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朱坂作场与槐南人场~①,当地俗称"阔公"。不言而喻,它们都是专门为当地神灵——阔公——表演的戏剧。"阔公",又称"张大阔公"。据说有三兄弟,老大名董圣朝,即朱坂黑脸的张大阔公;老二是槐南白脸的张大阔公;老三是青州红脸的张大阔公,未详。"阔公"是古代尧舜的遗存,如朱坂《丰场总纲》"序"所言:"朱阳丰场之设,不知昉字(自)何氏,创自何时?但十年一举,未尝或有间断,大都是祈丰保民,乐于尧天舜日而已。故古人之

  • 标签: 音乐传统 槐南 大腔戏 圣朝 大锣 金花银花
  • 简介:<正>傀儡,现代多称木偶,是中国戏剧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汉唐间傀儡列于百之首,它也是中国戏曲形成的一个源头,过去我们研究戏曲史,虽注意到傀儡的存在以及它与戏曲发展有相互联系,但对傀儡却没有专门去研究它,主要是有关傀儡的文献及实证资料并不多,所以一直未能有计划地纳入戏曲研究的整体之中,

  • 标签: 戏曲史 戏曲研究 戏曲形成 中国戏剧 实证资料 目连戏
  • 简介:一“改”,是文化界通常专指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的戏曲改革(改、改制、改人,简称“三改”)。戏曲艺术的变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变革的需要,是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具有历史延续性,它贯穿于整个戏曲发展史的过程.只是不同时代、不同的剧种,它的变革内容不同,变革的方式、方法各异。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传统戏曲进行的这场改革,是空前未有的第一次戏曲改革,其广度和深度均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戏曲革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时期的解放区。也曾经对戏曲进行过改革尝试,一些做法对这次“改”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 标签: 历史延续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戏曲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变革 福建
  • 简介:在秋高气爽的九月北京,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的“福建地方经典折子晋京展演”,为首都的戏曲界带来了古典气质浓郁、艺术情趣各异的七台节目,荟萃了福建地方戏曲的10个剧种、19个院团演出的39部经典折子。这是今年七月在福州举办的“福建百折传统折子展演”中由福建21个戏曲样式、39个剧团演出23场总计128部折子戏中遴选出来的代表作,成为本年度最具引领性的戏曲演出活动。

  • 标签: 中共福建省委 传统经典 折子戏 展演 演出活动 艺术情趣
  • 简介:福建戏曲的发展,几十年来一直处于全国戏曲事业引领者的位置。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几十年来,福建戏曲之所以能够相对于其他地区比较健康地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福建戏曲界的同行们一直坚持着可贵的文化自信,对戏曲传统、包括福建本地的戏曲传统的意义和价值有着很深的认同。因为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因此才有文化自觉,有了这样的文化自觉,才能导致多年来在新剧目创作和传统戏剧演出两方面

  • 标签: 传统折子戏 展演观摩 戏曲传统
  • 简介:与宗教祭祀关系最为密切的为提线傀儡,提线傀儡的前身即是中古社会汉代以来的“宾婚嘉会皆作魁檬”的“丧家乐”。传入福建的提线傀儡(以下简称傀儡),即承袭其母体文化——祭祀仪式文化,与民众的社会生活(其中包括宗教与娱乐文化生活)最为密切。而正是由于傀儡所具有的祭祀仪式文化特质,使其至今在民间社会仍具顽强的生命力,并且还发展出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色彩缤纷的祭祀仪式文化来。

  • 标签: 文化特质 民间社会 傀儡戏 福建 祭仪 祭祀仪式
  • 简介:<正>傀儡与地方戏是两个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戏剧系统。二者在历史上既有源流各异、沿革殊途、功能迥异的一面,亦有异中存同、相互交流、共相依存的一面。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地方戏剧的研究只偏重于地方戏剧种,而对傀儡却失之过问,至于傀儡与地方相互间的关系更是很少有人问津。福建傀儡与地方戏剧种一样,存在一个各种声腔具备、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戏剧系统。其中傀儡形式有提线、掌中(即布袋)、铁枝、杖头、幔帐、肉傀儡等多种;许多傀儡不仅保存宋元以来我国

  • 标签: 地方戏曲 地方戏剧 目连戏 杖头 泉腔 兴化腔
  • 简介:<正>福建大田朱坂村及永安槐南村的作场(又称"丰场"、"人场")是由宗族制度传承、以祈丰保民为主要功能的演剧形式。朱坂作场又称"丰场"、"阔公",由廖、余两姓子弟共同演出,1949年以前每隔10年,逢辛演出,现5年一举,丰场演出旧例从正月初一延续至清明,现于元宵结束。槐南作场由该村黄氏宗族组织演出,通常连演两年,歇两年,再连演两年(如今每年都演),演出时间在正月十五之前,现确定为初七与十三。朱坂、槐南两地作场的演剧组织、制度、出目及演出形态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特征,本文

