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类型倾向,是汉赋的一个重要创作特征。它的形成,源于作家在创作中给对象以双重的理想,即对象选择的理想和艺术表现的理想。前者,是作家用自以为完美的类型来概括他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后者,是作家力图给这个类型赋予尽可能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汉赋的类型倾向于创作实践有何影响?它形成的历史原因究竟何在?这在汉文学史上,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 标签: 类型化 汉赋 文学形象 理想化 作家 历史原因
  • 简介:本文第一部分谈赋的由来,指出刘勰“赋自《诗》出”理解的偏颇,著重阐述荀子、宋玉在赋这一文体创建中的作用,由此说明赋作为文体的若干特征。第二部分谈辞与赋的区别,两年时期,辞赋混称,以辅称辞,但从刘向编辑的《楚辞》所收作品来看,其区别的标准是分明的,二者各有其独特发展的轨迹。第三部分论述汉赋的体制及其流变,着重指出汉赋虽以汉大赋为主流,但两汉时期,抒情言志的骚体赋,散文赋亦与汉大赋同步发展,因此我们在论述汉赋的发展历史时,应注意这两方面的情况,不可顾此失彼.

  • 标签: 汉赋之特征 起源 体制 流变
  • 简介:古称夏口.今名武汉。富足之城,鱼米之乡。二江相交,三山共会。腹有诗词,皆闻惟楚才高;胸怀大志,都知于斯为盛。两江交汇,通水路而繁华;四通八达;拥高铁而珍贵。

  • 标签: 汉赋 鱼米之乡 诗词
  • 简介:天地形胜,城以盛民,一个城市就是一本历史。武汉——华夏古城承载着这块土地的风雨兴衰,也见证了一方民众的智慧创造。所谓际遇和谐,心为之动;惟楚有才,问鼎中原。让我们一起随着这篇《武汉赋》感受真诚的心动,沐浴辉煌的荣光。

  • 标签: 问鼎中原 一本 际会风云 江汉朝宗 东风标致 自强学堂
  • 简介:两汉时期,易学与赋体文学的发展是相伴而行、相互促动、相得益彰的。当时不少士人既是赋作家.又是易学家、思想家,其易学思想和成就在其辞赋作品中同样有所反映。汉赋中所见易学史料甚多,其中在贾谊、扬雄、班固、张衡等人的赋体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 标签: 汉赋 易学 周易
  • 简介:<正>古籍今译,是当今社会赋予古籍整理工作者的历史重任.本文仅就汉赋今译问题略抒己见,希望得到方家师长的批评指教,以期提高古籍今译的整体水平.一、汉赋的基本句式汉赋是一种便于叙事的半诗半文的文体.《释名·释典艺》称:“赋,敷也,敷布其义谓之赋.”挚虞《文章流别论》称:“赋者,敷陈之称,古诗之流也.”钟嵘《诗品·总论》称:“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都指出赋具有叙事状物的特点.正因为这种文

  • 标签: 汉赋 虚词 译文 谓语 转词 古籍今译
  • 简介:汉赋与汉画是一个朝代文化艺术形式的杰出代表,尽管它们表现的方式不同,但是它们状物叙事,铺张扬厉的艺术风格,磅礴有力的气势,处处显示出一种姊妹艺术的精神。汉赋与汉画同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汉赋与汉画在内容选材上,有许多相同,画中有赋、赋中有画。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汉赋与汉画虽然是不同的艺术门类,"壮美"和"绮丽"是同样的审美特质。

  • 标签: 汉赋 汉画
  • 简介:<正>清代文艺评论家刘熙载《艺概·赋概》论及司马相如赋时说:“相如一切文皆善于驾空行危。其赋既会造出奇怪,又会撇窅冥,所谓‘似不从人间来者’此也。”所谓“奇怪”“窅冥”云云,无非是说相如之赋运用了奇丽梦幻的神话素材,写的是非人间的仙界神境,故武帝谈其《大人赋》,竟“飘飘然似游天地之间意”。早在汉代的司马迁也说相如之赋“多虚辞滥说”,晋人挚虞《文章流别论》也批评相如赋“假象过大”,说的都是艺术夸

  • 标签: 汉赋 自然性神话 神话传说 司马相如 社会性 神话想象
  • 简介:汉赋铺扬词藻,富丽炫耀,有似万花筒。此大汉国势伸张之反映。有言其思想贫乏,不亦过乎?对普通人提意见,尚且不爱听,臣下文人对君上讽谏,更不容易了,惟先歌颂,讲些爱听的。此铺述广博,堆砌词藻,而深邃的思想内容拳曲于华丽词藻之后,今稍探求,写汉赋四题。

  • 标签: 汉赋 思想内容 万花筒 普通人 伸张 讽谏
  • 简介:综考汉代经学,史家一般仅依据有关经本之训释疏解诸撰述,以明今古文《尚书》、《春秋》三传、四家诗(鲁齐韩毛)、“三礼”以及“京氏”“费氏”诸《易》学的文本义理,而对於当世创造之文本对经文的引述与训解,包括“奏议”文与“辞赋”作品等,却鲜有涉及。

  • 标签: 汉赋 汉代经学 《尚书》 《春秋》 《易》学 “三礼”
  • 简介:汉赋作为一代之文学,不同于其前时代之诗骚,亦与此后时代之俳赋、文赋、律赋有区别。其特质表现为在题材内容上“品物毕图”;在表达方式上,由于丽辞与夸饰等表现手法的大量运用,体物能“蔚似雕画”,写志能情繁理致,可谓“极声貌以穷文”;在结构体制上,有序,有正文,有乱,而遣辞造句,韵散结合。

