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耐甲氧西林已成为医院及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经重组获得的mec复合体是其产生耐药性的结构基础,并通过产生PBP2a表达抗药性,而耐药性表达及表达程度还受其内在的固有基因影响,本文重点讨论MRSA耐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子机制,包括其耐药决定性基因mecA基因,以及fem基因等其他辅助基因进行重点介绍。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耐药 机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贡地区近两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药基因qacA的携带情况。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30mg头孢西丁纸片法进行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鉴定,采用PCR技术检测qacA基因。结果临床分离的1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65株为MRSA(其中qacA基因阳性率为10.8%),共有9株qacA基因呈阳性(阳性率为6.3%)。结论自贡地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qacA基因携带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基因qacA
  • 简介:摘要为了解本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防控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对2012年虹口区部分食品常规监测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率为16.7%,食源性耐药性呈普遍趋势,可能具有多重耐药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在治疗感染过程中,随着抗菌药的长期、过度和不合理使用,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呈现多重耐药性。在用药压力下,临床可选择的抗菌药种类越来越少,细菌的耐药性对现代医疗卫生手段的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随着抗毒力策略的提出,为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针对抗毒力策略治疗感染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金葡菌感染 治疗 抗毒力策略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评价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的抗菌活性。方法6种国产氟喹诺酮类药物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155株临床分离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观察其耐药情况。结果55株(35.5%)耐诺氟沙星;53株(34.19)%耐氟罗沙星;40株(25.81%)耐氧氟沙星;43株(27.75%)耐托舒沙星[其中40株(25.81%)高耐,3株(1.94%)低对];42株(27.75%)耐环丙沙星[其中38株(24.52%)高耐,5株(3.23%)低耐];40株(25.81%)耐司帕沙星[其中38株(24.52%)高耐,2(1.29%)株低耐]。对诺氟沙星耐药的55株中,40株对其它5种药物均耐药,15株对司帕沙星、氧氟沙星均敏感,其中2株耐托舒沙星,3株耐环丙沙星,12株耐氟罗沙星。本资料中,司帕沙星MIC50为0.125μg·ml^-1,MIC90为16μg·ml^-1,耐药率25.81%,均为各药最低,是6种药中对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托舒沙星MIC50为0.125μg·ml^-1,氧氟沙星MIC50为0.25μg·ml^-1,环丙沙星MIC50为0.25μg·ml^-1,3种药的MIC90均为16μg·ml^-1,对的抗菌活性较前4种药低。诺氟沙星MIC502μg·ml^-1,MIC9064μg·ml^-1,是6种药物中抗活性最低者。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MIC90均大于或等于16μg·ml^-1,说明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存在着交叉耐药。结论成都地区临床分离对6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数敏感,但巳存在严重的耐药性,提示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分离 金葡菌 耐药性 抗生素 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红色荧光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体感染(PJI)临床株,探究工具的生物学特性及和初步应用可行性。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手段构建mCherry红色荧光表达质粒,通过电转化和噬菌体转导构建红色荧光标记PJI临床株。通过生长曲线检测,体外成膜和生物量分析和荧光强度测量鉴定工具生物学特性。采用RAW264.7细胞株、工具建立共培养模型。采用该模型示踪不同锌离子浓度处理的巨噬细胞对于荧光PJI吞噬能力。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使用Gibson系统成功构建了荧光表达质粒pRMC2-pts-mCherry,并且使用噬菌体Phage11将该质粒成功导入假体感染临床株ST1792。较之于野生株ST1792,荧光ST1792-pRMC2-pts-mCherry两者的生长曲线没有统计学差异(F=0.012,P>0.05)。在0.5%葡萄糖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G)内,两者的生物膜光密度(OD)值分别为(3.700±0.003)和(3.715±0.042)(t=0.6056,P>0.05);10%滑液中生物膜OD值为(3.682±0.084)和(3.648±0.095)(t=0.474,P >0.05)。使用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检测荧光强度,24 h荧光强度为(1.95± 0.04)、48 h荧光为(1.94±0.13)、72 h荧光强度为(1.95±0.04),荧光强度72 h稳定(F=2.944,P>0.05)。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评价发现,使用锌离子浓度30~60 μmol/L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处理RAW264.7 24 h,可以促进其吞噬,其中30 μmol/L吞噬率为(44±4)%(t =4.75,P<0.01)、45 μmol/L吞噬率为(45±6)%(t=4.086,P<0.05)、60 μmol/L离子处理的巨噬细胞,其吞噬率为(38±4)%(t =4.786,P <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红色荧光临床PJI,并验证其用于PJI相关体外吞噬研究的可行性。

