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依照1997年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颁布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分级标准[1],2002年11月-2004年6月临床随机抽取符合突发性耳聋标准病人61例分成二组.治疗组31例(35耳),男19例,女12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7.5岁.发病开始到用药时间1-7天,平均3.7天.其中伴耳鸣者23例,伴眩晕者10例,耳聋、耳鸣、眩晕同时存在者9例.对照组30例(34耳),男21例,女9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8.2岁,发病开始到用药时间1-6天,平均3.5天.伴耳鸣者18例,伴眩晕者11例,耳聋、耳鸣、眩晕同时存在者8例.治疗前对病人病情、治疗过程及可能出现临床疗效预先告之.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治疗组 胰激肽原酶 临床观察 耳鼻咽喉科学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简介:目的比较联合应用嗜热菌蛋白和I型胶原消化对耳蜗基底膜上皮细胞的分离效果。方法分离P0-3天SD大鼠基底膜,并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胰消化组;B组嗜热菌蛋白消化组;C组I型胶原消化组;D组嗜热菌蛋白和I型胶原消化组。收集各组消化的细胞进行悬浮培养和诱导分化,分别计数各组形成的细胞球数目,应用免疫荧光对获得的细胞来源进行鉴定,并比较各组Cytokeratin-18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从4种方法分离得到的细胞经培养后均可形成细胞球,表达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细胞分裂标记物BrdU。获得细胞大部分均表达上皮来标记物E-cadherin和cytokeratin-18,而不表达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经过诱导分化后可以分化成毛细胞样细胞。应用嗜热菌蛋白和I型胶原消化获得的细胞球数目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而采用胰消化获得的细胞cytokeratin-18阳性率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嗜热菌蛋白和I型胶原消化耳蜗基底膜上皮细胞可以显著提高基底膜上皮细胞的分离效果,从而耳蜗前体细胞的研究提供有力研究基础。

  • 标签: 毛细胞前体细胞 细胞培养 上皮细胞 酶消化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耳蜗胱硫醚-γ-裂解(cystathionine-γ-lyase,CSE)的分布情况及在噪声刺激后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CSE在正常成年SD大鼠耳蜗内的分布及定位。32只SD大鼠被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1天组、1周组、3周组,后3组分别暴露于110dBSPL宽带白噪声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接受强噪声刺激前后CSE在耳蜗内的表达变化。结果CSE主要表达在大鼠耳蜗的血管纹,螺旋突,以及耳蜗微小血管处;在耳蜗内外毛细胞、各类支持细胞、盖膜及蜗神经节处未见明显表达。随着噪声刺激时间的延长,CSE在mRNA水平的表达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结论CSE在耳蜗内的分布及其在噪声刺激后的表达变化,提示其在改善耳蜗血循环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胱硫醚-Γ-裂解酶 大鼠 耳蜗 噪声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罗非班后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100例接受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同时使用罗非班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科学的观察表及处理预案,对其治疗中早期并发症观察和处理,并与非应用罗非班治疗的安全性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对其有效的护理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使用罗非班治件疗的患者出现牙龈出血、血小板下降、局部轻度血肿、穿刺点出血率较高。与非罗非班治疗差异显著P<0.05,但及时观察和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上合用盐酸罗非班能彻底的抑制PCI术后血小板凝集从而降低心脏不良事的发生,然而能增加出血的发生率,但通过有效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能有效降低罗非班带来的副作用。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围手术期 替罗非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在老年困难食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全凭静脉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全凭静脉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AB两组SBP(收缩压),HR(心率),手术前,手术中,术毕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在老年困难食道异物取出术全身麻醉中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依托咪酯 瑞芬太尼 老年困难食道异物取出术 全身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豚鼠耳蜗局部心钠素(atralnatruretcpeptde,ANP)和一氧化氮合(nitricoxidesynthase,NOS)免疫组化反应产物的分布,为研究ANP和NOS在豚鼠耳蜗局部血流、淋巴以及神经调节中的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检测ANP和NOS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分布特征。结果在耳蜗各转螺旋动脉和血管纹.螺旋缘、螺旋韧带和Corti器显示双阳性染色,螺旋神经节细胞及囊斑神经上皮细胞膜及轴突NOS阳性染色,胞质ANP阳性染色;盖膜、前庭膜阴性染色。结论ANP和NOS在内耳血流调节,内、外淋巴平衡调节以及神经信号传递等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机制,其分布特点与功能密切相关。

  • 标签: 心钠素 一氧化氮合酶 耳蜗 豚鼠 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尔式皮片在广基型外耳道肿物切除术后耳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31例(40耳)外耳道肿物病人,病理。结果外耳道乳头状瘤22耳、外生性骨疣5耳、耵聍腺瘤2耳、外耳道胆脂瘤11耳。将术中显微镜下切除后出现外耳道环形缺损1/2周以下的患者20耳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耳。外耳道环形缺损1/2周以上的患者20耳随机分为A1、B1两组,每组各10耳。A、A1组选择行耳后尔式皮片修复,B、B1组患者未行耳后尔式皮片修复,让创面自行修复。结果各组外耳道完全上皮化时间(天)A组(17.00±1.56),治愈率100%;B组(27.60±1.71),治愈率70%,两组上皮化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1组(18.30±4.32),治愈率100%。B1组(34.60±3.34),治愈率60%,两组上皮化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A1组临床观察随访6—29月未有外耳道新生物复发和外耳道狭窄出现。结论耳后尔式皮片在修复外耳道肿物切除术后耳周缺损效果可靠,大大缩短了术后愈合时间。可用于外耳道肿物切除术后外耳道缺损的修复。

