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主动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提高对患有急性主动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从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20名患有急性主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之前已经取得了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对这些患者在我院接受的治疗及护理过程进行了解调查。结果在对这20名患者进行调查之后,我们发现这些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其中有14例患者的主动完全开通,有6例患者的主动部分开通。结论通过对患者急性主动护理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伤口愈合和控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地影响。

  • 标签: 急性腹主动脉血栓血栓置管溶栓护理
  • 简介:患者男性,55岁,因“不能言语、右侧肢体乏力4h”于2007年8月2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嗜烟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重度运动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右上肢肌力2级,远端3级,右下肢肌力2~3级。右侧肢体肌张力低下,右侧肢体针刺痛觉减退,右侧病理征阳性。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1分。血小板、血凝指标四项正常。

  • 标签: 颈内动脉 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因主动形成不是常见病,发病急进展快,正确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是诊疗本病的正确方法,为降低本病的误诊率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用回顾性方法对2001至2015年间收治主动形成7例患者的误诊原因分析讨论本病临床表现均急性起病。急诊误诊率较高,确诊检查包括腹部血管彩超,腹部增强CT,必要时可行腹部CTA检查结果认真完整的体格检查,正确有效的辅助检查,综合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是降低误诊率的正确之举。

  • 标签: 腹主动脉 血栓形成 误诊
  • 简介:主动夹层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症状典型的诊断并不难,但由于撕裂位置的不同,临床表现常多种多样,除了一些不典型的腹胀、腹痛、腰部不适的表现外,还有部分患者以肢体疼痛为主诉,严重干扰了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的判断。现回顾性分析6例主动夹层致急性下肢动脉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探讨超声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血栓形成 股动脉 髂动脉
  • 简介:摘要急性下肢动脉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手术后病人,是栓子自心脏、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阻塞下肢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患者表现为下肢疼痛(为最初表现及主要症状),疼痛从膝部传导至足部,肢端皮肤紫黑,足背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皮温发凉,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失去双腿,造成终身残疾。我科自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了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均行Fogarty导管取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下肢动脉患者进行介入放射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随访半年,6例患者术后2天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访半年并能从事体力劳动。结论介入放射治疗下肢动脉见效快,效果好,值得探讨。

  • 标签: 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放射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的临床护理要点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2011-2012年3月,共对12例下肢动脉患者实施DSA下肢动脉造影明确血栓的部位,并进行治疗。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器材及药品准备;术中抢救器械抢救药品处于备用状态,作好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效果及相关症状变化,给予科学的护理措施,促进病员顺利康复。结果12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其中8例在术中即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4例术中未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但患者皮肤变暖,皮肤颜色正常,经治疗后第二天可扪及足背动脉搏动,12例患者均再通成功,有2例恢复供血后出现肢体远端有热感,1天后消失。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出血等副作用。结论运用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效果明显,及时恢复血运,可避免因患肢严重缺血而发生不可避免的组织坏死,导致病情变化,患者截肢甚至死亡。

  • 标签: 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溶栓 护理
  • 简介:动脉栓塞是栓子脱落阻塞动脉引起血流障碍的紧急疾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截肢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人体存在着生理性凝血与抗凝血,纤与抗纤两对矛盾的系统。血液中的肝素可阻止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则能不断的清除和溶解血管壁上的小量纤维蛋白,以保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状态,一旦平衡状态破坏便可出现血栓、栓塞、血管

  • 标签: 下肢动脉血栓 溶栓疗法 护理 纤维蛋白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导管留置在外周动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外周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况,为患者实施动脉导管留置,分析比较21例外周动脉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所得肢体麻木评分、活动受限评分、疼痛评分数值低于治疗前所得数值,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治疗前所得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动脉导管留置在外周动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得到改善,疗效提升,值得应用。

  • 标签: 动脉导管留置溶栓 外周动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介入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动脉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110例患有急性下肢动脉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一组55名急性下肢动脉患者进行介入术的治疗,称A组,另一组患者同为55人进行动脉术的治疗,称B组。手术治疗后进行比较,分别比较患者的动脉畅通的情况,脉搏数,是否会复发以及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反应程度。结果A组康复人数有42人,康复率为76.36%,B组康复人数为51人,康复率为92.73%,B组康复率高于A组(P<0.005)。A组复发人数为4人,复发率为7.27%;B组复发人数为14人,复发率为25.4%,B组复发率也高于A组(P<0.005)。结论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我们可以看出,介入术和动脉术各有各的优点,同时也有缺点。介入治疗术术后比较稳定不易复发,但治疗效果相对来说不如动脉术明显,但是动脉术容易复发,所以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来选取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溶栓术 动脉取栓术
  • 简介:探讨介入联合取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疗效。20例肠系膜上动脉患者采用经皮肠系膜上动脉插管+8F导引导管或导管鞘取+留置导管微量泵治疗。血管开通18例,治愈率90%;2例治疗失败,转为外科手术。介入联合取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疗效肯定,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血栓 肠系膜上动脉 溶栓介入 取栓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肺动脉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方法24例确诊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术后第一天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氧分压(PO2)、休克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影像学复查结果:14例(58.3%)血栓全部溶解,10例(41.7%)部分溶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死亡率为0。结论肺动脉起效迅速、局部效果强、并发症少。

