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湿地水位变化,对湿地保护、恢复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C波段VV极化L波段HH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结合同步野外测量调查工作,在各季节不同时间间隔下,研究不同湿地类型的后向散射特性差异干涉相干性差异;在对影响干涉相干性的因素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分干涉测量湿地水位变化监测的函数模型,利用获取的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分析黄河三角洲的天然湿地水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干涉测量技术不仅可以获取湿地水位变化,而且还能提供水位变化的空间细节,这是本技术最突出的特色。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影像 差分干涉测量 天然湿地 水位变化 黄河三角洲
  • 简介:森林火灾能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发现林区火源并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系统数据主要包括1∶1万地形图、1∶1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扑火队分布数据、瞭望台站数据、扑火物资储备数据、林业局管理机构分布数据、研究区2010年landsatTM遥感影像图等;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处理管理、森林火灾监测、最佳扑火路径分析、防火扑火预案制定决策、森林火险等级评价、林火趋势模拟预测、灾害损失评估、相关图表报告制作等.系统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C#)作为开发语言,基于ArcEngine9.3组件进行二次开发,三维地图显示采用skylineTerraExplorer开发平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ArcSDE9.3空间数据库引擎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

  • 标签: 3S 森林防火 GIS二次开发 指挥决策 视频监控
  • 简介:底层土壤有机碳库占土壤总碳库的50%以上,但其控制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酶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杉木林表层(0~10cm)底层(40—60cm)土壤微生物生长对策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对于表层土壤,底层土壤的易利用碳含量更高,表层土壤微生物更趋向于K对策,而底层土壤微生物则更趋向于r对策.

  • 标签: 杉木林 有机碳分解 土壤微生物 生长对策 土壤易利用碳
  • 简介: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铅(Pb)镉(Cd)及其复合胁迫对黄菖蒲(Irispseudacorus)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响应。将黄菖蒲幼苗培养于250mL培养瓶中,以1/2Hoagland营养液预培养7d后,然后进行500mg/LPb、25mg/LCd500mg/LPb+25mg/LCd复合胁迫处理,28d后测定幼苗的各项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500mg/LPb25mg/LCd+500mg/LPb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地上部地下部干重与对照相比都显著下降,所有处理的地下部干重与对照处理相比都显著下降;在所有处理下,幼苗的叶绿素a含量都下降;在500mg/LPb25mg/LCd+500mg/LPb处理下,幼苗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含量下降都不显著;在500mg/LPb25mg/LCd+500mg/LPb处理下,幼苗根叶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增加,但是在25mg/LCd处理下,幼苗根叶中的POD活性叶中的MDA含量都显著减少。PbCd可以有效诱导黄菖蒲幼苗Pro的合成,能提高黄菖蒲幼苗的抗性。

  • 标签: 黄菖蒲 淡水湿地 胁迫 生理反应
  • 简介:2009年4~5月,对北部湾北部滨海湿地水体表层沉积物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水体中营养盐表层沉积物中碳、氮磷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滨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和表层沉积物的污染状况。研究区水体中的溶解无机氮(dissolvedinorganicnitrogen,DIN)、活性磷酸盐PO43--P化学需氧量(CODMn)平均含量分别为(211.84±37.44)μg/L、(11.01±12.11)μg/L(0.92±0.32)mg/L;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3±355)μg/g、(232.28±157.34)μg/g(0.45±0.46)%。北部湾北部滨海湿地水体中的DIN含量PO43--P含量在茅尾海廉州湾东部西场海区都很高,且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大规模的海水养殖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区水体中CODMn含量空间分布呈近岸高、远岸低的特征。研究区铁山港顶部、南流江口、大风江口、钦江茅岭江口较细的表层沉积物中的TN、TPTOC含量较高。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TOC/TN值分布表明,钦江口、钦州港区、防城港、企沙港区珍珠湾东北部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受到了强烈的陆源影响。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除了钦州湾顶部的龙门港区、大风江口中部铁山港顶部西北角一小部分区域的表层沉积物中的TOC、TNTP含量分别略高于1%、550μg/g600μg/g,已被明显污染,而处于最低级别或严重危害级别,会对部分底栖生物产生影响外,其他绝大部分区域都属安全级别,为清洁或部分已被轻微污染。

  • 标签: 海水营养盐 营养元素 水体 沉积物 滨海湿地 北部湾北部
  • 简介: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潮滩湿地两种典型生态系统[碱蓬(Suaedasalsa)盐沼光滩]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7d的室内厌氧培养,并测定分析CH4产生潜力及其对有机物氮输入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碱蓬盐沼光滩表层土壤CH4的产生潜力都在培养的第7天后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0.0357μg/(g·d)0.0013μg/(g·d),前者表层土壤的CH4产生潜力高于后者;有机物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H4产生潜力,且其对碱蓬盐沼的CH4产生潜力较光滩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尽管葡萄糖对于潮滩湿地CH4产生潜力的促进程度高于乙酸钠,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氮输入对潮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影响与氮输入的形态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NH4+的添加促进了碱蓬盐沼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的增加,尽管其对于碱蓬盐沼的促进程度要高于光滩,但二者的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NO3-的添加对碱蓬盐沼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光滩土壤的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当前外源有机物氮(NH4+—N为主)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物的情况下,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作为CH4源,在估算潮间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应给予特别关注。

  • 标签: 土壤 甲烷产生潜力 潮滩湿地 有机物 黄河口
  • 简介:锌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氮的代谢起到重要的影响;锌元素还与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息息相关,锰元素则能够调节植物体内氧化还原状况,是盐生植物适应环境不可缺少的元素。于2008年5~11月,在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不同生境下,对翅碱蓬(Suaedasalsa)的锰锌含量与累积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低潮滩翅碱蓬的锰锌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中潮滩翅碱蓬不同器官的锌含量都大于低潮滩翅碱蓬,而低潮滩翅碱蓬除了根的锰含量小于中潮滩翅碱蓬外,其他器官的锰含量都大于中潮滩翅碱蓬;二者不同器官的锰锌含量都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其变化模式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都表现为生长初期锰锌含量较低,之后波动增加;二者枯落物的锰含量变化较为一致,但锌含量差异显著(p〈0.05);尽管中潮滩翅碱蓬与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的锰锌含量间的相关性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不同表现型植被间差异较大,原因可能与其生理生态结构以及对锰锌元素吸收与利用程度的差异有关。中潮滩翅碱蓬、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的锰锌储量亦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且其变化模式大多符合Gauss曲线;在翅碱蓬生长阶段,根为中潮滩翅碱蓬锰锌元素的主要储库,其含量分别为(26.23±5.43)%(2.84±1.06)%;根也为低潮滩翅碱蓬锌元素的主要储库,其含量为(19.58±10.95)%;而茎为低潮滩翅碱蓬锰元素的主要储库,其含量为(42.09±4.08)%。二者枯落物中锰锌储量,特别是锌储量,所占比例很高,这可能与翅碱蓬生长末期,其地上不同器官中残存的大量锰锌元素,在其死亡前因移动性较差而无法大量转移有关。研究发现,中潮滩翅碱蓬、低潮滩翅碱蓬不同部位锰锌含量储量的变化及差异主要与其生

  • 标签: 潮滩 翅碱蓬 新生湿地 黄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