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流感病毒是重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可引起季节性流感流行和全球性流感大暴发,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流感病毒对宿主的致病性取决于病毒毒力及其对宿主的免疫逃逸,本文概述了流感病毒逃避宿主先天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各种策略,以及相关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流感病毒免疫逃逸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策略。

  • 标签: 流感病毒 免疫逃逸 先天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常志刚 楚歆 郑永科 钟益刚 文力 曾平 张桂芳 付春毅 佟训靓 龙云飞 李靖 刘爱华 刘亚林 奚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医院外科ICU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0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杭州 310006,北京医院急诊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老年患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并收集2020年2月1—28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分院B11东病区与光谷分院E1-3病区收治的10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最后随访日期为2020年2月28日),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人口学、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102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中,老年组(≥60岁)58例,中位年龄67.0(63.8,71.0)岁;中青年组(<60岁)44例,中位年龄47.5(38.0,51.8)岁;两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 0.855)。在暴露史中,42.0%(21/50)患者回忆曾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14.0%(7/50)患者来自群聚发病,18.0%(9/50)患者来自可疑院内感染。发热与咳嗽仍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消化道症状如恶心、纳差、腹泻和肌肉疼痛等非呼吸道症状应警惕,老年男性患者乏力与咳嗽首发居多。双侧斑片状阴影(57.9%、22/38)和磨玻璃影(42.1%、16/38)为主要影像学特点,42.1%(16/38)出现多部位累及。超过50%的患者出现血糖、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多项细胞因子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升高,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淋巴细胞、血钙水平降低。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比较,D-二聚体、血钙浓度异常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4.166,P=0.008、0.041)。结论老年患者总体以发热与咳嗽为最常见首发症状,老年患者临床实验室化验值多项异常,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病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描述和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罹患率、粗病死率等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疫情的综合研判和防治措施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报告的病例数据,结合重大干预措施及事件时点,采用累计罹患率、新增病例环比增长率、新增病例定基增长率、观察-确诊转换率、累计粗病死率、每日重症率、死亡重症比等指标对疫情不同阶段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湖北省的新冠肺炎疫情经历了1月10日至2月3日大量病例开始出现的暴发期,2月4-19日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续增加的高峰期,2月20日至3月3日新增确诊和新增治愈相持的平台期,3月4-18日病例减少和治愈增多的消退期。湖北省疫情累计罹患率从1月19日的0.03/万增加至3月18日的11.46/万,武汉市从1月10日的0.04/万发展至3月18日的45.13/万,湖北省其他地区从1月20日0.002/万发展至3月18日的3.70/万;新增病例增速在疫情期间有不同波动,湖北省全境增速在2月12日达到最高值;湖北省累计粗病死率从1月19日的1.01%增加到1月26日的5.13%后下降至2月13日的2.54%,之后缓慢增加到3月18日的4.62%,武汉市累计粗病死率趋势和湖北省一致,但略高;湖北省每日重症率从1月27日26.88%升高至3月18日34.27%,死亡重症比从1月23日7.37%下降至3月18日0.35%。结论湖北省新冠肺炎流行的疫情周期为60 d,约为一个最长潜伏期或隔离期(14 d)和湖北省确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 d)之和的1.76倍,提示我国陆续出台的重大抗疫决策效果显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罹患率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截至2020年2月19日24时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1 265例确诊病例(包括地区分布,重症及死亡例数),及其中整理汇总的河南省各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公布的1 07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详情(含有详细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1 079例患者中男性573例(53.2%),女性505例(46.8%),男∶女为1.14∶1;高发年龄集中在36~59岁(553例,51.3%),平均年龄为46(四分位间距为24)岁;515例(47.7%)有武汉居住、旅游、经商或火车在武汉短暂停留史,382例(35.4%)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1 265例患者中重症病例72例(5.7%),病死率为1.5%;河南省信阳市(269例,21.26%)、郑州市(156例,12.33%)、南阳市(155例,12.25%)、驻马店(139例,10.99%)最多,其次是商丘(91例,7.19%)、周口(76例,6.01%);其中605例患者中发热有553例(91.4%),乏力44例(7.3%),咳嗽110例(18.2%),咳痰19例(3.1%),畏寒6例(1.0%),寒颤7例(1.2%),流涕21例(3.5%),鼻塞8例(1.3%),咽干咽痛24例(4.0%),头痛21例(3.5%),前胸疼痛6例(1.0%),气促18例(3.0%),消化系统症状者21例(3.5%);死亡病例年龄在33~86岁,平均年龄为72(四分位间距为17)岁;男性7例(63.6%),女性4例(36.4%)。结论河南省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且与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存在家族聚集性发病现象;新增病例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死亡病例以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居多。

  • 标签: 河南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恢复期血浆治疗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集出院2周后恢复期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200~400 mL,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及抗体检测后,输注于16例重型或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观察患者输注血浆后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血浆输注总量、平均抗体浓度、抗体输注总量及输注血浆前后1 d和3 d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及乳酸(Lac)的变化率。结果①患者特征:16例患者中有5例(31.25%)为重型,11例(68.75%)为危重型;62.50%(10/16)的病例存在基础疾病;危重型患者中有创呼吸机使用比例为90.91%(10/11),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使用比例为45.46%(5/11)。②恢复期血浆抗体浓度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本研究中输注的恢复期血浆抗体浓度在10.93~114.70 kAU/L,平均(56.44±39.40) kAU/L。有10例患者在恢复期血浆输注前2019-nCoV核酸检测呈持续阳性(可统计核酸转阴时间),其中8例患者在输注血浆后2~8 d核酸转阴,且重型患者核酸转阴时间较危重型明显缩短〔2(2~3)d比5(3~8)d,P=0.036〕;2例危重型患者输注的血浆抗体浓度较低,病毒未转阴,分别在血浆输注后3 d和6 d死亡。③实验室检测指标:恢复期血浆输注前后1 d WBC的变化率(0.81±0.28比1.00)、NEU的变化率(0.75±0.33比1.00)均明显降低(均P<0.05),接受恢复期血浆治疗患者的CRP水平在输注后1 d下降至输注前的约63%(P=0.017)。未观察到恢复期血浆输注过程中及输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论多数接受恢复期血浆治疗的患者2019-nCoV核酸转阴时间在输注后2~8 d,且重型患者核酸转阴时间较危重型更短;恢复期血浆治疗可降低患者CRP水平,治疗期间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事件。恢复期血浆抗体水平可能是影响输注后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因素之一,检测并筛选高滴度的恢复期血浆,并早期应用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有望提高恢复期血浆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恢复期血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和抗体浓度 核酸转阴时间 C -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起家庭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结果经调查来京湖北籍长居人员病例1为此次聚集病例的传染源,在整个潜伏期内共传染二代病例6人(病例2至病例7)。出现三代疑似病例1例。二代病例中有3例在暴露14 d后发病。指示病例1传染到二代病例6的途径为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指示病例1传染到家庭二代病例的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2种方式。全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症状方面,老年人群病情较重,青年人群症状较轻。除了呼吸道症状,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其他症状也不容忽视。结论家庭聚集性发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家庭聚集性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