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52a。因左乳房无痛性肿块6mo入院。体查:双乳对称,无畸形,无乳头凹陷,无橘皮样外观,无乳头溢液。左乳外上限3处可扪及2cm×2.5cm大小的肿块,质韧,边界清,活动可,表面结节感,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双腋(一)。彩色B超示:左乳占位性病变。诊断:①纤维瘤?②乳癌?乳腺肿瘤生物学标记物检测(Cal5-3+CEA)示正常。

  • 标签: 乳腺粘液癌 肿瘤 病例报告 乳腺胶样癌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粘液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3例乳腺粘液患者的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3例女性患者年龄43~81岁,中位年龄62岁,临床表现均为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镜下大片粘液弥散在间质中,形成粘液湖,粘液湖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粘液中漂浮着小簇癌细胞,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或乳头状,呈圆形、卵圆形,胞浆嗜酸性,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3例ER、E-cadherin均阳性,CK5/6均阴性,2例Syn阳性,1例PR、HER-2、CgA阳性。结论乳腺粘液生长缓慢、转移率低、预后较好,及时诊断及治疗仍是保证其疗效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 标签: 乳腺 粘液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报告1例上唇粘液表皮。患者男,42岁。因上唇反复溃烂渗液10年余就诊。患者上唇唇中线处可见一大小约0.8cm×1.0cm的创面,表面可见黑色痂皮覆盖,中间有裂口深及唇肌,挤压有少量渗液,创缘界限清楚,稍高出创面,创周组织肉芽无明显异常。皮肤镜下可见创面血管粗大丰富,创缘有扩张的毛细血管。皮肤病理显示:真皮内可见较多大小不一的鳞状上皮细胞瘤团,其上见粘液细胞,并见粘液腔内较多粘液粘液细胞,少许中间细胞,少许细胞呈异型;间质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病变浸润性生长到横纹肌。诊断:上唇粘液表皮

  • 标签: 粘液表皮癌 上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2例粘液表皮样,并在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2例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高分化者和低分化者的比例呈111,肿瘤细胞即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等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粘液表皮样的临床表现与临床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死亡病例多发生在治疗后的2年内。

  • 标签: 肿瘤 粘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乳腺粘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低、临床研究较少,所以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治疗方案,就要对其较为特殊的相关特征进行研究。本文就乳腺粘液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 乳腺粘液癌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一例儿童粘液表皮样癌病例特点的总结及相关文献复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临床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临床症状均以咳嗽、咯血、发热、气短、胸痛为特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术前诊断的重要方法,病理检查可确诊,治疗首选手术。结论粘液表皮样,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手术效果佳,预后较好。

  • 标签: 粘液表皮样癌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和鉴别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5例耳鼻喉粘液表皮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4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其中高分化者40例,低分化者5例。肿瘤细胞CK、CEA、EMA、CK8均呈阳性表达。根据耳鼻喉粘液表皮样免疫组化和组织学变化,有助于鉴别耳鼻喉肿瘤与其他肿瘤。掌握组织学分类方法对于临床正确诊断耳鼻喉肿瘤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耳鼻喉 粘液表皮样癌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0例粘液表皮样,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3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其中高分化者28例,低分化者2例。肿瘤细胞CK、CEA、EMA、CK8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粘液表皮样是一种较少见的耳鼻喉肿瘤,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与其他肿瘤鉴别,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 标签: 粘液表皮样癌 耳鼻咽喉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腮腺粘液表皮样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44例腮腺粘液表皮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生存率、局部及区域控制率等项目。结果44例患者,总生存率为90.9%(40/44),除去4例死亡患者,局部复发3例,局部控制率为92.5%(37/40);区域复发2例,区域控制率为95.0%(38/40);对单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病理类型和放疗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类型和放疗是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的主要因素,对低分化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有助于降低该类疾病的术后复发率。

  • 标签: 腮腺 粘液 表皮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粘液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收集11例该类乳腺癌,分析病变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标记。结果11例乳腺癌为女性患者年龄35-61岁,纯型6例混合型5例。其中淋巴结转移2例。乳腺粘液纯型好于混合型,ERPR表达无差异,C-erbB-2阳性预后较阴性预后差。结论乳腺粘液纯型预后好于混合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

  • 标签: 乳腺粘液癌 临床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左房粘液瘤在临床上少见,在生前能得到正确诊断的较少,近年来由于检查技术的开展,使本病能在生前作出正确的诊断,病人得以及时进行手术而可完全恢复健康。本文拟对左房粘液瘤的发病率、病理学、临床特征和各种检查的意义及如何提高诊断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左房粘液 粘液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47在涎腺粘液表皮(salivaryglandmucoepidermoidcarcinoma)中的表达及临床病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涎腺粘液表皮样32例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CD147的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147在粘液表皮样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1%,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10.0%),CD147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局部侵袭性显著相关(P<0.05),CD147的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其他指标如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原发部位、肿瘤恶性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7的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的侵袭性密切相关,这对涎腺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免疫组化 CD147 粘液表皮样癌
  • 简介:乳腺粘液(mucinousbreastcarcinomaMBC)做为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于1826年被首次描述[1-2],其发病率约为乳腺恶性肿瘤的1~4%。该病理类型多发生于老年或绝经后女性,在年轻女性中发病率则更低,约为粘液总发病率的1%[3]。双侧异时性年轻单纯性乳腺粘液更是鲜有报道,现特将我院于2017年7月收治的1例双侧异时性乳腺粘液进行报道。

  • 标签: 异时性 乳腺粘液癌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总结8例心脏粘液瘤切除的手术配合,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娴熟的手术配合,及时准确地应用各类药物和恰当的输液、输血,术中安全的体位管理,有效的体温控制和循环稳定是提高手术效率及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粘液瘤 手术配合
  • 简介:病例报告:患者男,62a。因血尿伴血块7d入院。患者自诉,1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有血块,无尿频、尿急、腰痛及发热等症状,门诊查B超示膀胱占位,因血尿持续1d后消失,故未予重视。入院前7d又出现血尿,伴有血块,尿频尿急,于是再次就诊,收入院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咳嗽、咳痰,进行性消瘦等症状。根据B超检查结果行膀胱、前列腺、精囊、双输精管手术切除。

  • 标签: 膀胱粘液腺癌 病例报告 诊断 肿瘤
  • 简介:摘要神经鞘粘液瘤(neurothekeoma)为一种神经间质肿瘤的谱病,其特征为在不同程度的粘液瘤性基质中呈现神经鞘细胞增生,主要发生于头部和上肢的皮肤,其他部位极为罕见。我们发现一例中国人的神经鞘粘液瘤发生在右侧胸膜,现报道如下,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 标签: 神经鞘粘液瘤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