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中性粒细胞减少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临床诊断为粒细胞减少合并肠炎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粒细胞减少肠炎声像图特征为回盲部肠管管壁增厚改变,增厚以粘膜层及粘膜下层为主。结论当粒细胞减少患者出现回盲部肠管管壁增厚时,要考虑到粒细胞减少肠炎的可能,不要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 标签: 粒细胞减少性肠炎 超声诊断 阑尾炎
  • 简介:总结2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中性粒细胞减少肠炎的护理体会。25例患者均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腹泻和肠道出血等症状,积极行抗感染、胃肠减压、升白细胞、营养支持治疗,有效监测生命体征,全面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并配合饮食、肛周、腹痛、发热、出血等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下有效控制感染。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 护理
  • 简介:摘要嗜酸性粒细胞肠炎常因临床表现不够显著,通常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对患者的病症治疗造成了极大的隐患。本文主要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临床检查以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归纳。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胃肠炎 诊断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男,31岁,因下腹胀痛14d人院。患者近1年来因进食不当反复出现腹泻,大便形状为黄色稀水样便,服用盐酸小檗碱片、吡哌酸等药物后症状缓解。患者14d前食用水产品后出现脐周痉挛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自服盐酸小檗碱片、吡哌酸、胃复安等药物,症状无减轻,腹泻次数增多,每日4~6次,为黄色稀水样便入院治疗。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肠胃炎 嗜酸粒细胞 腹痛 腹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性,30岁。主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7天,于2003年7月14日入院。1周前因进食涮羊肉3小时后出现腹痛,并呕吐1次,呕吐物为鲜红色羊肉,此后出现持续腹胀伴恶心、食欲不振。于两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伴腹泻,每天7~8次,呈水样便,无脓血,无坐急后重感,无寒战、发热。即往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化学毒物接触史,于两周前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 胃肠炎 腹水
  • 简介:摘要周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为周期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反复感染,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严重感染等,发作周期约为21 d。口腔黏膜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及牙龈坏死是周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常见临床表现。本文报道1例周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例。

  • 标签:
  • 简介:临床使用头孢洛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报道并不少见。Furtek等回顾分析了波士顿2所医院中接受头孢洛林治疗≥7d的成人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展过程。排除基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低于1800/μL,接受化疗或者放疗的患者。纳入分析的6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50岁(24~93岁)。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头孢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成人患者 临床使用 平均年龄
  • 简介:嗜酸性粒细胞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胃肠道某些部位局限性或弥漫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分为3型:(1)黏膜型:最常见,主要为胃肠道粘膜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主要表现;(2)肌层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肠壁增厚,僵硬呈结节状,可引起幽门梗阻及肠梗阻;

  • 标签: 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浆膜型 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嗜酸粒细胞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14例患者进行临床探究,分别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治疗以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根据资料分析到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占到9例(64.3%),腹泻占到6例(42.9%)患者体制减轻占到1例(7.1%)等.另外还有83.3%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通过血液检查及大便检查,对患者黏膜及黏膜下充血、浆细胞病变等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探查,可见嗜酸粒细胞,临床上采用激素治疗,能够在1wk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且促进患者嗜酸粒细胞明显改善,但是患者并且会出现反复症状,一般在预后效果良好。结论临床实践证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过敏史对诊断嗜酸粒细胞肠炎有明显提示作用,经过常规血液检查、大便检查对嗜酸粒细胞的多少进行判断,除了药物治疗,临床上还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并且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嗜酸粒细胞,胃肠炎 临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肠炎(EG)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现状。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EG患者151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复发情况。结果151例中男87例,女64例,年龄11~73岁,病程3 d~20年;黏膜型123例,混合型(累及黏膜层和浆膜层)28例;有过敏史49例(32.45%),有腹痛症状135例(89.4%),嗜酸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109例(72.19%)。151例患者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回盲部、十二指肠、回肠末端病理活检阳性率较高,行激素治疗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非激素治疗者下降快。成功随访102例,黏膜型患者复发19例,混合型复发22例。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肠炎多数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增多,内镜表现无特异性,激素治疗效果好,但存在复发可能,混合型患者较黏膜型更易复发。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胃肠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22例嗜酸性粒细胞肠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临床常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外周血像改变以嗜酸性细胞增多为主,内镜下突出的主要表现为黏膜水肿红斑,肠壁增厚、黏膜糜烂或息肉,肠壁增厚等表现。结论嗜酸性细胞肠炎是一种罕见疾病,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弥漫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多以消化道症状就诊,与其它胃肠道疾病容易混淆,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辅助检查胃肠道粘膜水肿、皱壁增宽、结节样增生,胃肠壁增厚,腔狭窄及梗阻等是其较典型临床表现。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表现 内镜下表现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嗜酸粒细胞肠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03-2022.05期间我院接收的嗜酸粒细胞肠炎患者4例。在护理工作中采取症状体征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特殊检查护理、出院指导护理等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得到缓解、能够按照医嘱进行正确服药、营养状况良好、负性心理情绪得到有效改善、胃肠镜检查及骨髓穿刺过程顺利、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整体护理效果较好。结论:通过对嗜酸粒细胞肠炎患者进行精心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程度,并可提升治疗依从和满意度,进而实现康复速度加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由多种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严重者易合并各类感染,疾病异质强,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为更好指导国内医师的临床实践,提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多次讨论,形成推荐意见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进展、综述,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断流程、鉴别诊断、治疗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并形成共识,供临床医生参考。

  • 标签: 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