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魏晋南朝时期并没有“”的名字,“”的概念是今人提出的。结合南朝人的论述不难看出,所谓其实就是南朝人所说的受了玄学之风不良影响的。不过,南朝人所指的不良影响包括思想趋向、作品基调、辞采和词趣四个方面,而当下的研究却并未完全据此立论,往往脱离南朝人的评价,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魏晋诗歌中选出一部分作品,然后名之日“”,并据此为他们的研究提供支持。由于研究者所面对的作品互不相同,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就无法达成共识。

  • 标签: 刘勰 钟嵘 玄言诗 玄学
  • 简介:是与抒情诗并列的诗歌类型,实质是玄学思维主导的,以究天人之际与泛理感悟为指向的新诗体。玄学思维是生成的主因,它不同于传统抒情诗重情感象喻的通感思维,而是通感思维与理性思维融合的结果,是重理感悟的新的诗学思维。在魏晋以前已有漫长的演化史,它孕育于《易经》,萌芽于春秋战国《老子》、《庄子》、《楚辞》、《易传》的短章,发展于两汉的小诗。诗体与抒情诗体并行发展的历史亦折射出两种诗学思维方式玄学思维与通感思维对人类艺术精神的影响。

  • 标签: 玄言诗 诗学思维 玄学思维 通感思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佛理,佛理是东晋中期并生同荣的两类诗作,那时黄季刚先生对与佛偈的亲缘关系

  • 标签: 佛偈 玄言诗佛
  • 简介:佛理,佛理是东晋中期并生同荣的两类诗作,那时黄季刚先生对与佛偈的亲缘关系

  • 标签: 佛偈 玄言诗佛
  • 简介:<正>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特的诗歌体类,它是魏晋玄学直接影响下的产物,随着玄学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玄学的式微而消亡。在内容上,以谈玄论道,表现玄学思想及人生态度为旨归。产生后便受到贬抑,研究者甚少,这使得我们对这一文学现象缺乏明确的认识。本文主要是对它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轨迹作一粗浅的探索,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发展演变的轨迹如何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 标签: 玄言诗 玄学思想 玄理 兰亭诗 正始 发展演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9
  • 简介:说现代是‘难懂的’,现代派新诗几乎是具备了魏晋的一切特征,为什么现代人写的给现代人看

  • 标签: 新诗现代 玄言诗新诗 现代派
  • 简介:在东晋一朝达到兴盛,而显赫一时的士族也在东晋一朝由盛转衰。时间的吻合并不纯粹是历史的巧合,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空虚无聊的士族的需要而兴盛,转移了士族的注意力,使士族进一步脱离现实,对士族在政治上的退化起到了加速的作用,进而加速了其衰落消亡的进程。

  • 标签: 玄言诗 士族 关系
  • 简介:以其崇义重理的特征深刻地影响了理学,并为理学奠定了基本的意义生成模式,即以诗化的议论阐释深邃的哲理,通过意象呈现情感和理智的融合,用境的构造传达悠远的理趣。所具有的形上性、隐喻性和主体性,为理学同样特性的形成起到了发轫作用。""和"理"的至上性和至善本质规定了和理学的道德性,使二者具有鲜明的道德立场。根据述事、抒情和说理三种元素在诗中所占的地位和比例,可以将划分为"但陈要妙"的玄理、"冥然会"的和"超入境"的。玄理是阐说义理之性理的先导,是吟咏性情之理兴的前茅,是表现意境之理趣的始基。理学诗风类似于诗风的历史重演。在题材、类型的规定性上,能对理学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体用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以理事不二、体用相即为思想基础,暗含着月映万川、理一分殊意识的萌芽。

  • 标签: 玄言诗 理学诗 体用思维模式
  • 简介:摘要  《文心雕龙·明》中写到晋宋间的诗歌发展,有一句是:“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这一句话说明了南朝宋初文学发展在诗歌上的变化。“庄老”指的是以庄老为主的玄学思想,也指表达玄学的,“告退”与“滋”说明了由到山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通过结合刘勰对以及对山水的影响等观点,并从诗歌内容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与山水的关系,能更好理解这一理论以及两种诗歌流派的发展过程。

  • 标签:
  • 简介:和小属于杂体.沈德潜《说晬语》卷下云:"杂体有大、小、两头纤纤、五杂俎、离合姓名、五平、五仄、十二辰、回文等项."

