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魏子豪 曾昕 陈谦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内科中心·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 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杭州 310006,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是临床常见的口腔潜在恶性疾患。规范OLK的临床诊疗对降低OLK癌变的致畸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OLK诊断方面,本文再次强调了OLK诊断确定性在OLK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在OLK癌变预警方面,本文强调了临床高危因素和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同时也推荐使用椅旁无创或微创辅助检查手段监测OLK的恶变风险。目前OLK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去除刺激因素、药物治疗和去除病损的治疗等,其中光动力治疗作为OLK的可选疗法之一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结合中华口腔医学会2020年发布的《口腔白斑病临床诊疗循证指南》和课题组临床实践对以上内容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规范OLK的临床诊疗工作。

  • 标签: 白斑,口腔 诊断 治疗 规范 癌变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声带白斑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咽喉反流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接受的200例声带白斑患者,研究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咽喉反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发现200例患者中120例以黏膜慢性炎症/鳞状上皮单纯增生为主,占比60%;34例轻度异型,占比17%;16例中度异型,占比8%;30例重度异型,占比15%。经过深入分析发现,在200例声带白斑患者中,124例患者存在长期吸烟状态,40例患者存在长期饮酒状态,30例患者存在长期的吸烟和饮酒,通过喉镜检查发现,58例单侧发病,占比29%;42例双侧发病,占比21%。200例患者的咽喉反流检查发现,23例咽喉反流呈阳性,占比11.50%;45例咽喉反流呈阴性,占比22.50%,另外咽喉反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声嘶,持续清嗓、咽部异物感,还伴有增生、声带水肿以及喉内黏液附着等症状。结论:咽喉反流与声带白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关于其是否是直接造成病变的发展或者癌变的主要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

  • 标签: 声带白斑 临床表现 病理特征 咽喉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清智能染色内镜(iSCAN)结合频闪喉镜鉴别声带白斑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行CO2激光喉显微手术明确病理性质的79例声带白斑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4例,年龄33~90(61.5±10.3)岁。术前采用iSCAN和频闪喉镜观察和评估病变形态学特征、微血管形态、黏膜波特点等,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9例患者,共119侧病变(56侧左,63侧右)。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恶性病变(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的声带侧别为51侧,良性病变为68侧。频闪喉镜下,黏膜波正常及轻度减退69侧,重度减退及消失50侧,黏膜波减退程度与恶性病变正相关(ρ=0.687,P<0.001)。iSCAN内镜下,病变部位微血管形态变化(垂直)与恶性病变正相关(ρ=0.687,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厚、颜色不均匀、颗粒状隆起、周边红斑和不对称与恶性病变正相关(ρ=0.530、0.401、0.538、0.315、0.497、0.2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的恶性病变风险是病灶小的5.437倍,iSCAN内镜下垂直血管改变的恶性病变风险是血管形态正常的8.711倍,黏膜波重度减退或消失恶性病变风险是黏膜波正常或轻度减退的9.12倍。结论iSCAN结合频闪喉镜,可以全面观察和评估声带白斑患者的声带形态、黏膜下微血管及声带黏膜波的变化,提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能力。

  • 标签: 声带白斑 高清智能染色内镜 频闪喉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对外阴白斑患者进行红外线治疗时,合理采用全程综合护理方案的积极作用和实施价值。方法:从我院相关病例系统中抽取71例外阴白斑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同时对其开展红外线治疗工作。按照掷骰子结果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6例、B组(观察组)35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全程综合护理方案,实验结束后比对分析两组具体效果。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A组,且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A组(19.44%),P<0.05。结论:在对患者开展红外线治疗工作时采用全程综合护理方案,有助于帮助引导患者放下紧张情绪,从科学的角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外阴白斑 红外线治疗 全程综合护理 实施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Bmi-1基因在口腔白斑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口腔白斑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口腔科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医学中心1996至2018年收治的109例口腔白斑患者(其中男51例,女58例,年龄18~74岁)白斑组织样本中Bmi-1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口腔白斑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联;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口腔白斑细胞、口腔鳞癌细胞、口腔白斑组织和配对的邻近正常组织中Bmi-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口腔白斑细胞系Leuk-1中沉默Bmi-1基因表达后分析其对Leuk-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的影响。结果Bmi-1在重度和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819±994比4 713±372,P=0.017);Bmi-1高表达的口腔白斑患者的未癌变生存率为65.5%(36/55),低于Bmi-1低表达者[88.9%(48/54),P=0.003]。Cox回归分析显示Bmi-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口腔白斑恶性转化的预测指标(HR=2.522,95%CI:1.128~5.640,P=0.024)。Bmi-1在口腔白斑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为0.455±0.120,高于其在邻近正常口腔黏膜组织(0.063±0.009,P=0.014);Bmi-1在随访期发生癌变的口腔白斑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1.405±0.397)高于未发生癌变的口腔白斑组织(0.145±0.017,P<0.001);在口腔白斑细胞系Leuk-1中转染Bmi-1-shNC和Bmi-1-shRNA2腺病毒后,二者的克隆形成数(824±40比414±38,P=0.002)和细胞凋亡率(17.7%±2.3%比36.0%±2.0%,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i-1表达上调促进了口腔白斑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Bmi-1表达可作为预测口腔白斑恶性转化的分子标志物。

  • 标签: 白斑,口腔 Bmi-1基因 恶性转化 预后预测
  • 作者: 彭嘉宽 但红霞 徐浩 曾昕 陈谦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内科中心·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 浙江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杭州 310006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观察者间上皮异常增生严重程度判定的一致性,为进一步开发客观性更高的判定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60例口腔白斑病患者的数字化病理切片图像60张,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年9月至2014年9月93例口腔白斑病患者的组织芯片图像239张,用于评价上皮异常增生分级的一致性;并从以上60张数字化病理切片图像中制作1 000张图块,分别为500张小尺寸图块(224像素×224像素)与500张大尺寸图块(1 024像素×1 024像素),用于评价特征识别的一致性。分级与特征识别由来自国内两个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口腔病理科的3名病理专家完成。使用Kappa系数量化病理专家的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上皮异常增生分级的一致性很弱(病理切片组Kappa=0.30,组织芯片组Kappa=0.30),小尺寸图块中特征识别无一致性(结构特征中位数Kappa=0.14,细胞特征中位数Kappa=0.18),大尺寸图块中特征识别一致性很弱(结构特征中位数Kappa=0.25,细胞特征中位数Kappa=0.25)。结论口腔白斑病上皮异常增生分级与特征识别的一致性总体较差,开发客观性更高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判定系统,或有助于提高不同观察者间上皮异常增生严重程度判定的一致性。

  • 标签: 白斑,口腔 病理学,口腔 上皮异常增生 数字化病理切片 组织芯片 观察者间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