的刑事法官,笔者以所在法院因辩护人违反程序规定而被发回重审的两个案件为起点,试图通过对所在中级法院近四年内审理的一百余件死刑一审案件的辩护情况进行考察,从而更全面的展示当前死刑辩护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试图从一名法官的思考中探寻促进死刑案有效辩护的路径。笔者认为法官应当在实现死刑有效辩护的漫漫征途中从积极为辩护律师的辩护行为提供保障以及对辩护律师的无效辩护行为进行干预两个方面有所作为。

  • 标签: 死刑案件 有效辩护 中级法院 一审案件 法官 干预
  • 简介:“我们办理的案件,关乎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名誉,容不得半点差错和马虎,案件质量是公诉工作的生命!”这是自治区检察院公诉二处处长、检察官戴丽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多年来,广西检察机关公诉部门高度重视命案办理工作,创新机制、精准施策,积极构建死刑案质量保障机制。

  • 标签: 案件质量 检察机关 广西 重刑 质量保障机制 人的生命
  • 简介:摘要《消防法》修订后,消防救援机构不再拥有消防责任事故罪及失火罪涉刑案的承办权限,本文通过对火灾事故调查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涉刑案进行分析,探讨涉及刑事案件的火灾事故调查应注意的事项及处理方式。

  • 标签: 火灾事故调查 刑事案件
  • 简介:在死刑案中,被害人家属既难以通过量刑程序实现自己的复仇愿望,也难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应有的赔偿,还难以通过司法救助机制获得充分的救助,这导致了被害人家属很难理性地对待刑事诉讼制度,进而采取信访甚至闹访等非常规手段来主张自己的诉求。为了兼顾死刑判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一审法院不得不面临死刑政策与民意之间的直接冲突。一审法院尤其是承办法官在死刑案一审判决前后始终面临着信访带来的压力。为了妥善处理死刑案被害人信访问题,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信访工作机制,并以此为契机,稳步、有序地推进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死刑案件 信访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 简介:目前,对于刑交叉案件处理,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都较为原则笼统,表现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不同地区对同一刑交叉问题的司法政策及裁判尺度大不相同,从而制约了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本文就刑交叉案件的处理机制进行一些探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首先简述了刑交叉案件与先刑后模式的概念、先刑后处理方式产生原因;其次阐述了刑交叉案件的类型以及先民后刑模式的处理方式;最后一部分则是针对当前环境下我国先民后刑模式下提出的几点建议。

  • 标签: 民刑交叉处理原则 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