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于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Ⅰ组,选择同期具有脑血管病风险因素且Ⅰ组危险因素匹配的110例个体为研究对象Ⅱ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90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Ⅲ组。比较3组对象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纤维蛋白原、外周血细胞的差异。随访2年后比较3组对象中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个体的预后差异。结果Ⅲ组、Ⅱ组及Ⅰ组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Ⅱ组及Ⅰ组血清白蛋白水平、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Ⅰ组、Ⅱ组、Ⅲ组再发脑血管病发生率分别为24.1%、18.5%及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亚组患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风险是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亚组患者的3.6倍。结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危险人群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者较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正常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风险增加。

  • 标签: 脑梗死 白蛋白 球蛋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白蛋白球蛋白测定。方法对样本进行临床检测。结论白蛋白(Albumin,ALB)相对分子质量为66300,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结合和转运蛋白,为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占血浆中蛋白的40%~60%。半衰期l5~19d,白蛋白由肝实质细胞合成,通过肝静脉进入循环。合成的白蛋白从细胞内被分泌到细胞间质,再通过淋巴管重新被回输,每天的循环量约为蛋白质合成量的l0倍。

  • 标签: 白蛋白 球蛋白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可切除胃癌(rG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rGC患者158例,随访截至2020年5月或患者死亡。术前计算AGR、PN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GR、PNI最佳预测界值,并进行分组。分析AGR联合PNI(AGR-PNI)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总生存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ROC曲线分析表明AGR、PNI最佳预测界值分别为1.19、43.70,AGR-PNI判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AGR、PNI(Z = 2.596,P = 0.009;Z = 2.403,P = 0.016)。基于AGR、PNI的最佳预测界值,对患者进行AGR-PNI评分并分组:0分组(AGR ≥ 1.19、PNI ≥ 43.70,75例),1分组(AGR ≥ 1.19、PNI < 43.70,或AGR < 1.19、PNI ≥ 43.70,55例),2分组(AGR < 1.19、PNI < 43.70,28例)。三组年龄、性别构成、肿瘤直径、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比< 60岁,HR = 1.878,95% CI 1.011~3.491,P = 0.046)、TNM分期(Ⅲ期比Ⅰ期,HR = 2.148,95% CI 1.074~4.296,P = 0.031)、组织分化程度(中等或好比差,HR = 0.399,95% CI 0.211~0.753,P = 0.005)、AGR-PNI(2分组比0分组,HR = 2.729,95% CI 1.303~5.715,P = 0.008)是影响rG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GR-PNI可作为rGC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AGR-PNI高分组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胃肿瘤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预后营养指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探究其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外科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28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R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死亡的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ROC曲线分析AGR对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获得最佳临界值;分析AGR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在5年随访期间的生存率。结果存活组肿瘤分期为Ⅰ、Ⅱ、Ⅲ期人数、细胞高/中分化人数、肿瘤侵袭深度为T1/T2、人数、淋巴结未转移人数、化疗人数、术前白蛋白球蛋白、AGR水平分别为68例、42例、18例、99例、95例、108例、60例、(43.52±6.73)g/L、(23.75±4.38)g/L、1.90±0.34,死亡组分别为6例、11例、7例、15例、17例、18例、8例、(39.42±4.28)g/L、(26.58±4.12)g/L、1.62±0.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18.695、4.455、5.120、3.742、2.137、2.873、2.931、3.506,均P<005),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存活组术后白蛋白球蛋白、AGR分别为(38.72±5.69)g/L、(24.13±4.56)g/L、1.60±0.35,ALB、AGR明显低于术前(t=6.162、6.956,均P<005),死亡组分别为(34.18±4.37)g/L、(26.92±4.25)g/L、1.27±0.39,ALB、AGR明显低于术前(t=4.197、2.879,均P<005),死亡组的白蛋白、AGR明显低于存活组,球蛋白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05、2.779、4.162,均P<005);AGR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73;AGR≤1.73分别患者术后复发、死亡密切相关(OR=1.18、1.23,95%CI:1.02~1.59、1.08~1.64,均P<005);AGR>1.73的患者的生存人数为98例,明显高于AGR≤1.73的患者(3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869,P<0.05)。结论术前患者血清AGR水平是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低水平AGR的患者术后死亡的风险越大,术前血清AGR水平对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预后 危险因素 相关性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人群,根据出院1年内是否出现急性加重再次入院以及死亡,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预后结局等指标,使用ROC曲线法判断血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和预后结局的最佳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的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ALB、FEV1%以及AGR水平显著高于不良组,GLB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在胆管癌晚期患者的总体预后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25例胆管癌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PNI和AGR最佳截断值,分别以46.50和1.67为分界值分组,分为高PNI组和低PNI组,高AGR组和低AGR组,分析各组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黄疸、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转移、辅助化疗的统计学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有可能影响胆管癌晚期预后因素。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高PNI组中位生存时间(OS)为19个月[95%可信区间(CI):15.4~22.5],低PNI组中位OS为13个月(95%CI:10.5~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AGR组中位OS为19个月(95%CI:16.2~21.7),低AGR组中位OS为15个月(95%CI:12.4~17.5,均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黄疸[风险比(HR)=2.145,95%CI:1.380~3.335]、转移(HR=3.121,95%CI:2.058~4.733)、PNI(HR=0.242,95%CI:0.156~0.375)和AGR均是影响晚期胆管患者OS的危险因素(HR=0.656,95%CI:0.440~0.977,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PNI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0.209,95%CI:0.078~0.564)。结论胆管癌晚期患者低PNI提示预后不良,PNI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管癌 预后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 简介:T3除了增加V1肌球蛋白异构体,V3肌球蛋白异构体的表达使得心脏降低收缩耗能,V1肌球蛋白异构体和SERCA2泵数量增加导致甲亢时心脏ATP消耗明显增加

