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哲学关注与讨论。其中,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是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类别,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生态中心主义虽然承认自然中其他生命的价值,但是人们无法理解人以外的生命的价值。因此,人们只能从人类的立场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兼具人文精神,不断改进与发展人类中心主义

  • 标签: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人文精神
  • 简介:生态伦理的视角看,我们党所提出的生态文明观与生态中心主义之间存在着三重重大分歧:在价值论意义上,它不同意生态中心主义对人之价值中心地位的否定,将终极价值关怀置于人;在工具论意义上,它不赞同生态中心主义依托伦理学改造来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将希望寄托于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的形成;在社会学意义上,它不认可生态中心主义对个人道德提升的过分倚重,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和谐指认为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路径。可见,与生态中心主义相比,生态文明观不仅有着更为宽广的理论视界,而且还克服了其对现实批判的乏力,从而实现了对它的全面超越。

  • 标签: 生态文明观 生态中心主义 超越
  • 简介:生态中心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追问环境问题的产生根源及解决之道上,在对人类中心主义及人类主体地位的态度上,以及所立足的视域等方面,都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和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足于后现代的视域,对传统伦理学和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指认二者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并将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视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出路。与之相反,生态马克思主义则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力挺人类中心主义,指认生态破坏源于资本主义主导下的世界不公正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并将谋求社会制度的正义视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二者在环境问题上的理论进路进行比较,有助于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

  • 标签: 环境问题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比较
  • 简介:在当代社会中,虽然平等的观念广为流行并且深入人心,但是反平等主义者也大有人在。从反平等主义者的观点看,平等是我们时代的首要迷信。反平等主义者对平等观念提出了四种批评:作为一种理论,平等是没有基础的;作为一种对待人们的方式,平等是不公平的;作为一种后果,平等是反生产的;作为一种政策,平等是不可行的。当然,面对这些批评,平等主义者也会有理由为平等主义辩护。

  • 标签: 平等 反平等 正义 政治哲学
  • 简介:生态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张把伦理学视域扩展至大自然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思潮之一。以生态学与生态链相互联系为学科背景与论证依据,以实现整体主义生态价值观为主要诉求是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特质;在其规约与统摄下,生态中心主义主张拓宽道德关怀视域,即伦理关照从传统人与人之间扩至整个生态系统。大地伦理学、自然价值论、盖娅假说、深生态学分别从不同视角与层面阐述与揭示了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特质与道德旨趣。

  • 标签: 生态中心主义 大地伦理学 自然价值论 盖娅假说 深层生态学 生态整体主义
  • 简介:"敬畏生命"是史怀泽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敬畏生命"中的生命,不是仅指人类,更强调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生物.史怀泽认为,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任何生命都有平等的存在价值,但只有人才能承担起"敬畏生命"的道德责任.以史怀泽"敬畏生命"理念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在当今仍然不断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 标签: 史怀泽 敬畏生命 人类中心主义 生物中心主义
  • 简介: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要让每个人的人生出彩,需要建立包含平等价值的制度,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中国梦。

  • 标签: 中国梦 平等 正义
  • 简介:共产主义革命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弱者与穷人对当权者最为痛快淋漓的一次大复仇,暴力革命是弱者与穷人的极度反应共产主义革命的实质是弱者与穷人对邪恶强权的反抗,发现其实这不过是弱者希望尽一切努力制止社会地位与权力的分化的善良愿望

  • 标签: 乌托邦逝去 平等主义乌托邦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平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确定在经济平等问题上的目标取向;另一方面是由于调节现实的经济利益需要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方针政策。然而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平等,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

