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面部痤疮红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窄谱强脉冲光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选入患者60例,为笔者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进修学习时所接诊,并进行1至60编号,取其中的30例,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治疗时,则选择窄谱强脉冲光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红斑程度、自我皮损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窄谱强脉冲光 面部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PL技术对痤疮红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科医人公司生产的M-22王者之心光子嫩肤系统,设定合适的波长、脉宽、能量密度、脉冲延迟时间对125例痤疮红斑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1d,共治疗6次。治疗2个月,根据治疗前后的对比相片及临床表现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炎性红斑减少82%,治愈及显效率达到75%,总有效率95%。结论光子嫩肤对痤疮红斑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IPL技术 痤疮 炎性红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强脉冲激光联合红蓝光照射在治疗痤疮红斑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96例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痤疮红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红蓝光照射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强脉冲激光联合红蓝光照射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红斑指数(EI)、黑色素指数(MI)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经过治疗红斑指数以及黑色素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痤疮红斑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强脉冲激光联合红蓝光照射对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红斑指数以及黑色素指数,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强脉冲激光 痤疮后红斑 红蓝光照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持续型面中部红斑与潮红是玫瑰痤疮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对其病理机制了解甚少,并缺乏高证据等级临床研究支持。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临床经验,强调将面部潮红与红斑作为独立的临床表型进行研究探讨的必要性,认为精神压力、焦虑和/或抑郁可能是其发病的使动环节。由精神因素出发,探索玫瑰痤疮面部潮红及红斑相关神经炎症与皮肤免疫及血管的关系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红斑痤疮 潮红 红斑 焦虑 精神压力 神经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强脉冲激光联合红蓝光照射在痤疮红斑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2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痤疮红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用红蓝光照射对对照组患者展开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红蓝光照射基础上施加强脉冲激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红斑指数与黑色素指数更低。(P<0.05)结论 强脉冲激光与红蓝光照射在痤疮红斑中的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帮助患者减少红斑,改善黑色素沉积情况,该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治疗效果 强脉冲激光 红蓝光照射 痤疮后红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痤疮红斑患者采取强脉冲激光+红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等量电脑随机法截取我院门诊2020年9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痤疮红斑患者96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脉冲激光+红蓝光照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7.5%,观察组是97.92%,对比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痤疮红斑患者采取强脉冲激光+红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显著缓解其临床症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痤疮后红斑 强脉冲激光+红蓝光照射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强脉冲激光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红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痤疮红斑患者,入院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均给予患者红蓝光照射治疗,B组联合强脉冲激光治疗,并进行治疗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B组临床疗效较A组更高,红斑指数和黑色素指数较A组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脉冲激光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红斑的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强脉冲激光 红蓝光照射 痤疮 红斑   
  • 简介:摘要目的痤疮方治疗女性青春期痤疮疗效观察。方法符合青春期痤疮的女性患者120例随机法分成2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药痤疮方内服,每日一剂,对照组60例采用肠溶红霉素胶囊0.5mgBidPo,隔周治疗。二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4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6.67%)△△P<0.01;治疗组治愈率(71.67%),对照组治愈率(30%)△P<0.01,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应用中药痤疮方能有效控制痤疮,降低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青春期后痤疮 女性 痤疮方 内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波长强脉冲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痤疮痤疮红斑的疗效。方法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医学美容科就诊寻常痤疮患者47例,男17例,女30例;年龄20~45岁,平均29.68岁。观察组25例用双波长强脉冲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间隔3周,共4次;对照组22例外用0.1%阿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共12周。结果炎性皮损治疗有效率,观察组22例,占88.00%,对照组7例,占3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77,P<0.05)。痤疮红斑治疗有效率,观察组17例,占68%,对照组5例,占22.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7,P<0.05)。结论双波长强脉冲光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痤疮痤疮红斑安全有效。

