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从15世纪末,LeonadoDaVinci提出立体定向的构想,19世纪末,Dittmen介绍立体定向术原理和动物试验,Zernov制造出极坐标定向仪,到20世纪初Clark和Horsley设计出三维坐标定向系统,直到1947年Spiegel和Wycis完成有史以来第1次人脑立体定向手术,人类在立体定向手术的前期准备花费了4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1946年世界上第1台计算机问世,1979年Brown提出定向仪和CT相匹配,不久定向仪与MRI、DSA、PET结合相继有了报道,1986年Robert介绍了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

  • 标签: 立体定向术 手术进展 脑立体定向手术 立体定向系统 19世纪 定向仪
  • 简介: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实施脑立体定向手术6例,此手术具有定位准,对脑组织创伤少、反应轻、恢复快,取瘤方便、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易为病人接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病人,男2例,女4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59岁。右顶叶占位3例,透明隔囊肿1例,右颞硬膜外血肿机

  • 标签: 胸立体定向手术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立体定向手术属于微侵袭性神经外科手术范畴。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大、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主要用于深部小型病灶活检,血肿抽吸、金属异物取出、介质内放射以及某些功能神经外科的核团靶点毁损等。我科于L995~1999年行脑立体定向术29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脑立体定向术 护理 神经外科 治疗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部肿瘤的效果。方法 共抽取68例肺部肿瘤患者做为对象,均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入我院接受救治,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 观察组肿瘤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差异较小(P>0.05)。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部肿瘤的效果更为显著,安全度比较高,具备优势。

  • 标签: 肺部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本文简要地回顾立体(3D)成像发展历史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对产生立体感觉的所有诱因进行了重新分类。对诱导立体、跟随聚焦、自由视觉进行了较仔细的分析,并说明了它们的应用。最后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立体成像器的设计。使每个具有数码相机的人均可自行拍摄立体像对,并用此装置观看放大的立体像,其彩色、保真度与彩色照片相当。

  • 标签: 诱导立体 跟随聚焦 自由视觉 立体成像器
  • 简介: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医生LarsLeksell提出了放射外科这一概念,在理论上和许多实践方面研究和论证了不同放射源的优缺点,利用自己研制的立体定向头架进行了第1例放射外科手术,放射源为200kV的X线管。Leksell将这种技术称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osurgery)并沿用至今。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神经外科 放射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头架 外科医生 放射源
  • 简介:基于4维矩阵DCT变换理论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立体视频编码方法。通常的方法是对每个立体对都进行视差估计和运动估计,该论文的方法采用4维矩阵DCT变换去除双目图像数据间的冗余,因此只需进行三分之一的运动估计计算而不需做任何视差估计。第一个立体对被称为"I立体对",接下来的每三个相邻的立体对被称为一个"P立体对",并且以4维单元的形式进行保存。仅对"P立体对"的中间时刻的块进行运动估计,中间时刻的运动矢量被视为4维单元的统一的运动矢量来计算运动补偿。然后,用4维矩阵DCT变换进一步的去除时域和空域上的冗余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编码性能。

  • 标签: 立体视频编码 立体对 4维矩阵DCT变换 4维单元
  • 简介:帕金森病是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中多巴胺含量减少而引起以震颤、僵直和运动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自1999年10月份,我科引进微电极导向技术,立体定向射频治疗14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治疗 护理
  • 简介:1996年9月~1998年12月采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转移瘤59例,其中单发转移24例,多发转移35例。原发灶除2例外均已行手术切除。首程治疗共106个灶,再程治疗34个灶,共140个转移灶。临床靶体积(CTV)0.29~163.17cm~3,平均9.42cm~3,计划靶体积(PTV)3.62~231.83cm~3,平均17.68cm~3。使100%等剂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应用现代综合立体教学方式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于临床在校学生来说,临床见习是在为以后临床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书本上的知识与临床见习相结合,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控能力,学习在实践中的临床素养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范围更全面。如今,现代综合立体教学正慢慢取代传统教学方式,走进人们眼帘。在临床见习中,现代综合立体教学的应用逐渐增多。在进行现代综合立体教学的形势下,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操作能力。

  • 标签: 现代综合立体教学 呼吸内科 临床见习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0月本院住院治疗的脑肿瘤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31)和对照组(n=46),实验组采取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对照组采取开颅肿瘤切除术。对两组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年,实验组存活率为87.10%、复发率为16.13%、ADL得分为(75.44±5.45)分;对照组分别为60.87%、47.83%、(57.33±4.09)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肿瘤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 开颅肿瘤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仓库管理的工作当中各种先进的科技被应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而监控系统也得到更新,能够进一步提高仓库管理的力度,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物品运转的效率。为了更进一步完善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以及监控系统的监控质量,本文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 标签: 自动化立体仓库管理 监控系统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痫患儿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SEEG)的护理隐患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行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入术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分析其行立体定向脑电监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视频不清、电极移位、导线脱落损坏、敷料脱落、癫病发作安全状态、心理障碍等护理隐患,实施相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8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平均监测时间6天),均图像清晰,未发生电极移位、电极导线脱落及损坏、头部敷料脱落等情况,癫痫发作未发生磕碰、未发生颅内感染,未出现明显心理障碍。结论 全面多方位评估,发现护理隐患,积极给与护理干预,并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贯穿整个监测过程中,对提高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的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难治性癫痫患儿,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SEEG),护理隐患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MRI应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定位时的误差大小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自制体模进行固定,进行MRI扫描,分别对X、Y、Z这三个方向的靶点距离进行测量,并与实际靶点距离进行分析对比。定位系统的误差就是实际靶点距离与测量靶点距离的差值。结果在X方向,相邻点的平均误差为(0.9±0.1)mm;在Y方向,相邻点的平均误差为(0.9±0.1)mm。在X方向,相对点的平均误差为(0.9±0.1)mm;在Y方向,相对点的平均误差为(0.9±0.2)mm。各个标记层面间的误差不显著(P>0.05),数据间没有统计学意义。Z方向平均误差为(1.0±0.1)mm。结论本研究通过立体定向定位系统以及MRI,并用MRI对影像进行采集,以制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案,且在颅内以及头颈部肿瘤的定位精确性较高。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影像扭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在华科Sinovation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精准定位靶点,并顺利完成穿刺打靶,5例脑出血穿刺引流术后血肿体积明显减少,其中3例基底节出血,2例脑干出血,引流管在位良好;2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均获得阳性病理: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星形细胞瘤;2例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术后即刻疼痛消失;2例STN-DBS术后微毁损效应明显,模拟电场与电极重合良好。术后无症状性出血1例,余均无神经功能损伤及感染发生。结论:机器人辅助脑立体定向手术具有微创、精准、安全等优势,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 标签: 机器人 定向技术 微创 精准
  • 简介:目的探讨CT定位脑立体定向术在手术治疗药物依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CT定位脑立体定向伏膈核和杏仁核毁损治疗药物依赖的方法和疗效。结果50例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CT定位脑立体定向术定位准确,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是治疗药物依赖的一种新方法。

  • 标签: CT 脑立体:手术治疗药物依赖
  • 简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gastroparesissyndrome,PGS)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PGS患者胃排空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常导致病期延长。近年的临床研究发现,PGS治疗的关键在于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主。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是实施肠内营养的先决条件。

  • 标签: 胃瘫综合征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技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分别为95.2%、7.1%、90.5%,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0%、23.8%、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 帕金森病 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