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胰腺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最可靠,可实现永久性治疗效果的外科手术。胰腺功能重度障碍导致的血糖水平长期控制不良或重度糖尿病是发生心脏病、中风、尿毒症、失明等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生命质量通常极差。胰腺移植可使受者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水平,改善受者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肾脏病变、神经性病变、视网膜病变等,降低受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笔者结合中国台北荣民总医院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胰腺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手术方式、适应证与禁忌证、供者与受者选择、手术流程与术后并发症、免疫抑制剂及其相关并发症、术后排斥反应及其处理、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旨在为广大同道提供参考。

  • 标签: 器官移植 胰腺 1型糖尿病 移植物排斥 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行胰腺移植并发胰漏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例肾移植患者行胰腺移植并发胰漏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结果:胰腺移植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其胰漏问题也应该受到重视,只有加强对于肾移植患者行胰腺移植并发胰漏情况的护理,才能有效的改善这种症状的发生。结论:手术之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胰漏的状况,适当应用生长抑素来控制胰岛素的外排,并进行肠道内营养支持,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注意黎氏导管的护理,确保有效的清洗和排泄,做好病人的情绪疏导等,对移植后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防治和处理。

  • 标签: 肾移植 胰腺 护理
  • 简介:摘要:胰腺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供体短缺已严重制约胰腺移植的发展。使用心脏死亡供体 (DCD)能一定程度的扩大供体胰腺来源,缓解供体短缺现状。以往研究表明低龄和高龄供体胰腺均对与胰腺移植有不利影响。本文就 DCD胰腺移植现状、生存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移植 心脏死亡供体 预后
  • 简介:摘要随着胰腺移植技术的发展,胰腺移植数量的增多,供体短缺已成为制约胰腺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使用边缘性供胰能一定程度缓解供体短缺的情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供体比例随之增多。以往研究表明低龄和高龄供体胰腺均对与胰腺移植有不利影响。本文就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 标签: 胰腺移植 胰腺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胰腺术后急性胰腺炎的整合医学诊治。方法2004年-2009年,5例糖尿病肾衰的患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术。结果术后血淀粉酶均升高,均发生了急性胰腺炎,1例死亡。结论移植胰腺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很高,要早期应用整合医学预付治疗。

  • 标签: 整合医学 胰腺移植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腹腔镜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腺穿刺活检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腹腔镜下行移植胰腺穿刺活检围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并对相关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腹腔镜下行移植胰腺穿刺活检围术期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无发生并发症,出院时移植胰腺功能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无任何异常情况。结论:完善的围术期护理为腹腔镜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腺穿刺活检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预防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术 移植胰腺 穿刺活检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斑蝥素对荷瘤裸鼠胰腺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培养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基础上建立荷瘤裸鼠胰腺癌模型,瘤内注射斑蝥素1mg/kg体重作为斑蝥素组,瘤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观测移植瘤大小改变及p53、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两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但斑蝥素组的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27d瘤体缩小40%;斑蝥素组移植瘤Bcl-2无强阳性(++~+++)表达,p53强阳性表达6只(85.7%)。Bax强阳性表达3只(42.9%),对照组强阳性表达分别为2只(33.3%)、3只(50%)和2只(33.3%)。Bcl-2、053表达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Bax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斑蝥素可明显抑制裸鼠胰腺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斑蝥素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p53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斑蝥素 免疫组织化学 p53 BCL-2 BAX
  • 简介: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由于饮酒、遗传、胆石、代谢、畸形等各种因素造成的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持续性、不可逆性损害。其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腹痛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进行性下降。目前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目的是解除患者的疼痛并尽可能保留胰腺的分泌功能。当前外科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主要方式有胰腺切除、神经阻断和胰管减压引流等。近年来,全胰腺切除联合胰岛自体移植因保留了部分胰岛细胞功能而受到人们重视。大多数人在行全胰腺切除联合胰岛自体移植后,腹痛症状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同时因其保留了胰岛细胞的部分功能,有效减少了术后胰源性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胰岛自体移植 胰腺切除
  • 简介:摘要胰腺或胰岛移植后的1型糖尿病复发(T1DR)是影响远期移植物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由T1DR导致的移植物功能丧失约占7﹪,与慢性同种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相当。然而,由于T1DR引起的复发性高血糖缺乏特异性,导致一直以来临床上T1DR发生被严重低估。移植物组织活检提示特异性靶向β细胞的炎性T细胞浸润是诊断T1DR的"金标准"。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组织活检不作为常规筛查T1DR方法。研究显示监测移植受者的胰岛自身抗体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对T1DR具有预测价值。本文就胰岛自身抗体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对预测T1DR作一综述。