  • 标签: 大言诗 小言诗 杂体 诗风 创作手法 抒情
  • 简介:钟嵘在《诗品》中认为刘琨、郭璞变革永嘉平淡诗风系因“彼众我寡”而告于失败。然而,刘、郭的失败并非仅仅因为人数上的“彼众我寡”,还与“彼“”我“双方的社会地位有关,其中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东晋政坛的权势之士大都喜好清谈,贵崇虚,所以在他们的推动下,平淡诗风在东晋得以传承,并最终促成了在东晋的兴盛。

  • 标签: 诗品 刘琨 郭璞 玄言诗
  • 简介:郭璞殉物、干名的人生实践,与玄学人生观有着很大的区别;他在缘情绮靡、理过其辞两种诗风影响下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带有糅合的特色;游仙诗自身的诗体特征,与诗风处于某种“似”与“不似”的胶葛之中;诗风之“交”,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郭璞《游仙诗》中的慷慨之气、坎螵之怀与艳逸之采,较早地对淡乎寡味的诗风产生了难得的反拨作用。昔人异同,各有侧重,而宗归近似。

  • 标签: 人生实践 艳逸诗风 诗体特征 突破与反拨
  • 简介:<正>仅仅在数十年前,学术界还有人认为,唐朝人是不会记谱的,至于俗字谱(又称“大字谱”,乃工尺谱的前身),则是宋朝人的“特创”。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毕竟于1900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发现了乐谱资料三件。第一件是伯希和编号3808(背面),曲谱总数为二十五首,依据笔者的考证,曲谱的抄写人是敦煌僧侣梁幸德的三位助手,抄写时间是公元934年闰正月,抄写地点是洛阳——该年,梁幸德奉敦煌归义军节度使

  • 标签: 节度使 曲谱 敦煌莫高窟 白居易 琵琶 工尺谱
  • 简介:诗人孟浩然,与开元(公元713—741年)中著名诗人王维是好朋友,孟诗中“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句子,王维每吟咏时,常击节称赏。王维在朝中任官时,一日,邀请孟浩然前来切磋诗艺。同往常一样,浩然高高兴兴地来了,两人聚到一起,就热烈地讨论起诗歌的事情。

  • 标签: 孟浩然 诗人 王维 诗艺 诗歌
  • 简介:中国古体由简趋繁,形成了不同诗体和风格的古诗,对各体的源起辨析的文章和著作很多,本文就各体起源的说法进行甄别,对各体起首予以确定。

  • 标签: 中国 文学风格 诗歌起源 二言诗 九言诗
  • 简介:<正>谢朓,字晖,南齐著名的诗人。他的主要表现功名抱负和忧谗畏祸两大主题。谢朓的,巩固和发展了山水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对后代的山水有深远的影响。谢眺的,上变汉魏,下启唐风,是我国诗歌史上由五古诗转变到唐朝近体诗的一大关键。宋朝诗人赵师秀《秋夜偶成》诗云:“辅嗣易行非汉学,变有唐风”,于诗歌的升降得失之间,肯定了谢朓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此外,宋人唐庚《语录》说:晖,“渐有唐风”;明人胡应麟《薮·外篇》说:“晖为唐调之始”。清人吴淇更说:“谢朓“开唐人一代之先”谢朓的在声律、写景、风格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确渐近唐风。本文拟就声律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唐人 清人 唐风 山水诗 亲属 诗歌史
  • 简介:以汉代经学大家郑》学研究为考察中心,从其现存的《毛诗郑笺》及辑佚的《毛诗谱》、《六艺论》对《》的论述中去寻绎《纬》的客观存在。郑笺注《毛诗》,虽“以宗毛为主”,但对三家的引用时有,对纬书及《纬》的引用亦有。同时,《毛诗谱》解《》还部分吸收了《纬》解《》的方法与内容,并在《六艺论》论《》中直接引用《纬》论《》之“五际”、“六情”,从细节处揭示了郑对于《纬》的吸收与运用,也彰显了《纬》对于汉代《》学的影响。

  • 标签: 郑玄《诗》学 《诗纬》 诗句解说 《毛诗谱》 《六艺论》
  • 简介:本文通过对四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代表作家的分析,探讨了四始盛终衰的三方面原因:句式字数过少,典重有余而变化不足;创作过程中,“伤渊雅之致”,失去了四的本色;古代诗体演变和进化规律的结果。

  • 标签: 四言诗 渊雅 诗体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