  • 标签: 经济平等 利益需要 分配方式 劳动所得 劳动热情 目标取向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关注生态危机、保护生态环境之时,西方学界也产生了关于“人类”与“生态”何者为第一位的价值争论,造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两种生态观的截然对立。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出发,首先对这两种生态观的价值、思维和限度做出阐释与比较。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内在矛盾也要求我们必须超越两者的对立,充分挖掘并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资源,并借鉴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成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 标签: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新探索
  • 简介:本文借助生态批评的视角,通过对《圣经》部分章节进行语义和主题分析,论证上帝、人和环境的关系,旨在批驳林恩·怀特等著名学者提出的源于《圣经》的"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的论调,揭示"人类中心主义"的真正思想渊源,并指出《圣经》的主旨之一是反映人与神的关系,是"上帝中心主义"的。因此,环境的好恶取决于人与上帝的关系是否和谐。从《圣经》的角度来看,生态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人与上帝重新和好,依赖于人重新建立"上帝中心主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

  • 标签: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 《圣经》 基督教 上帝中心主义
  • 简介:<正>在《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里,恩格斯针对杜林的《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以及《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在平等观问题上,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评价了卢梭的平等学说,论述了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和阶级内容,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本思想。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恩格斯 资产阶级 平等观念 无产阶级 社会契约
  • 简介:近三十年特别是十年来,我国无疑是以最亮眼的经济图景创造着世界历史,社会结构和精神组织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后果严重的不平等问题也隐伏其间。社会主义理论对此不可以置之不理。对于政治哲学观点而言,作为一种政治存在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至少在于其具体现实性,即,它能够成功地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当前,这是作为能动的社会主义者的重要任务。

  • 标签: 社会主义 平等 当代中国
  • 简介:平等是人类的共同核心价值观,在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等级制度的历史实践中,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在批判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形成了自己的平等观。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价值。

  • 标签: 平等 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
  • 简介:一些政治哲学家支持国内平等主义,但反对全球平等主义。他们强调国家的特殊性以及全球领域与国内领域的不相似,主张将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限制在国内。然而,这两种理由都不能否定全球平等主义。两个领域存在很多相似性,支持国内平等主义的理由也是支持全球平等主义的理由。国家的一些特征不是平等主义的必要条件,因而,全球平等主义不依赖全球领域是否与国内领域存在相似的特征。全球平等主义体现了作为道德、政治和社会理想的平等

  • 标签: 国家 强制 国内平等主义 全球平等主义 平等
  • 简介:自由主义对于普遍的平等权利的主张引发了一种平等政治,而平等政治的发展却又衍生出一种差异的政治。主张平等与承认差异的对立成为自由主义与多元主义争论的焦点,它涉及了当代政治哲学中的一些重大论题。试图调和平等与差异的各种版本的自由多元主义表明,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作为规则的自由对于作为价值的自由的超越。

  • 标签: 平等 差异 自由主义 多元主义
  • 简介:平等是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之一,资本主义推进了平等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不平等。通过分析这其中的内在矛盾,马克思揭示了现代性与平等之间的张力及其机制,发现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社会主义旨在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平等创造理念和制度平台,而实践中的弯路则让人们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一个基本视角是立足于对人的理解,以平等看待社会主义

  • 标签: 平等 现代性 社会主义
  • 简介:<正>在世界各个重大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阶层和政党,从事伟大历史变革的一切人士都把自己的纲领性目标和任务归纳为简洁的、容易被群众所接受的口号。法国革命向世界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列宁十月革命的旗帜上写着:工厂归工人、土地归农民、和平属于人民,而我国革命的纲领是:团结、友爱,反对侵略者和卖国贼,绝不后退!在我国政治形势面临许多难题时来讨论经济稳定纲领,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试图解决现存冲突的思想。留·马尔科维奇1984年10月24日和11月11日在《新闻周刊》上阐述的意见,表明他力图在科学的基础上努力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

  • 标签: 社会主义 法国革命 历史变革 历史时期 列宁 《新闻周刊》
  • 简介:人道主义的深入人心和主体主义的彰显代表着人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以自然主义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是世俗化的西方社会的宗教替代品。人道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与主体主义在逻辑上密切相关,主体主义是人道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人类中心主义激励了人类对自然的盘剥和榨取,从而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因此应该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说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无涉,是因为未识破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

  • 标签: 人道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主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