  • 标签: 心脏功能 肌球蛋白心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R)对非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NMCCRCC)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NMCCR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AGR最佳截点值,根据截点值分为高AGR组(AGR≥1.59)和低AGR组(AGR<1.59)。对影响NMCCRCC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1例NMCCRCC患者中,高AGR组38例(62.3%),低AGR组23例(37.7%)。两组患者年龄、球蛋白水平、临床分期、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AGR组的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均短于高A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GR<1.59是患者总生存及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HR=0.233,95%CI 0.073~0.742,P=0.014;HR=0.343,95%CI 0.134~0.873,P=0.025)。结论术前AGR对NMCCRCC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非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球蛋白异常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IgG、IgM、IgA的变化及电泳分析情况。方法: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是免疫比浊法。结果:19例异常患者中;免疫球IgG升高的15例,占78.95%,其均值为43.32±26.1g/L;IgA升高的3例,占15.79%,其均值为20.47±50.12g/L;IgM升高的1例,占5.26%,其均值为1.38±2.48g/L。蛋白电泳结果15例IgG-k型、4例IgA-λ型。结论:免疫球蛋白分型及其蛋白电泳分析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k型 λ型 IgG IgM IgA 蛋白电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联合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新钢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但无肾病者为究研A组,30例糖尿病肾病者为研究B组,30例来本院体检结果正常的人员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受检者ACR、β2-MG水平,并分析ACR和β2-MG 糖尿病肾病的关联性及2项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B组的ACR、β2-MG水平明显高于研究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β2-MG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93.33%、91.67% ,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R、β2-MG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及灵敏度,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β2微球蛋白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尿液微量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以往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各52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尿液微量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例数。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尿液微量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检测结果阳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的尿液微量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水平会呈现异常升高状态。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 肾损害 尿液 微量清蛋白 &alpha 1-微球蛋白
  • 简介:结论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尿mAlb、尿α1MG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伤,本文通过联合检测尿液微量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来研究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60例健康人及60例糖尿病患者尿mAlb、尿α1MG含量

  • 标签: 尿液清 微球蛋白 早期肾损害
  • 简介:丙种球蛋白(又称免疫球蛋白下简称丙球)之适应证是有限的,仅对几种疾病的防治有效。然而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丙球的滥用情况比较严重。这不但造成药物的浪费,甚至有的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因此,提高对丙球的认识从而做到合理使用非常重要。丙球之生物学特性丙球目前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g)。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质之不同,将其分为五大类即IgG、IgA、IgM、IgD和IgE。其中80%的成分是IgG。它们是体液免疫的抗体成分。

  • 标签: 丙种球蛋白合理 合理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病患者应用血液检验结果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6月~2022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50例风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相关的血液成分检测。结果:实验组血液检验结果中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及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成分检测 风湿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营汤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8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患儿是否采用营汤治疗将其分为营汤组(6例)和常规西医组(22例)。营汤组男5例,女1例,年龄(2.23±1.80)岁;常规西医组男15例,女7例,年龄(1.65±1.09)岁。常规西医组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营汤组在常规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营汤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水平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营汤组患儿入院发热、手足肿胀、眼结膜充血、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1.88±0.19)d、(2.27±0.12)d、(2.75±1.84)d、(2.92±1.69)d,均短于常规西医组(2.64±0.50)d、(3.90±2.14)d、(5.29±1.94)d、(5.02±2.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高于常规西医组[1.12(0.67,2.35)g/L比0.50(0.35,1.2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汤组患儿炎性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水平常规西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营汤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 标签: 川崎病 清营汤 丙种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尿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验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选择90例为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期内于本院接受体检的9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mALB、IgG及β2MG水平检验。比较两组mALB、IgG及β2MG水平,同时应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价值效能。结果 观察组mALB、IgG及β2MG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mALB、IgG及β2MG水平诊断老年糖尿病的效能良好(P<0.05)。结论 mALB、IgG及β2MG在老年糖尿病中呈高表达水平,且随着病情严重,上述指标表达水平越高,可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