  • 标签: 外耳道乳头状瘤 替尔式皮片 外耳道肿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中基质金属蛋白-9和CD105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49例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阳性表达率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MMP-9阳性表达率、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67.35%vs25.00%,37.69±9.27vs16.22±5.92)(P<0.05);低度分化、浆膜层以外、有淋巴转移胃癌MMP-9、MVD明显高于高+中度分析、未及浆膜层、无淋巴转移胃癌(P<0.05)。结论MMP-9和CD105表达与胃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能预测胃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 标签: []胃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盐酸盐酸萘洛尔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观察及护理,循证评估其治疗效果及其安全可靠性。方法将我科从2014年至今共收治57例血管瘤患儿中,对于部位特殊、类型特殊的血管瘤患儿40例;根据其家属意见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其20例接受口服盐酸盐酸萘洛尔治疗;20例接受门诊随访与观察。比较两组的血管瘤变化情况并监测治疗组服药前后患儿体温、心律(率)、心电图、血糖、肝肾功能、和呼吸等变化。结果经过住院一周,出院后继续用药三个月后;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观察组显效5例无效15例;治疗组与观察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患儿心率有所变化,其他如;血糖、肝肾功、呼吸和消化系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盐酸萘洛尔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过程中确有干预血管瘤的生长,而且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盐酸盐酸普萘洛尔 血管瘤婴幼儿
  • 简介: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广谱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ZVAD)是否可以保护耳蜗毛细胞免受噪声损害。方法选取三月龄健康小鼠,分为无噪声暴露组(DMSO)、单纯噪声暴露组(DMSO±Noise)及噪音±zVAD(zVAD±N0ise)组。依照动物体重计算,按照1.5mg/kg,噪音±ZVAD动物经腹腔注射ZVAD五次,其余组动物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DMSO作为对照。动物经噪声暴露后,于噪声暴露后一小时处死取耳蜗基底膜铺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照片,检测活性半胱氨酸蛋白8(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或于噪声暴露后两周行听力检测,观察ZVAD对噪声所致耳聋的影响。结果噪音暴露后耳蜗外毛细胞中活性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明显增强,腹腔注射ZVAD可明显抑制两种活性caspase的表达增强。同时对于噪声引起的小鼠听力下降(ABR阈移16KHz:52.5±6.1dB和32KHz:51.8±6.9dB),腹腔注射ZVAD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BR阈移16KHz:37.3±9.8dB和32KHz:39.5±10.5dB),ABR检测注射ZVAD的噪音暴露小鼠18KHz及32KHz听力阈移均较单纯噪音暴露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ZVAD对噪声所致小鼠听力下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噪声性聋 半胱氨酸蛋白酶 细胞凋亡 毛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昔布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CKD3-4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艾昔布组和秋水仙碱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疗效,并评估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在初次服药后4h、服药后3天、服药后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艾昔布组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等方面副作用显著低于秋水仙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CKD3-4期痛风性关节炎方面艾昔布与秋水仙碱疗效相似,但前者安全性更好。

  • 标签: 艾瑞昔布 秋水仙碱 痛风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加血凝治疗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本院于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278例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39例、实验组1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埃索美拉唑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奥美拉唑加血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止血时间、平均输血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止血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输血量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加血凝治疗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出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血凝酶 呼吸衰竭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腔内注射尖吻蝮蛇血凝(HCA)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单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于手术末期关节腔闭合后,将HCA2ku溶于生理盐水40ml中注射入关节腔内。对照组仅使用生理盐水40ml,观察并记录术后24h内引流量、输血量、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试验组术后24h内引流量、输血量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及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尖吻蝮蛇血凝能减少术后24h内出血量、输血量,对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血凝酶 凝血功能 人工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并与α-糜蛋白进行对比。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α-糜蛋白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48.0%),有效29例(38.7%),无效10例(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15例(25.0%),有效27例(45.0%),无效18例(30.0%),总有效率7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乙酰半胱氨酸疗效优于α-糜蛋白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alpha -糜蛋白酶 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缺氧以及缺氧后复氧条件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iNOS)的作用。方法饲养SPF级SD大鼠,雌雄配对生产后,取出生24h内的SD乳鼠并处死,取乳鼠分离出海马,无菌条件下制成悬液。经过培养以及传代、鉴定后,取第4代神经干细胞(NSCs)作为实验对象。用氯化钴制备缺氧、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为常氧对照组、缺氧组、缺氧/复氧组,每组在4h、8h、12h、16h后分别行NSCs形态学观察,NSCs的增殖变化,iNOSmRNA的表达,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缺氧条件以及缺氧/复氧条件下iNOS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缺氧8h时iNOSmRNA表达最多,此时神经干细胞增殖数量达到最高值。缺氧/复氧8h后iNOSmRNA减少。随着iNOSmRNA表达量减少,神经干细胞增殖数目也随之减少。结论iNOS的表达与神经干细胞增殖呈正相关,对神经干细胞增殖起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 SD大鼠 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