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留置动脉导管给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后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期间采用动脉导管给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导管后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5例患者完成全程治疗,行动脉造影示血栓溶解后拔。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导管脱出,改用静脉给药治疗。结论通过防止导管移位,保持导管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及防止导管脱出等护理可以延长动脉导管留置的时间,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动脉溶栓导管 动脉硬化闭塞 置管后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肺动脉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方法24例确诊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术后第一天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氧分压(PO2)、休克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影像学复查结果:14例(58.3%)血栓全部溶解,10例(41.7%)部分溶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死亡率为0。结论肺动脉起效迅速、局部效果强、并发症少。

  • 标签: 肺栓塞 置管溶栓 腔静脉滤器
  • 简介:摘要:肺动脉栓塞是呼吸系统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PICC)治疗是肺动脉栓塞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且由于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比较严重,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PICC治疗肺动脉栓塞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确定置的正常使用外,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以PICC中采用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护理干预,提高PICC治疗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 标签: PICC置管 溶栓治疗 肺动脉栓塞 护理
  • 简介:探讨系统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回顾分析91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系统治疗(A组,50例)及治疗(B组,41例),并根据患者肢体治疗前后的周径变化、血管造影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A组大、小腿消肿率分别为(51.41±34.43)%、(53.61±29.10)%;B组大、小腿消肿率分别为(71.74±32.17)%、(68.33±28.62)%,两组消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住院时间分别是(13.92±2.36)d、(12.05±3.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8.00%;B组并发症发生率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激酶用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治疗深静脉血栓均有效,起效迅速,不增加并发症。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临床效果
  • 作者: 王旭光 金志宏 李莉 黄伯儒 高占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07-09
  • 出处:《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11月39卷
  • 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股动脉切开 Fogarty导管取术和介入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3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接受股动脉切开 Fogarty导管取术治疗的 49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将接受术治疗的 5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对二组患者的术后通畅率、 D-二聚体水平、并发症及再狭窄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的 D-二聚体水平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应用股动脉切开 Fogarty导管取术与介入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均有良好效果,前者术后通畅率高,后者并发症少,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各具利弊,可依据临床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取栓 置管溶栓术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腹主动脉血栓在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提高对患有急性腹主动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从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20名患有急性腹主动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之前已经取得了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这些患者在我院接受的治疗及护理过程进行了解调查。结果在对这20名患者进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这些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其中有14例患者的主动脉血栓完全开通,有6例患者的主动脉血栓部分开通。结论通过对患者急性腹主动脉血栓的护理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伤口愈合和控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地影响。

  • 标签: 急性腹主动脉血栓血栓置管溶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弊端。方法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次发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213例,其中逆行(CDT)组(150例),单纯抗凝组(63例)。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6个月的髂股静脉通畅度、12个月PTS情况、静脉瓣膜反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CDT组对于髂静脉血栓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凝(P=0.011),但对于股腘静脉血栓与单纯抗凝无差异(P>0.05)。逆行对于股总静脉血栓的效果在中央型优于混和型(P<0.0 001)。相应的,CDT组6个月的髂静脉通畅率高于单纯抗凝组(P=0.002),而股静脉通畅率两组间无差异(P>0.05)。CDT组PTS发生率以及重度PTS的发生率均低于抗凝组(P<0.0 001),但轻中度PTS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DT组12个月的静脉瓣膜反流情况与抗凝组相似(P>0.05),但生活质量要高于抗凝组(P<0.0 001)。结论逆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髂静脉血栓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困难、对静脉瓣膜损伤等原因,对于累及股腘静脉的血栓,如无特殊情况,建议将逆行作为次选方案。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逆行置管 单纯抗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与外周对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0月-2023年05月间3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外周治疗)(17例)和观察组(治疗)(18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大腿腿围差、小腿腿围差小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见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外周治疗相比,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更为突出,可促进症状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可推广。

  • 标签: 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 外周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下腔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CDT治疗的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经静脉造影诊断为下腔静脉血栓,同时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向上延续导致的下腔静脉血栓18例,下腔静脉滤器导致的下腔静脉血栓3例。21例患者均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成功进行CDT治疗,其中7例患者伴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给予髂静脉支架治疗。随访3~48个月,1例肿瘤患者CDT术后2周再次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加强抗凝治疗后好转,其他患者无血栓复发,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腔静脉滤器均会导致下腔静脉血栓。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CDT治疗下腔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下腔静脉 血栓 尿激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静脉治疗护理,对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效果作用。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所接收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随机抽取60例,对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完善的治疗准备,在治疗后加强对穿刺部位、患肢与导管等肢体部位的护理。结果结合护理措施的采取为患者提供完整的康复指导,5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转院。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静脉至关治疗中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最终能够更好的帮助病患恢复健康,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置管 溶栓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小隐静脉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隐静脉 置管溶栓 消肿百分比 溶栓百分比
  • 简介:目的观察辅助空气波压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57例DVT患者均经术后,随机分为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在术后仅予抗凝、抬高患肢、穿弹力袜;辅助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30min/次,2次/日,疗程为15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结束后1、7、15天健、患侧肢体膝上15cm周径差,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前及术后1天,两组患者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15天辅助治疗组患者健、患侧肢体周径差明显比对照组小(P<0.05);辅助治疗组患者显效率(86.6%)明显高于对照组(74.1%)(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DVT术后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够有效缩短患肢消肿时间和提高疗效。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导管接触性溶栓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各种途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所收治的共计80例接受了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划分为接受普通护理管理的40例对照组,以及接受优质护理的40例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接受了优质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要更短于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两组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两组对比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于接受不同途径进行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也提升了护理服务的质量,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球囊导管取+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8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分成A组和B组,均41例。A组给予球囊导管取+治疗,B组给予经股动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超声结果的变化。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显著高于B组的75.61%(P<0.05)。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B组的26.83%(P<0.05)。A组治疗后,单侧栓塞6例,双侧栓塞1例;B组治疗后,单侧栓塞12例,双侧栓塞3例,两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疾病患者行球囊导管取+治疗可提高其治疗效果,且不良事件较少,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球囊导管取栓 置管溶栓 急性 下肢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 66 名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了持续动脉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护理探究。方法 : 选择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的方法,对 66 名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持续性动脉导管检查,血栓溶解疗法 [1] ,讨论 : 并在以前的护理群中进行治疗分析了手术期的对象护理和临床效果。结果 : 实验组的有效率为 93.94% ,明显高于传统组( p<0.05 )。总之,连续动脉导管法和血栓溶解在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护理效果是重要的,并且可以广泛使用。

  • 标签: 持续动脉置管溶栓 下肢缺血性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患侧腘静脉与健侧股静脉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部位不同,分为患侧腘静脉35例(A组),健侧股静脉23例(B组)。观察护理过程中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腘静脉较健侧股静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均得到很大提升。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置管溶栓 舒适护理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动脉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踝肱指数及VAS评分对比无差别,P>0.05。护理后,两组均改善且有差别,P<0.05。就并发症率看,对照组为21.57%,观察组为7.84%,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来说,其在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更有助于改善踝肱指数,降低疼痛,并减少并发症,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症 持续动脉置管溶栓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