  • 标签: 1型糖尿病 胰腺移植 胰岛移植 胰岛自身抗体 抗原特异性T细胞 复发
  • 简介:目的观察携带人Endo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End对裸鼠胰腺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皮下注射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Ad—hEnd组、报告基因LacZ重组腺病毒组(Ad—LacZ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重组腺病毒200μl瘤内注射,隔日1次,共4次。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移植瘤成瘤率100%。治疗后4周,Ad—hEnd组、Ad-LacZ组和对照组移植瘤体积分别为(921.9±279.7)mm3、(2804.4±553.5)mm3和(3040.6±487.6)mm3;瘤重分别为(1.19±0.18)g、(2.38±0.42)g和(2.41±0.47)g;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3±7.1)%、(81.2±6.6)%和(79.4±6.2)%;MVD分别为12±4、27±5和25±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2±5.4)%、(9.4±4.9)%和(8.5±3.7)%。与Ad—LacZ组和对照组比较,Ad·hEnd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d—LacZ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Endostatin基因可抑制胰腺癌的生长和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用于胰腺癌抗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

  • 标签: 胰腺肿瘤 内皮抑素类 腺病毒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慢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被膜下治疗组、门静脉治疗组、尾静脉治疗组五组,每组均10只。治疗后取胰腺组织分别行病理检查,并进行PKH26、Pax4、Ngn3基因,表面标记物PKH26+/Pax4+,PKH26+/Ngn3+双阳性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白细胞介素(IL)-10的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治疗组大鼠胰腺病理学评分及纤维化程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胰腺组织中PKH26,Pax4,Ngn3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三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见PKH26+/Pax4+,PKH26+/Ngn3+双阳性表达,且三个治疗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IL-10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三个治疗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SCs对慢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有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MSCs定植归巢于受损胰腺、诱导分化为胰系细胞,并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归巢 尾静脉
  • 简介:摘要1例25岁男性肾移植术后患者因供肾保存液细菌培养结果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术后第3天加用替加环素50 mg静脉滴注、1次/12 h。使用替加环素第4天,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予护胃治疗后好转;第8天,患者左下腹出现持续性剧痛;第9天,实验室检查示淀粉酶1 188 U/L、脂肪酶699 U/L;胰腺超声检查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考虑与替加环素有关。停用该药,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6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2次/d,同时禁饮食。5 d后,患者腹痛症状明显好转,胰淀粉酶下降至69 U/L,脂肪酶下降至646 U/L。

  • 标签: 肾移植 胰腺炎 替加环素
  • 简介:摘要1例38岁女性尿毒症患者行肾移植术后第5天予他克莫司1 mg口服、1次/12 h,服药第15天患者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为9.8 µg/L。第17天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部CT示胰腺体积增大,边缘不规则,胰周及腹腔可见明显渗出。实验室检查示血淀粉酶430 U/L,脂肪酶231 U/L。考虑为急性胰腺炎,可能与他克莫司有关。停用他克莫司,改用环孢素A 100 mg口服、1次/12 h,同时予禁食、胃肠减压、降脂、抑酸、抗感染及肠外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3 d后上述症状缓解。19 d后血淀粉酶173 U/L,脂肪酶51 U/L;腹部CT示胰腺轮廓较前清晰,周围渗出明显减少。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肾移植 胰腺炎 他克莫司
  • 简介:目的利用胰腺癌PDX模型,评估临床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筛选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将新鲜的胰腺癌手术标本移植裸鼠皮下,建立PDX模型并稳定传代;利用STR基因分型检测PDX模型肿瘤组织的溯源性;选择临床使用的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和伊立替康三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并测量肿瘤体积;利用TGD值数学模型方法,辅以血浆CA19-9检测评估三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PDX模型肿瘤组织样本的溯源性为99.99%,与原发瘤保持一致;与对照组相比,伊立替康组和吉西他滨组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P=0.001),且吉西他滨抑瘤效果更为明显;伊立替康的药物毒性作用最小,吉西他滨次之。结论成功建立胰腺癌PDX模型并稳定传代,通过TGD值数学模型法筛选,发现吉西他滨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最为显著,推荐其作为该胰腺癌个体化治疗首选药物。

