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中,对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应用于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78例患者,均收治于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对上述患者血培养阳性的样本进行常规药敏试验以及直接药敏试验。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两种试验方法比较,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符合率均>85%,一致性较好,但时间上直接药敏试验的操作时间比常规药敏试验短,其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应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141例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发热或存在感染症状患者进行,按照检测方法将结果分为2组,使用常规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检验的记为参照组,使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检验的记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方法在检验符合性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方案下获取报告的用时更短,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临床进行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常规细菌鉴定和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均能较为准确的对细菌种类进行确定,但相对来说,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的应用更加简便,能够减少等待报告的时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16份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进行常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观察组进行直接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比检出结果。结果 两组在阳性标本检出率及检出灵敏度方面不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检验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直接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具有和常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相同的检出率及灵敏度,且检验时间更短。

  • 标签: [] 细菌鉴定法 药敏试验 血液标本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血液检验中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的效果差异。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随机选择其中305例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作为对象,所选对象均收集血液进行检查,分别进行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法在血液检查中,获取到的结果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敏试验法和直接细菌鉴定是血液检验的主要方法,准确度都比较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血液检验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血液检验中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的应用效果差异分析。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将本院接收的疑似细菌感染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规范收集患者血液样本分别应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进行血液检验,对比两组检测结果差别。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耐药性符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检验时间相比,直接药敏组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检验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血液检验过程中应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的准确性差异。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82例2020年4月-2021年4月接诊的全身感染症状及发热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所选样本均接受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其中,接受直接细菌鉴定的记为参照组,接受药敏试验的记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检验方案准确性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于检验用时的对比上,参照组明显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临床血液检验过程中,应用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均能对样本做出较为准确的检验,因此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直接细菌鉴定的用时更短。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直接药敏检验和常规药敏检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与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份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需要进行临床血液细菌检验的血液样本纳入研究,均展开直接药敏检验和常规药敏检验,并对比检验结果。结果 在血液细菌检出结果以及抗生素敏感度的检出符合率对比上,两种检验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敏检验方式所用时间对比上,直接药敏检验较常规药敏检验更短,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药敏检验可作为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首选方式,其与常规药敏检验的总体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其用时更短,有利于加快对临床血液细菌检验。

  • 标签: 直接药敏检验 常规药敏检验 临床血液细菌检验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感染患者100例作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样本,分别接受常规检验法与直接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法检验,以常规检验法为金标准,分析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的检验结果。结果: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相较常规检验法,检验敏感性与准确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法应用在临床血液检验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直接细菌鉴定 药敏试验法 血液检验 敏感性 准确性
  • 简介:摘 要:目的:为确诊青海省民和县某奶牛场致犊牛腹泻病死的病原菌以及敏感药物。方法:对病死犊牛进行尸体剖检,采集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犊牛肠道内检测到一种溶血性大肠杆菌,药敏实验结果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结论,XX地区奶牛养殖场引起犊牛病死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对头孢类药物敏感,该牧场可用头孢类药物对致犊牛腹泻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 标签: 犊牛 致病性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临床血液检验中应用两种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到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血液检验呈阳性的24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对两组阳性血液标本分别采用直接药敏实验以及常规药敏实验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符合率,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时间,直接药敏实验低于常规药敏实验(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临床血液检验中应用两种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均可以取得理想的符合率,但是应用直接药敏实验则可以提高检查效率,降低操作难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实验 常规药敏实验 诊断价值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评价4种不同药敏方法检测多黏菌素敏感性的性能,为实验室选择可常规开展的药敏方法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88株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其中6株携带mcr-1基因),分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黏菌素肉汤纸片洗脱法(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TM药敏分析系统、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的MIC值。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的基本一致性、分类一致性、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配对χ²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法对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金标准相比,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TM药敏分析系统和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基本一致性分别为94.32%(83/88)、92.05%(81/88)、90.90%(80/88)和96.59%(85/88),分类一致性均为100%(88/88),未出现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er检验P=1),检测多黏菌素敏感性的一致性较强(Kappa=1,P<0.001);4种药敏方法测定的MIC值与微量肉汤稀释法均呈正相关,一致性较好(r均>0.5,P均<0.05)。结论多黏菌素4种药敏方法在本实验室均达到了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及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联合推荐的性能标准,其中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CBDE检测性能表现最佳,目前可应用于本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中。