  • 标签: 槐南 演出时间 副末 场师 引戏 传统文化特征
  • 简介:福建西南部地区,自宋以来道教即已盛行,道坛活动与民间丧葬礼俗关系极其密切,至今仍流行于广大农村的"目连沙灯道场"就是其道法活动中的重要仪式。道坛中以破狱形式演《目连救母》,其演出本为《地狱册》。这种道坛之戏剧,也是仪式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它称为道教目连。1995年秋,龙岩学者刘远先生发现了《地狱册》,笔者在对闽西南道教戏剧的田野调查中,有机会接触到《地狱册》并观摩了道坛《目连救母》的演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民间道坛中首次发现的

  • 标签: 目连戏 目连救母 道教 戏剧形态 戏剧文化 科仪
  • 简介:2016年9月25日,福建文化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福建地方经典折子晋京展演”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五会议室召开,众多领导、学者、艺术家相聚一堂,共同探讨福建地方经典折子的相关理论问题,现将会议发言整理如下:

  • 标签: 地方戏 福建 展演 中国艺术研究院 纪要 文化厅
  • 简介:2016年7月25日上午非常愉快、亢奋地看了几天的,也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福建省搞传统折子的展演,开了一个好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对戏曲的传承和弘扬非常有意义,对全国来讲也是有引领作用的。我看到消息,说这几天江西也在搞地方戏曲经典传统小戏、折子大赛,从5月至10月,要半年的时间。也是不谋而合。过去我们搞了许多这汇演、那汇演,但是就没有传统折子的汇演。傅谨老师也提到了,如果能把它们推

  • 标签: 传承福建 传统传承 传统折子戏
  • 简介:2016年7月下旬,福建省百折传统折子展演在福州拉开帷幕。长达12天23场演出,来自福建各地19个剧种和两种木偶、39个剧团的128个折子渐次登上舞台,体现了福建戏曲文脉悠长、积淀深厚的特点,又一次为戏曲界的同行提供了一个思考戏曲传承发展路径的范例。

  • 标签: 传承发展 福建省 戏曲界 折子戏 展演 传统
  • 简介: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福建百折传统折子展演',于7月2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揭开序幕。此次活动为期12天,共演出23场(含开幕式),有19个剧种以及2种木偶、39个剧团、128个折子参与,集中展示福建省传统戏曲艺术的特点特色。活动期间还举办了2场专题研讨会。展演所挑选出来的绝大部分是各剧种的传统折子,代表了该剧种戏曲特色、艺术特点,

  • 标签: 传统折子戏 展演活动 折子戏展演
  • 简介:<正>一莆仙戏《拜月亭》抄本与明代诸刊本《拜月亭》现存多种版本。有关汉卿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世德堂本《拜月亭记》,汲古阁本《幽闺记》,容与堂本《幽闺记》,《风月锦囊》选本《拜月亭》,《歌林拾翠》选出《幽闺记》,

  • 标签: 拜月亭 世德堂 关汉卿 蒋世隆 尧天乐 陀满兴福
  • 简介:戏曲表演之精髓多保存于传统折子之中。不幸传统折子在当代大量流失或濒临失传。有鉴于此,福建戏曲界有识之士建言,举办“福建百折传统折子展演”,此言一出,迅即得到了省里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理解和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煞费苦心的准备,128个清一色的传统折子终于在省城福州轮番上演,在此基础上的“福建地方经典折子晋京展演”活动,又于9月12日在国家大剧院隆重开幕。此次晋京展演汇集梨园、莆仙戏、闽剧、高甲戏、歌仔戏以及潮剧、闽西汉剧、北路、提线木偶、掌中木偶等10个福建地方戏剧种,由19个院团上演的39个传统折子。这些经过历代艺术家精雕细琢、千锤百炼的传统折子,承载着传统表演技艺和戏曲文化内涵,通体闪耀着历代艺术家的智慧和才华。

  • 标签: 地方戏 传统 福建 展演 随感 文化主管部门
  • 简介:<正>在福建沿海地区,宫庙戏曲演出活动十分繁盛,民间习惯称之为"菩萨",在各种学术论著中,这种宫庙演剧活动也常常被称为"酬神"。一般认为,这类戏曲演出是用来娱神的,至于娱人功能只是一种附带,是娱神活动的自然延伸。也就是说,宫庙前的戏曲

  • 标签: 戏曲演出 娱神 演剧活动 神戏 福建沿海地区 饶头戏
  • 简介:电影的魅力在于满足观众所需.然而个中情绪却不为外界所动。你可以边看电影边学英语.可你知道外关于电影的英语怎么说吗?

  • 标签: 演员 导演 剧本 安吉丽娜·朱莉
  • 简介:<正>序言四平腔是明中叶由弋阳腔略作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声腔,随后弋阳腔流行风靡一时。但随着明末清初昆腔、梆子腔等声腔的出现而逐渐销声匿迹。20世纪70至80年代,撰写中国戏曲志所进行的调查中,

  • 标签: 杨源 弋阳 富春堂 白兔记 关目 智远
  • 简介:2016年7月,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福建百折传统折子展演”在福州市举行,有19个剧种以及两种木偶、39个剧团、128个折子参与,演出了23场。9月.他们从这些剧目中又精选出39个折子(含10个剧种、19个院团)晋京演出。这一展演活动,对于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对于戏曲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共福建省委 传统剧目 展演活动 地方戏 晋京演出 传统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