  • 标签: 寻常痤疮 疗效比较研究 超分子水杨酸 强脉冲光 阿达帕林凝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玫瑰痤疮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面部红斑和潮红是患者常见的主诉,也是该病最难处理的症状。治疗玫瑰痤疮相关红斑和潮红的常规方法有系统药物、外用药物、物理治疗等;尽管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佳,易复发。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肉毒毒素治疗玫瑰痤疮相关红斑和潮红的效果,概述肉毒毒素的治疗机制及疗效研究进展。

  • 标签: 玫瑰痤疮 肉毒毒素 红斑 潮红 毛细血管扩张
  • 简介:摘要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红斑型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红斑型玫瑰痤疮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22~51岁,平均33岁;病程1~11年,平均3.31年。分为A型肉毒毒素联合强脉冲光组(联合组)12例和强脉冲光组(光子组)11例。治疗结束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联合组有效9/12例,高于光子组5/11例,VISIA皮肤图像检测的红色区分值显示,联合组红色区分值在使用肉毒毒素4周显著下降(F=8.37, P<0.01),而16周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85,P<0.001),联合组在改善红斑方面优于光子组。A型肉毒毒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红斑型玫瑰痤疮疗效确切,耐受性较好,优于单用强脉冲光治疗。

  • 标签: 玫瑰痤疮 A型肉毒毒素 强脉冲光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和减轻痤疮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76例痤疮色素沉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使用药物将其分为果酸组(38例)与阿达帕林组(38例),阿达帕林组患者给予阿达帕林外擦治疗,果酸组采用20%果酸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果酸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阿达帕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果酸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阿达帕林组(P<0.05),而果酸组与阿达帕林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0%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和减轻痤疮色素沉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20%果酸 中度痤疮 色素沉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果酸(羟基乙酸)治疗面部痤疮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痤疮色素沉着的患者依次应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活肤液治疗4次,每2周治疗一次与治疗前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48例患者完成治疗,第一次治疗色斑有不同程度的淡化,有效率53%;第二次治疗色斑面积缩小,色沉颜色减轻,有效率64%;第三次治疗色沉面积明显缩小,有效率72%;第四次治疗颜色基本消退,有效率83%。在治疗第2、4、6、8周对患者进行与治疗前对照的疗效观察。治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红斑、白霜等,经冷敷等对症处理症状缓解。结论果酸治疗面部痤疮色素沉着需要一个疗程(4次)的治疗,并且安全有效。

  • 标签: 果酸 痤疮后色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青年中重度痤疮抑郁的影响。方法将40例青年中重度痤疮抑郁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心理护理组,每组均为20例。药物治疗组予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分别于治疗8周,治疗16周进行量表收集。结果心理护理组治疗中重度痤疮抑郁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加心理护理干预中重度痤疮抑郁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心理护理在中重度痤疮抑郁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中重度痤疮 抑郁
  • 简介:摘要A型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广泛用于皮肤美容。有证据表明,皮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改善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皮肤潮红及持续性红斑,但对治疗浓度、剂量、操作方法、疗程、治疗间隔等均存在差异。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玫瑰痤疮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玫瑰痤疮专业组在玫瑰痤疮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参考新近文献并结合诸多专家临床应用经验撰写本共识,为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玫瑰痤疮提供更科学、规范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红斑痤疮 红斑 潮红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皮内注射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接受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30例,男4例,女26例,年龄23~42(31±6)岁。将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BTX-A皮内微滴注射,其中BTX-A低浓度组患者每个点注射约0.25 U,BTX-A高浓度组每个点注射约0.5 U。于治疗前及治疗2、4、8、12周进行医师红斑评估量表(CEA)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进行玫瑰痤疮标准分级系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均可显著降低CEA评分,但BTX-A高浓度组患者CEA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起效时间更短,且疗效持续时间更长。治疗,两组患者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烧灼感、刺痛感评分以及玫瑰痤疮标准分级系统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高浓度组t=5.00、5.93、4.10、2.74、12.37;低浓度组t=6.17、4.12、2.87、2.81、7.88;均P<0.05),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改善更显著(t=2.02、2.31、2.15、2.56,P<0.05)。两种治疗方式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皮内注射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有效,高浓度组疗效更好、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玫瑰痤疮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疗效比较研究 皮内注射 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