  • 标签: 肠杆菌科 药物敏感性试验 多黏菌素类 mcr-1 性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药敏试验比例法的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患者精准治疗的效果,为制订MDR-PTB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5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行结核病治疗的180例MDR-PTB确诊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为6个月阿米卡星、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18个月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根据是否完善10种常用药物的药敏试验比例法分为精准治疗组和经验治疗组,精准治疗组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方案及病情转归等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180例患者中,精准治疗组113例,经验治疗组67例。精准治疗组药物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卷曲霉素(0,0/113)、阿米卡星(2.65%,3/113)和卡那霉素(2.65%,3/113)、对氨基水杨酸(7.96%, 9/113)、丙硫异烟胺(11.50%,13/113)、氧氟沙星(38.05%, 43/113)、乙胺丁醇(39.82%, 45/113)、链霉素(76.99%, 87/113)。精准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药敏试验比例法进行药物调整104人次,从低到高依次为:阿米卡星(3人次)、丙硫异烟胺(13人次)、左氧氟沙星(43人次)、乙胺丁醇(45人次)。精准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78.8%(89/113),高于经验治疗组的52.2%(3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05,P=0.000 2)。精准治疗组和经验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2.3%(31/96)比34.0%(18/53)]、血肌酐升高[4.2%(4/96)比5.7%(3/53)]、白细胞计数减少[24.0%(23/96)比22.6%(12/53)]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药敏试验比例法的传统MDR-PTB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仍是值得选择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耐多药肺结核 药敏试验比例法 精准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手术前后鼻腔细菌感染状况的变化及药敏试验分析。方法实验组来自50例CRS患者术前中鼻道分泌物、鼻息肉组织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1、3、6个月复诊时的中鼻道分泌物;对照组选取3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或鼻出血患者的中鼻道分泌物。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3.3%、92.0%、94.0%、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6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3.3%和68.0%,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8.0%、92%、94.0%、9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92.9%和90.9%,无统计学差异。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细菌检出率为13.6%(3/22)。各组间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需氧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和三代头孢(头孢曲松)敏感率较高,药物敏感率分别为94.6%(229/242)、84.7%(205/242)和81.4%(197/242);二代头孢(头孢呋辛)中等敏感,药物敏感率为74.0%(179/242),青霉素的敏感性低,药物敏感率为39.7%(96/242),厌氧菌(12株)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其药物敏感率为91.7%(11/12)。结论细菌感染是引起CRS的重要因素,亦可能是引发鼻息肉的病因之一。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鼻腔、窦口引流通畅,手术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使鼻腔内细菌谱恢复至正常。手术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使鼻腔内细菌谱恢复致正常。CRS是否伴有鼻息肉对细菌的生长及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的分布无重要影响。

  • 标签: 鼻窦炎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内窥镜检查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青海省海北藏族地区某奶牛养殖基地的腹泻病死牛为研究对象,取其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其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经过各个培养基的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显微镜镜检、生化试验结果可以确定为大肠杆菌;分离的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庆大霉素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卡那霉素、阿奇霉素、氟苯尼考药物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四环素、链霉素药物产生耐药。

  • 标签: 海省海北藏族地区,牛,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2017至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为结核病治疗和耐药结核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理州12县(市)定点人民医院结核病实验室痰标本分离的1 013株分枝杆菌菌株,采用比例法对6种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及菌种鉴定。运用ArcMap10.2和GeoDa1.14软件对MTB耐药情况进行地图可视化展示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即莫兰指数(Moran′s I指数)。结果2017至2019年大理州MTB药敏试验耐药率分别为10.33%(28/271)、10.35%(55/531)和30.00%(51/170),呈上升趋势(χ²=26.62,P<0.05)。在1 013份样本中MTB 972株(95.95%)、非结核分枝杆菌(NTM)41株(4.05%)。972株MTB总耐药率13.79%(134/972),其中单耐药率6.59%(64/972)、耐多药率4.84%(47/972)、多耐药率2.06%(20/972)、广泛耐药率0.31%(3/972)。耐药谱共有25种组合。NTM检出率为4%(41/1 013),其中弥渡县检出率最高(0.89%,9/1 013)。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各县市间MTB耐药株数具有空间负相关性(Moran′s I值为‒0.367,P<0.05),说明各县市之间无聚集性耐药,表现为个别县市耐药显著。永平县和南涧彝族自治县为低高值聚集,云龙县为高低值聚集。结论2017至2019年大理州MTB耐药情况呈现上升趋势;地区间的耐药株数区域显著性大。

  • 标签: 分枝杆菌,结核 抗结核药 药物敏感性试验 空间自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液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年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收治的患者均进行痰液标本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痰液标本检出率为93.3%(140/150),痰液标本合格率为92.9%(130/140),进而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在对150例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后培养出病原菌130例,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7株,革兰氏阳性菌23株。革兰氏阳性菌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革兰氏阴性菌针对三代头孢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痰液标本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慢性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联合直接后方入路(direct posterior approach,DPA)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采用DAA联合DPA入路治疗18例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43.2岁;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13例股骨头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下方,5例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凹上方;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2例。采用DAA入路处理股骨头骨折,采用DPA入路处理髋臼骨折。术后行骨盆X线及CT检查,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及股骨头坏死、坐骨神经损伤、臀上血管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情况;按照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采用Thompson-Epstein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75~205 min,平均133 min;术中出血240~600 ml,平均371 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3例患者伤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均于术后6~12周恢复。股骨头骨折均获得复位,Matta影像学标准示髋臼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2例,总体满意率88.9%(16/18)。术后2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Ⅰ级;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感染、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根据Thompson-Epstein评价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其中优7例,良8例,可2例,差1例。结论DAA联合DPA入路治疗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中能直视下复位、固定股骨头及髋臼后部骨折,可有效保护旋股内侧动脉、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重要结构,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股骨头 骨折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病临床观察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口腔扁平苔藓病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不断增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新的高度。然而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需要资金支持,尤其是那些投资周期较长、利润回笼较慢、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的项目,但当前我国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资源错配现象依然存在,融资困境问题成为阻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金融支持 融资约束 对外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