  • 标签: 胰腺癌 PDX模型 个体化治疗 药物筛选 TGD值数学模型
  • 简介:摘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是肝脏,肝移植可作为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结合笔者护理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移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与光动力疗法(PDT)联合应用对裸鼠胰腺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移植至裸鼠皮下制备皮下移植瘤模型。60只荷瘤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康莱特1组,激光照射前一天开始从尾静脉注射康莱特注射液1.25g/kg体重,连续10d;康莱特2组,同上法注射康莱特注射液2.5g/kg体重;光动力(PDT)组,腹腔内注射Photosan2mg/kg体重,48h后予激光照射;联合1组,治疗方法采用康莱特1组+PDT组;联合2组,治疗方法为康莱特2组+PDT组。每组10只。每周2次测量肿瘤大小。PDT后14d处死动物,取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结果对照组、康莱特1组、康莱特2组、PDT组、联合1组和联合2组治疗后14d的瘤体积分别为(550.08±52.46)mm3、(519.71±46.44)mm3、(405.29±38.67)mm3、(199.27±37.37)mm3、(107.47±14.13)mm3。和(75.58±12.53)mm3;瘤重分别为(0.82±0.08)g、(0.77±0.06)g、(0.61±0.06)g、(0.41±0.05)g、(0.28±0.04)g和(0.16±0.04)g。2个联合组的肿瘤体积和瘤重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5);联合1组抑瘤率从PDT组的50%上升到65.9%,联合2组上升到80.5%。结论康莱特与PDT联合应用可明显抑制移植瘤体积,有协同增效作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光化学疗法 康莱特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及其时-效关系。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皮下种植后形成的瘤块剪成1mm^3组织块再移植至36只裸鼠皮下,待皮下移植瘤直径达0.8~1cm时按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荷瘤对照组、光敏剂组(腹腔内注射Photosan2mg/kg体重)、光动力组(腹腔内注射Photosan2mg/kg体重,48h后予激光照射),每组12只。每周2次测量肿瘤大小,3周后取瘤称瘤重,计算瘤体积及抑瘤率。结果PDT组治疗后第6天瘤体积为(0.24±0.15)cm^3,显著小于荷瘤对照组的(0.43±0.18)cm^3和光敏剂组的(0.39±0.15)cm^3(P〈0.05),并随着时间延长,差异更加显著。但治疗后15d起,PDT组移植瘤体积又开始增大。治疗21d后,PDT组瘤重为(0.69±0.23)g,显著小于荷瘤对照组的(1.65±0.21)g和光敏剂组的(1.62±0.12)g(P〈0.05)。PDT组抑瘤率为58.18%,显著高于光敏剂组的1.80%(P〈0.05)。结论PDT对胰腺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起效快,但单用疗效维持时间不长。

  • 标签: 胰腺肿瘤 光动力疗法 时-效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人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及临床型乳腺线圈对30只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行冠状位及横断位TSE-T。WI/T2WI平扫,经腹腔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行连续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时相肿瘤信号强度,计算强化率,分析MR图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30只裸鼠荷瘤接种成功率为100%,组织学检查符合胰腺低分化腺癌。与邻近组织信号相比,90%(27/30)肿瘤T,WI呈均匀稍低信号,10%(3/30)信号欠均匀;80%(24/30)肿瘤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斑片状更高或等信号区,20%(6/30)呈均匀等高信号。平扫肿瘤信号强度为228.35±11.71,增强扫描后1.5、3、6、9、12rain的肿瘤信号强度分别为258.20±11.17、301.75±17.09、358.65±25.13、480.05±19.01、558.35±40.49,均明显高于平扫(P值均〈0.01);各时相强化率分别为0.13±0.04、0.35±0.11、0.56±0.10、1.10±0.10、1.45±0.18,各时相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MR强化明显区为供血丰富的肿瘤生长活跃区域,中央无强化区为坏死组织和(或)肿瘤细胞致密且毛细血管较少区域。结论经腹腔注射对比剂后可获得清晰的移植瘤MRI图像,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注射 腹腔内 裸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胰腺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并进行初步药效实验。方法将新鲜胰腺恶性肿瘤组织样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种于裸鼠皮下,构建胰腺癌PDX模型。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挑选1例胰腺癌PDX模型进行药效学评价,将裸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G)组、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组,每组各5只。记录不同时间移植瘤体积,给药第27天后处死裸鼠,评价2种化疗方案对该胰腺癌PDX模型的肿瘤抑制效果,并与该患者临床用药进行比较,组间的数据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出11例胰腺癌PDX模型,成瘤率达到73.3%(11/15),原代肿瘤与移植瘤病理学形态及关键蛋白的表达相似。实验结束后对移植瘤进行称重,AG组(0.12±0.05) g、FOLFOX组(0.20±0.09) g移植瘤湿重显著小于模型组(0.65±0.31) g (F=13.41,P<0.05),AG组肿瘤抑制率约为(79.94±0.08)%,FOLFOX组肿瘤抑制率约为(67.90±0.0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32.48,P<0.05)。结论成功构建胰腺癌PDX模型,并进行初步药效学实验,实验结果与临床基本相符。

  • 标签: 胰腺癌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 精准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