  • 标签: 葡萄球菌,金黄色 假体相关感染 荧光 巨噬细胞
  • 简介:是一种主要致病菌,而多种耐药菌株的出现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RNAⅢ抑制肽(RNAⅢ-inhibitingpeptide,RIP)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生.研究证实,RIP可通过阻断细菌之间的群体感应而减少毒素的产生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效防治感染.

  • 标签: RNAⅢ抑制肽 金葡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病房耐甲氧西林感染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对2014年骨科病房属于院内感染耐甲氧西林(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的11例手术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监测骨科病房环境及医护人员中MRSA携带情况,同时对病房的医护与工勤人员进行MRSA认知调查。结果骨科术后MRSA感染多见于年龄大于50岁、女性、手术时间1小时以上、开放性创伤及使用三代头孢的患者。检测发现,骨科病房多处出现细菌超标,其中于患者床头柜分离出MRSA1例,移动查房车及医护工作牌各分离出MRSA1例,医护人员手鼻分离出MRSA3例。在对MRSA相关知识的认知调查上,在病区工作的医生、护士及工勤人员均普遍偏低。结论骨科病房环境及医护人员均存在携带MRSA的情况,且医护人员对MRSA认知较低,对工作人员组织培训、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和做好环境卫生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其肠毒素B与鼻息肉形成、发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细菌培养与血清ELISA法检测30例鼻息肉患者及30其他鼻腔疾病患者的及其肠毒素B,分析及其肠毒素B与鼻息肉形成、发病的临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3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菌落阳性检出率为63.33%,对照组30例其他鼻腔疾病患者近为2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毒素B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其肠毒素B与鼻息肉的发病、病情进展等均有密切相关性,但其应用于该病的临床确诊、疗效考评还须进一步研究及完善。

  • 标签: 鼻息肉 金葡菌 肠毒素B 临床意义
  • 简介:采用标准的最低抑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方法测定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1985-2007年间美国和欧洲医院收集的479株MRsA的MIC和MBC,并观察受试菌株对该3种抗菌药物的耐受性水平。479株MRSA均分离自血液和脓肿标本,曾用MIC方法测定证实对苯唑西林耐药,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

  • 标签: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最低抑菌浓度 达托霉素 替考拉宁 万古霉素 测定
  • 简介:摘要分析总结我院收治的感染皮肤烫伤样综合症新生儿1例的临床护理经验。综合治疗护理措施主要为做好皮肤护理,新生儿感染管理及营养支持,本文中患儿住院7天治愈出院,皮肤光滑,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提高新生儿细菌感染皮肤烫伤样综合症的临床治疗疗效。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O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为临床采取多重耐药感染控制措施及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方法通过开展细菌耐药目标性监测,对本院2016年1月-12月的送检标本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株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检出病原11203株,分离出致病菌2386株,分离率为21.3%,多重耐药MDRO710株,占致病菌的29.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2株,占10.15%;肺炎克雷伯179株,占25.3%大肠杆菌128株,占18.1%;铜绿假单胞83株,占11.7%;鲍曼不动杆菌42株,占5.92%。其710株多重耐药标本多为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胸水、咽拭子等,其主要科室为儿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呼吸科、感染科等。结论多重耐药MDRO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医疗机构应采取综合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 标签: 多重耐药 医院感染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院内多重耐药感染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5年下半年207例多重耐药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发生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主要部位为尿路感染34.78%(72/207),呼吸道感染14.98%(31/207);分布科室主要为泌尿外科24.64%(51株),肾内科10.14%(21株),呼吸内科14.98%(31株);菌株分离率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83.09%(172株),肺炎克雷伯9.18%(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86%(8株)。院内多重耐药感染的病原对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外,对其它抗生素均严重耐药。结论院内多重耐药感染病原以革兰阴性为主,细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合理选择及使用抗生素。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