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可吸收防粘连液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取50只昆明小鼠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汇编》对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分别进行热原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遗传毒性试验、溶血试验、植入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结果发现该材料无致热性,细胞毒性1级,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迟发型超敏反应,无遗传毒性,样品溶血率为3.2%,皮下植入后局部无异常生物学反应;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中显示试验组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和均低于对照组,肝脏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常规检查和体质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防粘连液生物安全性高,但是应用时需要定时检测肝功能,并及时进行保肝护肝治疗。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 2014 年 8 月 ~2016 年 8 月收治的 60例手足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过程,治疗组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痊愈时间等指标结果。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部骨折患者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方式后,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痊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治疗后安全、高效恢复健康。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自身增强 可吸收棒 手足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2月—2018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部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实施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26.46%,P<0.05。结论在手足部骨折治疗中,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推荐推广。

  • 标签: 手足部骨折 钢板螺钉 可吸收螺钉 自身增强可吸收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106例骨关节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丝钉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并比较。结果观察组53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x2=18.180,P<0.05);观察组53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然少于对照组(t=11.653,P<0.05)。结论对于骨关节骨折患者使用可吸收螺丝钉治疗效,可促使骨关节骨折快速愈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关节骨折 可吸收螺丝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48例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每组24例,观察组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总有效率及并发症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 关节内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4年 3月 -2016年 3月救治的 68例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 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金属螺钉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观察组采取可吸收螺钉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治疗后一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工作,将两组患者的骨关节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关节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可吸收螺钉对于患者骨关节的固定治疗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金属螺钉,并且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患者反映较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骨关节骨折 金属螺钉 可吸收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的尺骨鹰嘴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urphy等人提出的鹰嘴骨折评分系统对患儿进行评分,临床评估共15分(包括术后疼痛、功能、活动范围3个方面),影像学评估4分。总分〉18分为优秀,17分为良好,16分为一般,〈16分为差。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16±6.15)个月。根据Murphy评分标准,平均疼痛评分(4.86±0.35)分,功能评分(5.00±0.00)分,运动范围评分(4.86±0.35)分,影像学评分(4.00±0.00分),平均总分(18.73±0.69)分。随访结果优秀26例,良4例,一般0例,差0例。随访结果优秀的病例中,22例为单纯尺骨鹰嘴骨折,其中1例伴桡骨颈骨折,3例伴肱骨外髁骨折。随访结果良的病例中,3例伴桡骨颈骨折,1例伴肱骨外髁骨折。结论应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具有骨骺损伤小、固定效果可靠、皮肤刺激小、费用低廉、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尺骨鹰嘴骨折 可吸收缝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可吸收线在门急诊清创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7月1日-2017年12月30日期间,在我门诊接受清创术的患者96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可吸收的缝合线进行缝合,实验组患者接受可吸收线缝合。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70.83%)。结论对接受清创术的患者使用可吸收线进行创面缝合,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可吸收线 清创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52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微型骨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丝固定纽扣止点重建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可吸收微型骨锚 手外伤 肌腱止点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接受可吸收螺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3月,例数为60例,以区组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则实施可吸收螺钉治疗,分析2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并发症几率(6.67%)较对照组并发症几率(36.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接受可吸收螺钉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四肢骨关节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可吸收合成缝合线皮内缝合阑尾炎手术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分层缝合法进行缝合,观察组患者使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进行皮内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03±1.0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4%(2/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2±1.48)d、16.36%(9/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合成缝合线进行皮内缝合应用于行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手术切口 缝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层分析探索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情况以及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妇产科接诊的120例产妇,将产妇入院顺序作为依据进行试验组和基础组的拆分,各有60例产妇组成。基础组产妇采用普通缝合线对切口进行缝合,可吸收缝合线切口缝合应用于所有试验组产妇,详细分析比对产妇手术时长以及切口愈合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现象。结果通过对俩组产妇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得出试验组产妇手术延续时长以及切口愈合情况和不良反应等较基础组产妇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以上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吸收缝合线应用于妇产科产妇切口缝合有较好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8月-2017年12月1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骨量为4~7mm(平均5.08mm),采用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内提升,植入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同期植入德国Ankylos种植体12枚,术后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2个月。结果术中无1例上颌窦黏膜破裂,术后局部伤口疼痛和头痛等2例,鼻腔出血1例,有3枚种植体在骨整合期脱落,脱落5个月后均重新种植成功,12颗种植体平均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7.36mm(5.4~11.2mm),植骨术后6个月上颌窦底形态均会有明显的骨改建,成骨效果良好。结论与开窗式上颌窦外提升相比,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手术创伤小,成骨快,可有效解决上颌后部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的牙种植问题。

  • 标签: 上颌窦底内提升 牙种植 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棒与微型钛板在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骨科诊治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5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微型钛板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采取可吸收棒治疗,患者术后均以石膏固定4周后,采用X射线复查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肘关节HH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2年内骨折均愈合,研究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13.86±2.05)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15.54±2.71)周(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患者的肘关节HHS评分为(95.32±4.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48±5.27)分(P均〈0.05);③研究组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骨延迟愈合,对照组患者中2例肘关节活动范围缺失、2例骨折位移、1例肘关节骨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7.85%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肘关节损伤严重,采用可吸收棒治疗能取得与微型钛板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桡骨小头骨折 可吸收棒 微型钛板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下保留跟骨外侧骨瓣并利用可吸收螺丝钉进行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塌陷型跟骨骨折患者40例,实施外侧小切口保护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手术,对比手术前后跟骨的长、宽、高、贝氏角及盖氏角的变化情况,并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跟骨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一期完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85.0%。结论微创小切口复位保护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微创 跟骨骨折 可吸收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估儿童Perthes病骨盆三联截骨术中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4年12月间由本院收治的74例(79髋)儿童Perthes病的患儿,按Catterall分型:Ⅲ型59髋,Ⅳ型20髋,均采用PolLeCoeur骨盆三联截骨联合可吸收棒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4个月至7年9个月(平均46个月),根据Mckay标准,本组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优51例(53髋),良15例(17髋),可8例(9髋),优良率为88.61%。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骨盆截骨植骨处固定良好,无植骨块松动移位及骨吸收病例发生。患髋髋臼覆盖率由术前75.06%的平均值增加至术后的9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P〈0.001);术前患髋骺高比平均为65.49%,术后平均为8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01);CE角由术前平均16.22°增加至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1);而Sharp角则由术前的41.46°降至术后的2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4,P〈0.001)。结论可吸收棒代替克氏针或金属螺钉应用于儿童Perthes病三联截骨术中髂骨截骨处的固定,疗效满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避免二次手术创伤。

  • 标签: Peflhes病 三联截骨 内固定 可吸收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交叉克氏针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上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患儿4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交叉克氏针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4例患儿中,优24例,占54.55%,良10例,占22.73%,可8例,占18.18%,差2例,占4.55%;优良率为77.27%(34/44)。结论交叉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患儿的稳定性强,免除了再次手术对患儿造成的创伤,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交叉克氏针 可吸收线张力 内固定 儿童肱骨踝上骨折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由逆转顺。2018年上半年,银行代客结汇8792亿美元,同比增长19%;银行代客售汇8366亿美元,同比增长4%。银行代客结售汇为顺差426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逆差715亿美元。

  • 标签: 收支分析 国际 同比增长 结售汇 银行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