  • 标签: 肺栓塞 置管溶栓 腔静脉滤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静脉治疗护理,对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效果作用。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所接收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随机抽取60例,对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完善的治疗准备,在治疗后加强对穿刺部位、患肢与导管等肢体部位的护理。结果结合护理措施的采取为患者提供完整的康复指导,5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转院。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静脉至关治疗中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最终能够更好的帮助病患恢复健康,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置管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与单纯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9例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59岁,年龄范围20~80岁。按腔内方法不同,分为PMT联合组(n=38)及单纯组(n=31)。记录两组患者的时间、尿激酶用量、血栓清除率、患侧肢体周径变化值、围手术期间不良事件总数。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门诊复查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并评估残余血栓溶解、血栓复发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PMT联合组、单纯时间分别为(3.7±2.1) d、(5.2±2.1)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尿激酶用量分别为(225.0±122.3)万单位、(315.8±108.6)万单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MT联合组Ⅰ级、Ⅱ级、Ⅲ级血栓清除率分别为18.4%(7/38)、73.7%(28/38)、7.9%(3/38);单纯组Ⅰ级、Ⅱ级、Ⅲ级血栓清除率为16.1%(5/31)、77.4%(24/31)、6.5%(2/31),比较两组患者Ⅰ级、Ⅱ级、Ⅲ级血栓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3,P=0.720,P=0.818)。治疗48 h后,PMT联合组患侧大腿周径差为(2.16±0.87) cm、小腿周径差为(1.38±0.66) cm,单纯组患侧大、小腿周径差分别为(1.21±0.59) cm 、(1.02±0.49) cm,两组患者治疗48 h后患侧大、小腿周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4)。PMT联合组发生3例(7.89%)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单纯组4例(1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2)。两组患者共随访时间6个月,PMT联合组6个月随访率:71.05%(27/38),单纯组:64.52% (2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2)。随访6个月期间PMT联合血栓复发率为11.11%(3/27),单纯组为15.00%(3/20)。单纯血栓复发率虽高于联合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结论PMT联合与单纯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相比单纯,PMT联合可减少尿激酶剂量,缩短时间,具有短时间内缓解患肢肿胀的优势,近期随访疗效好。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 简介:探讨系统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回顾分析91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系统治疗(A组,50例)及治疗(B组,41例),并根据患者肢体治疗前后的周径变化、血管造影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A组大、小腿消肿率分别为(51.41±34.43)%、(53.61±29.10)%;B组大、小腿消肿率分别为(71.74±32.17)%、(68.33±28.62)%,两组消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住院时间分别是(13.92±2.36)d、(12.05±3.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8.00%;B组并发症发生率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激酶用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治疗深静脉血栓均有效,起效迅速,不增加并发症。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临床效果
  • 简介:1996-03~1998-03,我院对10例急性下肢动、静脉血栓患者施行了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35~60y。双下肢者2例,中央型血栓4例,外周型血栓4例,混合型血栓2例。10例均为急性发病,平均发病时间为3.5~8.5h。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下肢动脉3例。10例都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有外伤骨折史者7例,有手术史者7例,在其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病者2例(肺癌1例、动脉粥样硬化1例)。深静脉血栓均有患肢疼痛,活动受限,皮肤颜色青紫、淤血,皮温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患肢髌上10cm处较健侧增粗6~8cm,髌下10cm处较健侧增粗4~5cm。动脉患者有皮温低,足背动脉动减弱或消失,患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下肢动脉 溶栓治疗 患肢疼痛 尿激酶 肺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留置动脉导管给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后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期间采用动脉导管给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导管后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5例患者完成全程治疗,行动脉造影示血栓溶解后拔。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导管脱出,改用静脉给药治疗。结论通过防止导管移位,保持导管通畅,严格无菌操作及防止导管脱出等护理可以延长动脉导管留置的时间,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动脉溶栓导管 动脉硬化闭塞 置管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血栓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从我院中选取76名急性血栓患者,这些患者起病于6小时内,使用西药配合中西药脑保护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的患者基本上痊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有两名患者的情况恶化,两名患者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的状况。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效果比较好,并发率也比较低。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溶栓 治疗体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