  • 标签: 汉赋 汉赋特质 题材内容 艺术表达 结构体制
  • 简介:汉赋多体类存在的实际出发,对其审美研究中三个相互联系的根本问题进行新的系统诠释。在简宗梧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汉赋呈示的创作心态是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此乃独体的“汉赋性格”。实用对汉赋三体的呈现方式、结构和美学效果有积极作用。受创作心态制约,汉赋的审美取向是“丽以则”,而文本效果往往是“丽以淫”,其原因在于汉赋采用的特殊感知表现方式——密集的象类式铺陈,可称为“汉赋方式”。最后,从汉代赋家的审美人格来阐释上述创作心态和审美取向的主体成因,集中从典礼、经术活动的游艺、审美化书写,来证明汉赋实为古典审美发展史中的重要进阶。

  • 标签: “汉赋性格” “汉赋方式” 象类式铺陈 审美人格 审美化
  • 简介:汉赋章句与修辞艺术可溯源于古之祝辞,与周代祭、聘之礼的“赋辞”相关,并以“宗庙事”与“礼仪性”的双重衔接和“托物”、“陈辞”、“兼义”的共同特征,彰显其渊承与联系。赋家的“诵读”与“骋辞”技能,隐示了由祭祝“赋辞”经过行人“聘辞”、纵横“说辞”进入汉赋辞章的历史脉络,而汉赋家由语言向文字的转变,其中包括听觉与视觉、仪式与具象、对象与主体等问题,以及赋体修辞之“物”、“丽”、“类”、“媚”诸端,不仅揭示了汉赋章旬形式特征与内在价值,而且可引起对“辞入之赋”的省思。

  • 标签: 汉赋 礼仪 探源 章句 修辞艺术
  • 简介:明代学者对于汉赋文献所做的辑录、整理工作,历来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通过考察可以看出,明代出现了一大批对汉赋作品进行抢救性搜寻与整理的诗文总集或赋集。这些诗文总集或赋集可以划分为6种类型,它们不仅对所辑得的汉赋作品按照特定的体例加以编录,而且还汇辑了不少汉赋研究资料,并对汉赋作品施以评注。这些工作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是元代及其以前的学者们所未能做到的。毋庸讳言,明代的汉赋辑录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缺点与失误,比如所辑各赋很少注明出处,编辑中也有不少漏收、误收以及颠舛之处。但这些缺点与失误毕竟是次要的,并不能掩盖明代学术对前人的重大突破。明代虽没有出现大师级的人物,但明末学者却以集体的力量铸造了汉赋研究的兴盛局面,为清代汉赋研究的深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明代 汉赋编录 类型 特点 贡献
  • 简介:汉代与建安时代精神相似,这很容易激起建安文人对汉赋的亲切感和喜爱。而建安文人对汉赋的熟谙也使得他们对汉赋的借鉴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从对偶、炼字、词汇、题材等方面阐述汉赋对建安诗歌的影响。

  • 标签: 汉赋 建安诗歌 气骨 炼字
  • 简介:汉代的赋体文学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汉赋以象喻志,这是隐喻思维的标准流程.汉赋在内容上着力“体物”,而“体物”的目的则是为了“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这其实正是隐喻的方式.汉赋作为一种文学体式,在对隐喻方式的运用上可以说已经很成熟.汉赋大多采用假托的方式,实际上主要是艺术隐喻方式之一的借喻,也就是假借一个事物来表现某种情志.汉代的赋体作品,尤其是大赋作品,之所以在当时如此受到文人的厚爱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其关键因素就是隐喻思维方式的被看重和广泛应用.同时,汉赋也采用讽喻的方式实现其隐喻价值.汉赋在艺术意象的创造上具有很高的隐喻价值.

  • 标签: 汉赋 艺术隐喻 借喻 讽喻
  • 简介:汉赋将汉代的恢弘气势发挥到了极致,其直接服务于帝王更展现了帝王的至尊权威,领汉百载之风骚.汉代帝王宫殿的威严、雄伟、华丽而汉大赋的恢弘、豪放、奢丽,二者均承袭了汉时代的精神,体现着汉王朝的强大、汉代帝王的至尊.汉宫殿与赋都体现着汉人以“大”为美的意识,演为建筑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一次旷世交汇.

  • 标签: 汉赋 汉宫殿 建筑 文学
  • 简介:<正>巴蜀书社最近出版了我校中文系副教授,全国赋学研究会理事万光治的专著《汉赋通论》。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关于汉赋的通论性质的著作。全书三十二万余言,分文体论、流变论、艺术论,计十四章,作者突破了作家、作品论的传统格局,把汉赋和汉代文学置于较为广阔的文化历史背景,对汉人赋论、汉赋文体因素以及汉赋产生、繁荣、流变的原因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述,也对汉赋的描绘特征,类型、图案倾向和用字造语的奥秘作了颇有创见的研究。作者还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先秦文学、汉代

  • 标签: 汉赋 通论 赋论 文体因素 赋学 流变论
  • 简介:费振刚等辑校的一书,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它首先阐释了什么是赋,其次严格区分了辞与赋的界限,其三是基本解决了汉赋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该书博采广收,校勘精审严谨,是汉赋研究的必备参考文献.然而尚有两方面问题值得商榷:一是汉赋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二是辑佚方面尚有遗漏.

  • 标签: 《全汉赋》 文学评论 费振刚 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
  • 简介:1993年尹湾汉墓出土汉简《神乌傅》。这是一篇民间故事俗赋,作者借助神乌的故事表达对强权的憎恶和对爱情的追求。该赋的出土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对于研究汉代文学和文献学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汉赋 神乌傅 尹湾汉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